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落款的秘密

 昵称974066 2015-07-11

前一阵,看到一个帖子,发表的是董其昌“年轻时候”的小楷作品。董其昌说自己少不工书,但这件落款万历三年(1575年,董时年20岁)的小楷却十分圆熟端正。

现在就来看看它——

董其昌说自己17岁乡试考了第二,主要原因就是字写得不好。回来后发愤习字,先写颜真卿,再写虞世南,随即认为唐不及晋,发力于《黄庭经》以及锺繇的《宣示表》《丙舍帖》等晋帖。如此三年,自认为已逼近古人,文征明、祝枝山神马的就都看不上了。

20岁看不上文、祝,应该不是虚言。但通过上面这件他“20岁”的作品,却根本看不出什么晋人风骨,多半来自唐人写经,而且写得还不到位。如果这件是真迹,那只能证明董其昌自大得可以。

不过看看落款,“董玄宰书”,就踏实多了:百分之九十九是赝品。

因为鉴定家们总结了一个规律,董其昌画画不落其昌,书法不落玄宰。这就是传说中的“画不其昌,字不玄宰”。也就是说,董其昌的画署名玄宰的可能不是真的,但署名其昌的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书法署名其昌的可能不是真的,但署名玄宰的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

为什么不说百分之百呢?因为要给收藏者留一线心理上的生机。

附录:

古代书画家落款的秘密

*唐伯虎(唐寅)的署名,'唐'字多是用一竖连'口'字,用一横连'口'字的多是有问题。

*仇英,署名'實父'的'實'字,真迹者,宝盖下要写成'由'字。

*文征明的早年名文壁,但'壁'字一定要从'土',从'玉'字者皆伪,四十七岁后则不署'文壁'之名。他署名时,多是不写姓,只写'徵明'两字。因此,后人不写姓者,说是学的文征明。另,文征明用的名章,不管字写得多大,皆用小章的多。

*董其昌在书画上面的署名是,字不'玄宰',画不'其昌',画上多不画人。岭南山水画家谢兰生署款时则是,字不'里甫',画不'兰生'。

*张瑞图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中极少有写上款的,有则多数皆伪。

*王时敏到了晚年,其真迹者,署名时一定是斜的,从右往左斜,不斜者多是他的儿子王撰代笔。

*八大山人的署名,七十岁以前,'八'字是写成'> <',七十以后则写成'八'。

*高其佩是指画大家,他也能用毛笔画细笔楼阁。他的署名,多是在作品上题小字,题大字者伪作居多。

*蓝瑛到了晚年,落款'蓝瑛'的'瑛'字,本是'玉'的旁,但他只写一竖就代表'玉'字了。

*李鱓的署名,晚年(约五十以后)即乾隆十七、十八年时,'鱓'字从'角'边,在此以前则从'鱼'边。

*何绍基的署名,晚年行书的'基'字,第八笔是用点,不拉捺。生平写对联,从不重文。

*伊秉绶的署名'绶'字,'綬'第三笔不写一点,用'受'字的宝盖点来代替。(内容来自网络)

【书法日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