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王堆汉墓陈列 (下)

 轻风无意 2015-07-10

 马王堆汉墓两千多年来从未被盗,保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特别是上篇所述一号墓出土的历两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尸及富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棺椁外,还出土了其他俑、漆器、丝织品(包括绢、绮、罗、纱等)、乐器(包括琴、竽、瑟等)以及帛书帛画等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部分保存完好,实属举世罕见。大量帛书文献,为西汉初期历史考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震惊了国内外。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们是軑侯家各种奴仆的替身。形体最为高大的冠人俑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丝绸长袍,在鞋子的底部刻着“冠人”两字,出土时身后率领着几十个彩绘木俑。他应该就是軑侯家的家丞,即总管。女侍俑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绣花长袍上还用纹锦镶边,应该是主人的贴身丫鬟。与它们相比,彩绘立俑形体最为矮小,出土的数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是軑侯家中地位最为低下、从事各种杂务劳动的奴婢。再加上后面的歌俑、舞俑和奏乐俑等,可以说各类奴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套乐俑,学者们研究推测这套乐俑是一个西汉的小型室内乐队,似乎正在演奏婉转悦耳的曲调。他们由 5个彩绘木制的乐俑组成,其中 3 个是鼓瑟俑,2 个是吹竽俑,鼓瑟俑跪坐,作鼓瑟状,瑟横放在膝前,演奏者的双臂向前平伸,两只手的掌心向下,临于瑟的上方,大指屈向掌心,食指内勾,两指形成环状,作抹弦之势,其余三指自然微屈,这是一种双手并弹的鼓瑟方法。吹竽俑也跪坐,作吹竽状,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上,作持竽状。乐俑出土时,竽已脱落,此竽有竽管十四根。这套乐俑正在进行吹奏乐器竽和弹拨乐器瑟合奏,是秦汉之际盛行的“竽瑟之乐”。《墨子·三辨》:“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汉代其民无不“ 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可见“竽瑟之乐”是当时治者歌舞宴饮场合中常见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也是轪侯夫人辛追生前非常喜欢的“竽瑟之乐”演奏,所以这套乐俑和其它乐器跟随墓主人一起随葬并保存至今。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共约500件,计1号墓184件,3号墓316件。这是各地发现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器类主要有鼎、匕、盒、壶、钫、卮、耳杯、盘、、奁、案、几和屏风等。漆耳杯占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漆器大部分是木胎,只有少数奁和卮是夹胎。装饰花纹多为漆绘的红、黑和灰绿等色。纹样则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一些漆器书有“侯家”、“君幸酒”、“君幸食”字样,还有注明器物容量的。不少漆器有“成市”戳记,说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 此外,1号、3号两墓分别出土100多件木俑和30多个盛放肉食品、谷物、果品和香料的竹笥。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锺 ,  高57厘米,腹径35厘米。有一个硕大的腹腔,里面髹 红漆,外表髹黑漆,在它的颈部饰有鸟形图案,口沿和圈足上朱绘波折纹和点纹,肩部和腹部饰有三圈朱色和灰绿色的云气纹和几何图案,盖上绘有云纹,并有三个橙黄色纽。线条流畅、洒脱。外底部正中书有“石”字,“石”为汉制120斤,相当我们今天的27斤。经实测其容量为19.5升,像这样大的漆锺一般是用于宴会场合。漆锺为旋木胎制成,其胎质较厚,给人以造型稳重牢实之感,要制作如此大的一件旋木胎漆器非常的困难,可谓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根据出土器内残存的酒类沉渣和墓中出土的“遣策”表明,这件漆锺是用来盛温酒的器具。何谓温酒?其实温即醖 。《说文·酉部》解释:“醖,酿也。”就是用经过发酵大米酒曲酿制成的低浓度酒,与现在的甜酒相似。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早在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开始造曲酿酒。进入殷商时期,人们进一步懂得酿酒必先造酒曲,即所谓“若作酒醴,而惟 (曲)”。马王堆一、三号墓随葬器物的清单中均有“麴 ”即酒曲的记载,出土的五彩漆食奁内盛有碎饼状物,当属酒曲之内。酒曲就是经过发酵的大米。酒则是碳水化合物经过发酵作用而生成的,凡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米酒,均为低浓度酒。到了唐代,我国已能酿制浓度较高的“烧酒”即今“白干”。其酒精含量一般都在60%左右,它是经过加热蒸馏而得到的蒸馏酒。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闻琥珀香。”至汉代酿酒技术就更加娴熟了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鼎是一种盛食物用的祭祀礼器。从夏朝至两汉,它是国力、权力的象征,并有一套完整的用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五鼎,在使用时谁也不敢僭越。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有7件鼎,由此可知墓主人的阶级地位。这些鼎都保存完好,胎骨很厚,是用整块木旋削而成,称为旋木胎。体型稳重,器表髹黑漆,口沿有一道菱纹图案,盖和器身都彩绘红色、灰绿色的涡卷纹和方连纹,使它形成几何云纹的图案。足部朱漆彩绘兽面纹,耳部为云纹。器内髹红漆,并书写“二斗”两字,表示它的容量。

        此件漆为椭圆球形, 高28厘米,口径23厘米。盖是球面形,上有三个橙色的环形钮,盖与鼎身用子母口套合,鼓腹,底略呈圜形。器口附两平直耳,有三个兽蹄形足。鼎的表面髹黑漆,器内髹红漆。口沿绘有一道菱纹图案,盖和器身绘红色和灰绿色的涡卷纹和方连纹等组成的几何云纹。足部用朱漆绘兽面纹,两耳云纹。鼎底部均朱书“二斗”两字,表明该器物的容量。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这件漆盒呈椭圆形,长19.2厘米,宽16.2厘米,通高13厘米。斫木胎,即用刨、剜、凿等手法将一木块或木板斫削出器形。具杯盒由上盖和器身两部分以子母口扣合而成。器内及盖内髹红漆无纹饰。器身及器盖均髹黑褐色漆,再以红漆和黑漆绘云纹、漩涡纹和几何图案。底部光素无纹饰。上、下口沿均以红漆书“轪侯家”三字。

盒内装小耳杯七件,其中六件顺叠,最后一件反扣。反扣杯为重沿,两耳断面呈三角形,恰好与六件顺叠杯严密相扣。七件小耳杯与马王堆出土的其它耳杯形制相同,均为斫木胎,椭圆形,两侧耳呈月牙形,圆唇、小平底。杯内髹红漆无纹饰,中以黑漆书“君幸酒”三字,两耳及外壁髹黑漆,两耳及口沿外部朱绘菱纹和绳纹组成的几何图案。

在马王堆出土的木简中,称这种小耳杯为“小具杯”,因此专为存放小耳杯的漆盒就被称为“具“。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汉代的食具在继承前代食具的基础上向前不断发展,其品类和造型丰富多彩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成为汉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五个小漆盘盛有不同的食物。另有漆卮为饮酒和饮水器,箸为竹筷。先秦时期,人们进餐时大部分用手取。到秦汉时开始使用竹筷,东汉饮食时使用筷子就更加普遍。这种轻便的小型食案在汉代墓葬中出土颇多,为陈举进食而用,类似托盘的作用,为了便于当时人们“席地而坐”进食器具低矮才适宜的习俗和便于“举案齐眉”,所以漆案具有案面较薄、造型轻巧、四沿高起构成了“拦水线”防止汤水外溢、墓葬中与食具同出等特点。      

        同时,这种摆设反映了二千多年前贵族宴饮进餐时分餐制的情景。我们今天已经不再使用分餐制,不论是在家中或是在餐馆用餐,一般都是采用大家围着桌子一起进食的方式。其实,这种会食传统产生的历史并不久远,而分餐制的方式却有悠久的历史了。考古学家们在距今约4500年以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就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说明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分餐制。而真正意义上的会食制是从宋代以后才开始,距今也只有一千多年,而分餐制的历史有三千多年。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云纹漆案是设计用来端取食物的长方形平盘,在它的四个角底部下,各有一个曲尺形的矮足。古人用“举案齐眉”来形容夫妻之间的相敬相爱。这件案的底部书写有“軑侯家”三字,表示这件器物属軑侯家所有。出土时,案上完好地放有5个小漆盘,盘内盛有腐朽后的牛排等食物及竹串,还放有漆卮、漆耳杯及一双竹筷。这种摆设反映了二千多年前贵族宴饮时分餐制的情景。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下)【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这是竹胎,分斗和柄两部分。斗以竹节为底,成筒形,柄为长竹条制成,接榫处用竹钉与斗相连接。斗内髹红漆无纹饰,外壁及底部黑漆地上,分别绘红色几何纹和柿蒂纹。柄的花纹分为三段,靠近斗的一段为一条形透雕,上为浮雕编辫纹,髹红漆;中部一段为三条形透雕,上有浮雕编辫纹三个;柄端一段为红漆地,上面浮雕龙纹,龙身绘黑漆,以红漆绘其麟爪,龙作奔腾状。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勺仅为两件,且在长沙地区的战国和汉代墓葬中很少发现这种竹胎漆器,实为珍贵。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三号墓中还出土了一套当时的娱乐用具——博具。它主要由1个博局、12个大棋子(六黑六白)、20颗小棋子、42根筹、1个骰子组成,装在特制的漆盒里,是为玩“六博”而特意制作的。那么,六博的玩法是怎样呢?请看汉画像石中的博戏场面:二人面向棋盘对坐,分别执黑、白两棋,并将棋子置于博局上的12个L形和T形的曲道上,然后轮流投掷一个18面球体的骰子。骰子一面刻着“骄”字指一种有利的棋步,相对的一面刻着“ 聿 ”字,即“骄”的反义词,其余各面分别刻数字一至十六。通过投掷骰子所获得的数字行棋,以获得筹码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博戏在汉代曾经风行一时,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博戏迷。但是晋代以后逐渐衰落,唐代之后便演变成为现在大家都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中国象棋。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一号墓中出土一支极其精致黄杨篦子。它好象刚做不久似的,刨削光整、分齿均匀,非常精致,宽度仅仅5厘米,却有74齿,比现在一般的篦子还要精细。它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制作的呢?至今仍是未解之谜。黄杨木梳做工非常之考究,宽度仅仅5厘米,却有74齿,比现在一般的篦子还要精细,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中华历史瑰宝——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下)【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三号墓出土有琴、瑟、筑、笛、竽、竽律、编钟、编磬等8种乐器。这是我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为研究西汉音乐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这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黑漆二十五弦瑟,。呈长方形的木质,长 116厘米,宽 39.5 厘米,中部高 10.8 公分。瑟面稍隆起,整体中空做共鸣箱,底部再垫以一公分厚底板。每弦有一柱 ,可上下移动 ,以定声音的清浊高低。瑟首岳右边面板上有二十五个弦孔。尾岳有外、中、内三条,将弦分为三组:外九弦为一组,中七弦与内九弦为另一组,内外九弦的柱位较规则,成梯形序列。尾端有四个系弦的枘,枘头用银制作,饰涡状花纹。弦用四股素弦左旋搓成,研究人员对它的弦进行科学分析后,惊奇地发现每一根弦都用了 370 根蚕丝扭结而成,每弦下面置一拱形木柱,出土时,木柱位置略有移动,但根据瑟面和弦上的痕迹,可将柱位复原。另外瑟内外两组弦的尾部,各有一条绛色的罗绮带穿插于弦间,将弦隔开,再将带尾盖于弦上。这两条带可能是为保持弦距和柱的稳定,并有利于消除弹奏时,柱后弦分的共鸣所产生的干扰而设置的,它可保证乐音的清晰完美。中国原始的弹拨丝弦乐器,到了西汉瑟无论在制作上还是在演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 汉墓出土了一批帛画,极具艺术价值。具有代表性的一号墓T形帛画 形状呈英文字母“T”,为了便于称呼,故称之为“T形帛画”。遣策中记载为“非衣”,可能有“似衣非衣”之意。出土时反盖在一号墓内棺棺盖上,顶部横裹一根竹竿,在每个垂角下都系着丝带或麻质带子。据考证,这是旌旗画幡一类的物品,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开”,相当于招魂幡。

    整幅画全长205厘米,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披发而坐的神。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主管着天气的阴晴和昼夜的变幻。右边绘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传说扶桑生长在东海,有几千丈高,十个太阳在此栖息并轮流出去值班。而画中却只有九日盘旋其中,另外一个太阳可能正在值班尚未归来。最大的太阳中绘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称之为“金乌”,其实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左边则是一轮弯月,月下一个美丽的女子轻舒广袖翩然起舞。有人说这是月神正托举月亮缓缓升起,也有人说这是偷取了不老仙丹的嫦娥正向月宫飞去。月中一只肥胖硕大的蟾蜍口衔一株灵芝草,而体态轻盈的玉兔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门两旁两位守门神——司阍正躬手而立,恭敬作揖,欢迎升天的老夫人。人间部分以华盖作屋顶,上有朱雀鸟作为装饰。华盖以下,体态丰腴的軑侯夫人锦衣华服、环佩叮铛,正手持拐杖踽踽前行。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其后,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人像两侧是交蟠穿壁的双龙,象征尊贵和吉祥。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后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他们面色青蓝,神情肃穆,尽显哀伤之态。地狱部分赤身裸体的地神——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地府中更有面目狰狞的怪狗和双目圆睁的猫头鹰,镇压鬼怪妖魔不去侵扰老太太的亡灵。
    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它无处不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因而,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具有难以估量的艺术价值,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称之为“马王堆升天图·”的帛画出土于一号墓,也是一件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其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这幅帛画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帛画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素有“丝绸之国”的美称。据统计,从马王堆一、二、三号墓中共出土各种华贵的丝织品和服饰17大箱,150件。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花纹之新颖、保存之完好,均为世界考古史上所罕见,其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一号墓出土的两件素纱襌衣。
        所谓素纱直裾襌衣, “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这两件衣服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还不到一两重,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点,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当然,高级的纱料并不以空隙多就算好,而主要是以蚕丝的纤度匀细见长。纺织学上有个对纤度的专门计量单位叫做“旦”,全称叫做“旦尼尔”,每9000米长的单丝重1克,就是1旦。因此,旦数越小,说明蚕丝越细。素纱襌衣的蚕丝纤度竟然只有10.5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乔其纱纤度却有14旦,足见素纱的轻薄纤细。如此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着的呢?当时人们把它罩在色泽艳丽的绵袍上,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昭示汉代中国织造技术已经达到了极高水平。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12万多字的帛书,包括著名的古代典籍《周易》、《老子》等等,大部分是已经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这是继敦煌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古代典籍的发现,马王堆的帛书和竹简在日后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马王堆学。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帛书《老子》

 


        出土的书《天文气象杂占》以250幅绘有云、蜃气、恒星、彗星等各种天象的图象组成,是一种利用天象来占验灾异变故、战争胜败的图书。此书中最精彩的是29幅彗星图,除最后一幅“翟星”外,都有头、尾两部分。彗头画成一个小圆圈或圆点,有的彗头里还有一个小圆圈或圆点,说明在彗头中心可能已经发现了彗核。彗尾的形状则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曲或直。可以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彗星形态的著作,它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天文观测及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汉代帛书彗星图


        帛画《车马仪仗图》出土时张挂在三号墓棺室的西壁。部分已漶漫。全图内容大致可分为4个部分:画的左上方有人物两行,第一行为首之人头戴高冠,腰佩长剑,身后随从如云,这就是身为长沙国军事将领的三号墓墓主人;画的左下方是由百余人组成的方阵,方阵之中有一个鸣金击鼓的乐队,钟鼓声声,跃然纸上;画的右上方是整齐的车舆部队,除了能清楚看见的四列十多辆的四乘马车以外,还有源源不断的车舆正和着钟鼓之声徐徐而来;画的右下方是一列列威武的骑士纵队,与上方的车舆队伍共同组成了气势雄壮的车骑队伍。这金戈林立、战马嘶嘶的场景浓缩在一幅画面上,仿佛大战在即,长沙国的军阵队伍正整装待发。这是一幅写实性的画卷,墓主人生前阅兵之景非常生动形象,人物众多却主次分明,是中国绘画史上现存最早的写实画作。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二)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马王堆古墓出土简帛目录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

诸子: 《老子》甲本(附佚书3篇)、《九主图》、《皇帝书》、《老子》乙本

兵书: 《刑德》甲、乙、丙3种

数术: 《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相马经》

方术: 《五十二病方》(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

地图: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