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分数”还是按“分数+志愿”投档

 六味图书馆 2015-07-11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每年都会成为高三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填报志愿时哪些因素需要考虑?如何填报把握更大一些?无论考前、考中还是考后填报,也无论录取时按“志愿+分数”还是按“分数+志愿”投挡,相同高考分数的考生,只因填报了不同的志愿,其录取结果可能会产生天壤之别,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总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除了要考虑“分数”因素,还要考虑“非分数”因素。

  因素一:考生现状和潜质;

  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成绩和潜质不同的学生应考虑的内容也要有所不同。

  成绩较优秀高考分数也相对较高的学生(重点本科分数范围内中间段的大部分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是选择专门类院校的主体专业。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专业最好是自己很感兴趣的专业。

  对这部分学生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而言,从进入专业学习开始,大体上就决定了今后的工作领域,但学校的教育质量及各种未来可用资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上要全面权衡。

  因素二:考生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性格及行为特点。性格决定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对自己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首要因素。认识自我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对选择学校及专业非常重要。填报高考志愿时从分析自己的性格及行为特点出发,判定自己可能的职业方向,作为选择学校及专业的参考。

  以高分考生为例:有人长于逻辑思维,从问题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开始分析,逐步找到问题的关键;有人则直接对问题的关键做出判断,再去分析各种条件和可能。有这两种思维习惯的学生,同时看重的同一所学校或专业,其培养目标和方向可能只适合其中一人。

  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选择学术研究方向、实际应用方向、还是技能方向。举个例子:面对一件没见过的电器,有人习惯先看说明书,有人先开机碰到问题再找说明书,而有人开机后碰到问题再打电话问别人,这反映了一个学习习惯问题,不同的人遇到同一问题探究的层面不同,因此影响着在未来工作中的定位。

  因素三:高校学科和专业;

  一般说来,同样的应用方向类专业,在专门院校要比非专门院校应用特点突出。比如读经济类专业,最好到经济类专门院校,并选择地处全国或地区经济中心城市高校。读职业技术类专业,最好到经济发达或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并考虑毕业后就业地区对职技类专业的需求情况。读理论性强的专业,最好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读应用性强的专业,要注意不同学校相同学科专业的特点。

  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可以是理论型的,可以是应用方向的,也可以完全是技能类的。培养方式不同,也会带来差异。这也是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的因素。

  因素四:院校所在地;

  院校所在地,主要是针对京沪等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等地的考生来说的,这些考生应该正视外地高校。部分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主动选择是说高考成绩既可以报北京地区学校也可以报外地学校,如果报考外地学校,可以提高就读学校的量级,专业选择余地也较大。被动选择是指高考成绩在批次线附近,为保证不至于落到下一批次,选择生源不足的外地学校。

  报考外地院校还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学校所在城市的环境,包括人文和自然环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学校的历史及目前的隶属关系、学校的特点、生源结构等。对从小在北京长大又是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到外地读书也是一种挑战。大部分到外地读书的学生,一两年后会显得比在京读书的同学成熟,各方面进步都很大。但是,每年也有少数学生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学业。

  报考外地院校首先不是分数高低的问题,而是要有勇于面对挑战,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希望自己受到全方位的锻炼,有更加丰富的大学生活。抱有这样的想法,无论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长远的收益都会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