分享

马王堆汉墓陈列 (上)

 轻风无意 2015-07-10

 马王堆汉墓,是在那动荡年代中我国考古界的一项重大发现,曾经轰动国内外社会各界。可一直无缘参观游览。这次终于有了机会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陈列,了却许久的一桩心愿。踯躅在陈列馆内,仿佛进入遥远的历史时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驻足于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面前,我相信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的震撼。这里是一座历史与艺术的殿堂,可令参观者去追寻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文明的神奇与辉煌!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上)【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 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的五里牌地区,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原属东屯渡乡)。 这里地势平坦,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两个土冢。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故也有人称其为马鞍堆。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但是,根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定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现湖南省武警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施工中经常遇到塌方,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焰。被点燃的那神秘的蓝色火焰让人感到恐惧和不解。最早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的侯良马上意识到,人们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在湖南土话里把这样的墓叫火坑墓。

  1972年1月,考古队正式对神秘的墓葬进行了科学挖掘,显示出这个墓葬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属于大型的古代墓葬。终于揭开了这三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遗址(在现武警马王堆医院内)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遗址外景(引自相关资料)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1973年11月19日至12月13日,发掘中的三号墓。共出土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这是三号墓发掘现场照片(引自相关资料)

        马王堆共有三座汉墓,按发现次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墓。其中,一、二号墓呈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的南侧。一号墓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到墓底有20.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层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墓中共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保存十分完好的女尸。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存200余件文物。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位身高约1.85米、年龄在30岁左右的男性。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40厘米、重5000多公斤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学名叫做微晶高岭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一号墓墓室纵剖面模型

        经过考古发掘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軑侯家族的墓地。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创建汉朝后论功行赏,共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其中,秦番阳令吴芮因率领部下协助刘邦亡秦灭楚,被封为长沙王。当时长沙国包括有长沙、豫章、南海、桂林和象郡。其中南海三郡(今广东、广西)后来被南越王赵佗所占,豫章郡(今江西)实际上属于英布的淮南国,因此汉初长沙国仅占长沙一郡,比现在的湖南省略大。高祖末年,长沙国由于起着安抚百越的作用而成为翦除异姓王后唯一的幸存者,但是仍然深为刘氏统治集团所深忌。为了控制和监视吴氏,利苍作为刘邦的亲信,出任了长沙国的丞相,名为辅佐长沙王的“统众官”,实际上是朝廷的代理人、长沙国的直接统治者。

      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軑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軑侯、长沙国丞相利苍。他生于战国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得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他升任长沙国丞相,极力巩固中央政权,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軑侯。軑,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平、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但是,由于利苍在长沙国的独特地位,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得到了厚葬。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那么,马王堆到底汉墓是那个准确年代的呢?三号墓出土的纪年木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葬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奋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一一唱读和验收,最后将结果启奏主藏君。”在这支给墓主人去阴曹地府开具的“通行证”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的记录,经学者考证,已一致认为,指的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就是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年代。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上)【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轰动一时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从保存的年代之久、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都是十分罕见的。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由于它明显不同于呈干瘪状的“木乃伊”和表面似腊制模型躯壳的“尸腊”,也不同于骨骼脱钙软化而易于折断的“泥碳鞣尸”,因此国际上已认同,在尸体的分类上,应该把马王堆女尸这类历史悠久、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王堆尸”。

        经过考证这具女尸距今已有2100多年。她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軑侯利苍的夫人,名字叫做“辛追”。出土时,女尸身长1.54米,体重为34.3公斤,血型为A型。女尸的头、颈、躯干、四肢均保存了完整的外形;皮肤湿润且覆盖完整,呈淡黄褐色,手摸有油腻感;头发、眼睫毛、鼻毛等毛发附在原位;部分关节仍然可以活动;皮下脂肪丰富;软组织丰满而有弹性,用手按压后,不仅能很快恢复原位,在注射防腐剂时,软组织鼓起后能较快扩散、吸收;经X射线检查,全身骨骼完整,两侧对称,小至鼻骨及趾骨依然清晰可辨,外形与现代人骨没有任何差别。尸体有眼球脱出、口张开、舌头稍微挺出、直肠脱垂等死后早期腐败现象,但因一号墓密封良好,尸体的腐败过程在下葬后不久就停止了。   


 


中华历史瑰宝——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上)【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伤心之痛,于汉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型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中国警官大学的赵成文教授利用“警星-3人像摹拟复原系统”复原了四张軑侯夫人7岁、18岁、30岁和50岁左右的头部像,并制作了一个中年軑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三号墓墓主人有几种说法:分别是利苍的儿子、第二代軑侯利豨、另一儿子利己或其兄弟。根据纪年木牍记载,他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年仅30多岁。从三号墓中出土了多幅帛画,据《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明确记载:“这次出土的帛画共四幅。一幅是覆盖在内棺上的T字形帛画,两幅张挂在棺室的东西两壁上,另一幅则藏在东边箱出土的57号长方形漆奁内。”以后,西壁上的帛画被称为《车马仪仗图》、东壁上的帛画因残破而未有定名,另一幅被取名为《导引图》。其内容可分为三种,一是以灵魂升天为题意;二是以夸耀墓主生前生活为主题;三是有关“养生之道”的气功强身图。这些均关系到当时社会生活与社会风尚。还出土了兵器38件,以及一张军事地图——《长沙国南部驻军图》。其墓东边厢的漆盒内出土了共约十余万字的古佚书,



 

      马王堆一号墓的木椁是放置棺木及随葬品的葬具,这是从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木椁。它的结构十分复杂,由枕木、椁室、盖板三部分组成。庞大的椁室放置于3根巨大的方形枕木上,椁室由内、外壁构成四个边箱和正中的棺室,椁室中放置多重相套的木棺。这种木椁的构造,沿袭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形式,因其椁中空如井,古代文献上称之为“井椁”。它全由粗大的杉木制成,所用木板70块均为整块木料,其中最大的一块椁板长4.88米,宽1.52米,厚0.26米,重达一吨半。如此巨大的木材却只是用斧锛加工而成,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副巨大的外椁在结构上没用一根金属钉子,全部以扣接、套榫相结合。工具如此简单,但彼此间却严丝合缝,令人叹为观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一号汉墓内棺很庞大,共有四层,是直接装殓女尸的棺木。第一层是是庄重的黑漆素棺。该棺内涂红漆,外刷黑漆。外侧没有丝毫装饰。而在盖板和四壁内侧上,分别使用了铺绒绣锦、绢等丝织品和黑色、桔红色的羽毛来进行装饰,使人感到异常华丽。彩色羽毛与色彩纯正、构图精细饱满的丝织品相辉映,不仅表现出当时工艺水平十分精湛,也反映了汉初审美观的水平和工艺技师的高度智慧,是一件十分难得的艺术珍品。


        黑地彩绘棺是一号墓的第二 层棺,长2.56米,宽1.18米,高1.14米。该棺内涂朱漆,有黑漆勾出的奔马和人,笔画草率,勉强成形。外表以黑漆为地,上面用彩漆绘着漫卷多变的流云和116个形态诡谲的动物、神怪的形象。它们有的在歌舞弹唱,有的在嬉戏打闹。除盖板四侧边缘满饰带状卷云纹外,五面的四周都有宽15厘米以流云纹为中心的带状图案。盖板和左、右侧面的云气纹均为六组,上下两列,每列三组;头挡和足挡上的云气纹则均为四组,上下两列,每列二组。在画面上出现最多的,是一种面部似羊非羊,似虎非虎,顶竖长角,兽身有尾的怪物。这种怪物,往往衔蛇操蛇,也有袍服人立的,但四肢似猿,手足不分。这些形态各不相同的神怪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变化多端,在云气间安排得十分得体,极富想象力,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黑地彩绘棺上所绘的百个图像中,有怪神、怪兽、仙人、鸾鸟、鹤、豹,以及牛、鹿、蛇等十余种形象,其中怪神或怪兽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神怪和禽兽形态各不相同,描绘得栩栩如生,变化多端,在云气间安排得十分得体,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熟练的技法,是研究当时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黑地彩绘棺

 


        朱地彩绘棺是一号墓4层套棺中的第三 层棺,有2.3米长、0.92米宽、0.89米高。该棺通体内外髹朱漆。

     盖板上绘有对称的二龙二虎相对图案,二龙首相向,居于画面中的上方,龙身各自向两侧盘绕,尾伸至左右两下角。二虎相背于二龙之间,分别攀在龙首之下,口啮龙身。龙为粉褐色,用赭色勾边,身披鳞甲而有三角弧形斑纹,斑纹内填以绿色。虎为赤褐色,形象写实,尾部加饰流云。盖板的周缘,饰赭黄色勾连雷纹。

        靠死者头部的头档是图案化的高山,山作等腰三角形,顶立于画面中央,山两侧各有一只昂首腾跃、极富生气的白鹿,周围饰以缭绕的云气纹靠脚的足挡画有“双龙穿玉壁”的图案,白色的古璧居于画面中央,有两条带酱斑的藕色绶带将其自上而下地拴系,绶带的末端分列在画面的下侧。两条披鳞甲、长凤羽、巨目、利牙的龙身体蜷曲穿壁而过。龙首朝向于璧上方的绶带两侧,龙身为粉褐色,披鳞甲而有凤羽,巨目利牙,虎爪蛇尾,双角较小。龙的旁边加饰以藕白色的云气纹。

        棺左壁板周边饰菱形云纹,正中绘一座赤色的山,两侧各有一粉褐色龙,龙首相向于山的上方,龙身均呈波浪起伏状。左侧龙首之后,有一带酱黑斑纹的赤褐色虎,虎身向左,张口回首,其旁加饰云纹;龙尾之前,有一带云形花斑的藕褐色伏鹿,鹿首向左,两角粗壮,四足翘举。右侧龙首之后,有一朱雀,呈展翅欲飞状;龙尾之前,有一粉褐色的仙人,头发斑白,两手攀龙身。 。右侧面的边纹也为菱形云纹,画面为繁复的勾连云纹。

       朱地彩绘棺上的龙、虎、朱雀和鹿,都是我国古代所谓的“瑞兽”,被列入“四神”或“四灵”。头挡和左侧面上所绘高山,应该不是一般的山,而是所谓的仙山。 我们在惊叹二千多年前画匠们勾勒出的这梦幻般奇情异景的同时,也深深地为这浓墨重彩、尽显华贵与富丽的汉代贵族的奢华而感慨!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上)【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朱地彩绘棺


  锦饰内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四层,长202厘米,宽69厘米,通高63厘米棺内修朱漆,棺外髹黑漆。盖棺之后,在黑漆层外面,横缠了两道宽12厘米的帛束,每道六七层。然后在棺的盖板和四壁板上,分别粘贴一层带菱形勾连纹的贴毛锦。壁板外所贴菱花贴毛锦的周边,又加饰一条宽12厘米的铺绒绣锦,中间又横贴一道,即贴成“日”字形。

  过去在长沙地取得战国墓中,曾发现保存完整的带束木棺,但棺外贴丝织品作装饰的现象,还是首次发现,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上)【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锦饰内棺


      这是从三号墓出土的一张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图——《导引图》。所谓“导引”,就是疏导气血、引伸肢体,是一种以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方法。图上绘有44人,每人动作各不相同,旁边都有题字。根据残存的31处文字说明来看,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描绘运动的姿态。请看第三行顺数第四人:这是一个妇女正手拿一根长棍,弯腰下俯,使双手呈直线状极力展开。图像旁边题有一行字:“以丈通阴阳。”“丈”通“杖”,指图中的棍棒,它说明这个动作可以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第二类说明运动所摹仿的动物姿态。例如:第一行第四人双手向上斜举,翻身向下,两眼注视下面一个像盘子的东西。难道不像一只挥舞着大刀的螳螂正扑向毫不知情的蝉吗?这个动作和武术中的螳螂拳有些类似,实际上,猴拳、蛇拳、鹰爪功、螳螂拳等仿生拳类都是由这张图演变发展而来的。第三类则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果您膝盖疼痛,可以按照第三行最后一个人的动作:上身挺立、转体向右、下肢屈膝。图像旁边写有“引膝痛”。“引”就是用导引术治疗疾病,“引膝痛”就是说这个动作可以治疗膝盖疼痛。如果您想健康长寿,何不试一试这古老的导引疗法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上)【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一群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参观者饶有兴致地在出土的《导引图》前观看,看来他(她)对中国古代医疗养生术很感兴趣。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一)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