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写给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人看的,如果看不懂,可以慢慢的跟进以后出版的从初级开始的教程。
很多人会有疑问,明明数字扑克好像已经练习得很好了,可是面对实用的时候就会犯糊涂,总感觉不能用上,这是什么缘故呢?
下面就这个问题分析一下。
1、竞技是已经熟化的,实用是新面对的陌生的。
对于竞技,数字项目、扑克项目、甚至是抽象图形、人名、词汇等等很多内容都是平时长期训练的项目,这些项目的方法相对固定,所做的记忆转化也相对固定,比如数字110个编码,对于选手来说就是本能反应了,在见到的时候就如面对我们日常最熟悉的110个字词或者物品或者动作,成为了一种条件反射,所以在处理即使如马拉松之类的项目都会易如反掌。
这里想起一个神箭手于卖油翁的故事,北宋陈尧咨,射箭技艺高超。一天,他在训练场上练习射箭,箭全射中靶心,大家都称赞他的技艺,他感到非常骄傲。但他发现人群中有个卖油翁只是淡淡的点点头,并不特别惊讶,这使得他很不高兴。
于是,他将老头叫过来,问道:“你也懂射箭吗?我的技术难道不高明吗?”
这个老头没有回答。他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接着把一枚铜钱放在瓶口。然后从他的大油壶里舀起一勺油。从高处往放在地上的葫芦里倒。只见那油就像线一样从铜钱中间的小洞里滴下去,一滴都没有漏出来。围观者都惊呆了。而这个卖油翁却说:“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天天练习,熟能生巧而已。”
这一样的道理,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可是在面对实用的时候,我们面对的资料都是新的,第一次见面的,即使是刚开始训练记忆术的时候对于那些固定化的转化要熟化都必须花费大量的功夫,对于这些学科上面的新见到内容更是如此,我们必须下功夫去熟化他们,很多人觉得知识很难掌握就是因为熟化的过程没有走好,没有花费功夫去进行熟化,所以即使下次看到相同内容的时候还是一样感觉到陌生,总是使不上劲。
2、竞技是一项可以即时反应的项目,而实用是一项需要进行大量思考转化的项目。
竞技的内容看到就可以反应出来,所有的记忆联结都是熟悉的,更多时候只是反应出来,不需要动多大的脑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任何人通过一定的训练都成形成这种反射。可是对于实用的项目呢,就拿图像化转化这一个专业步骤来说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的,很多人根本没有体验过图像化的感觉,经验元素中没有这个点,所以就接不通那些需要的思维,也没有体验过这样做带来的便捷,自然也没有这个方面的信任,也就不会去实施这看起来有点多此一举的动作,但是就是因为没有做这个动作,所以就没有记忆便捷的体验,就不会坚持使用,致使产生无效的感觉,再次怀疑否定,于是回归不断的机械重复。
人们是很难接受新事物新思维的,改变旧有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对神经系统的冲击与破坏,人的本能会抑制这种改变。所以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管是好是坏的习惯都是很难再短时间内改变的,方法再好,在别人的身上用的多好,与自身的经验想违背相冲突的就不会在自己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实用中应用记忆术,特别是大规模的应用的时候是需要大量的思考与转化,还需要很多的复习强化工作,单单是思考这个环节就会难倒很多人,试问有多少人愿意花费复杂的心思去思考那些通过机械式重复就能搞定的事情?在实用的环节中是不断思考,转化,熟化,探索,重复的过程。为什么有时候应用记忆术的时候能做到基本几遍就能搞定的效果呢,真的只是几遍吗?其实表面上是几遍,甚至只是三遍以内就能彻底搞定,可是这三遍内所用的思考可能就会超过机械重复的量。比如你要找规律,那么为了找到这个规律你是否对材料已经默默的处理了很多遍,当把规律找到的时候,材料你已经从头到尾炒了一遍又一遍了,大脑已经对资料熟悉了,然后做做联结,联结的时候也要动脑筋,特别是在没有专业训练前,为了一个联结去思考的量也是很大的,我们要找到联结的事物的特点,他们的图像,他们之间的动作,还要检验这样做是不是最佳的,当联结完成的时候,其实已经默默的做了很大量的工作,这些很大量的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项致命的工作,往往会觉得比以往记忆怎么反而麻烦了,因为在初学阶段就放弃了。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如果是老师帮同学们做好的联结,做好的分析,学生会很快的掌握,真的是做到原本需要一个小时才能掌握的现在十分钟就能搞定,但是一旦脱离了老师的直接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个过程就会显得相当的费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从上面的分析也知道,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其实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那些分析整理归纳转化联结的过程已经是经过调试几近最佳了的,学生省掉了这些最头痛的过程,直接拿结果,而且是在老师讲解下的结果就会很快。这种快是建立在老师的精心制作基础上的,并不是学生本身的实力。如果学生能像老师那样做出这些结果,那么学生本身就会很厉害的。而在中国,能结合任意实际材料做出让学生很快掌握的资料的老师也很少,这个过程本身是需要各方积淀的,你要对内容熟悉,你要知道记忆术的内容并且非常熟悉,你还要知道教育的特点,学生的心理,还要有深厚的表达基础,要能将形象的事物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形象,规律性的事物能在学生心中形成思路。学生学习的特点中有视觉型学生,听觉型学生,触觉型学生,抓住特质也是一项很难的工作。
3、同样的语言在不同人的脑海里呈现的内容不同,导致实用内容记忆术编辑失效
有人说,如果把实用的记忆都编辑成册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其实这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因为编辑者不同,脑海中所想的也不同,再由于写作能力的不同,表达时也许会失真,还有很多图像是没有办法用文字完备表述的,所有这些缺失累计起来,当读者读到所读内容的时候也会经历还原失真的种种过程,所以对内容进行记忆术编辑,特别是夸张荒诞动画型编辑会导致反映出错,很多读者读着都不知所云,不知所云又致使材料变得更加混乱,不仅没有帮助记忆,反而会混淆思维。
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原本想对读者好,最后有可能还害了读着。
目前的技术实力还非常有限,真正有效的记忆传输方式就是真真切切的让读者看到过程是如何,形象化表达是如何。技术实力有待提升,记忆术的大问题也有待解决。
系列博文:
记忆大师秘诀1——梦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56cc30100nvob.html
记忆大师秘诀2——好老师,好环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56cc30100nvrf.html
记忆大师秘诀3——必备秘密武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56cc30100nw83.html
世界记忆大师的秘诀4——to be or not to b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56cc30100o16q.html
记忆大师的秘诀5——入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56cc30100o560.html
记忆大师秘诀6——竞技vs实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56cc30100o8pa.html
记忆大师的秘诀7——记忆术不变法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56cc30100oa5b.html
记忆大师秘诀8——绝招:定桩详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56cc30100oc9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