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心软的人,都是病人

 老夫子3770 2015-07-11

讲述:

姐姐你好,我和我的男朋友交往已经两年多了,并且我们现在是同居的生活。他对我很好,只是我们有时吵架,他就会变得很尖酸刻薄,而我是属于性子比较急的,总会控制不住说他甚至有时会打他,他一见我打他就会反抗,很多时候受伤最多的是我。每次我哭泣他都不会主动道歉,他的理由是谁先动手谁道歉,而我的理由是谁骂脏话谁道歉,可是往往主动和好的是我!


我的条件不比他差,但很多时候闹到要分手的地步离不开的人是我!而且最近我爸爸生病住院了,本来想叫他去看看我爸爸,可是他怕被我们家人看不起,所以从来都没有去看过我爸爸,甚至有时在我伤心的时候没有起到安慰我的作用,反而是更加复杂化我的情绪!身边的闺蜜都觉得我不应该和他在一起,我甚至也有说服自己跟他分手,可是我做不到!姐姐你总说“你配得起更好的”,可是我明明知道这段感情走下去,会是个深渊,每个人都觉得我会很累,而我总是把自己往死胡同里边推,不知所措,只要想到他对我很好的时候我就心软的不行,姐姐你可以教教我怎么做吗?

“你配得起更好”这种话属于一碗比较励志的鸡汤,我新书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就是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点安慰和振奋。


但这只是一种理论值,不是所有的人都配得起更好,有的人就是不配得到更好的。或者说,明明可能会好,也非要折腾成不好。


因为要承受更好,一定需要更强大的心灵,更健全的人格,那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撞大运。


他对你不好,会动手打你,不愿意安慰你,人人都看到了你过得不快乐,可你却无法摆脱,还是一次次心软,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你有病了。


我不是骂人。是很严肃的在说,那些无限制的心软的人,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很多人,包括你,可能会将这种分不开理解为爱情,其实不是,真正的爱情并不会以这样扭曲怪异的方式存在。扭曲的关系,首先要有扭曲的心灵。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依恋障碍,即明知道一种亲密关系在伤害着自己却欲罢不能。依恋障碍从何而来,大概是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父母陪伴的孩子遗留的心结。实验证明,几个月的婴幼儿,如果父母面对哭闹比较有耐心,肯花时间陪伴,那么他长大一点,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大部分时间快乐玩耍。但如果相反,孩子在婴幼儿期间父母陪伴时间少,任由其哭闹,那么一岁以后,他依然只会用哭闹来索取父母的关心,依赖和父母的原始相处方式,要求被抱,惧怕一个人。


一个人没有在童年形成正确的依恋关系,就会导致在后天的情感关系中重复一个孩子的恐惧和惊慌——即使被伤害也不会放手。正如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儿童对人们的依恋心是发展儿童个性极端必需的。如果儿童没有这种依恋心,就可能成为恐惧和惊慌体验的牺牲品,或者将产生精神萎缩现象,这种现象的痕迹可以保留一生,并影响到儿童的爱好和意志。”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能看到我们的行为本身,却总是不清楚行为背后隐藏的本质,以及真正的心理动机。现在在你身上,这种缺乏安全感导致的恐惧和惊慌,正在展现它的恶果。


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却一定要激怒他,骂他打他,当他动手后,伤害你,你本应该摆脱,但画风莫名其妙的变了,你总是主动和好。这一切都说明,你正是在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一个被虐待的人,然后享受这种道德的优越感,“你看,你对我这么坏,我都能原谅你。”


不要觉得吃惊,有些人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他们甚至会主动挑起事端,一定要激怒对方,来维持自己作为受害者的地位。


打个比方,有的女孩从小遭受父亲的家暴,长大后她同样会找一个家暴的男人。这并非是命运,而是下意识中的求同,甚至是有意识的选择。作为始终生活在不安全感中的人来说,她已经不适应平正常生活的节奏,她们相信自己是应该承受暴力的,只有进入惊恐的紧张的环境,她才能觉得安心。就像想象中的靴子终于掉到了地上。


你为何生病,如果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来分析,一定是能找到症结。但就目前来说,如果知道自己分不开,首先就要控制自己,别去挑战他,最起码不要主动动手,承认自己的弱势位置吧,这不丢人。女人最悲凉的,就是在不够宠自己的男人面前索取宠爱。


查看历史消息可收看往期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进入我的新书《你配得起更好》掌阅购买页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