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玄学

 yjj0691 2015-07-11

走近玄学---我的Hifi系统组建之路

随着由梼昧狂客亲手搓的一根同轴线的顺利链接,LP5的DSDDOP功能正式稳定之后,从去年12月谋划至今的这套自用hifi系统终于基本组件完成,回顾这八个月不知不觉就走到这么玄学的地方了,那么今天就简单回顾一下,分享一下经验和教训。

走近玄学---我的Hifi系统组建之路

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这套系统吧

核心大耳:歌德初版GS1000,铁三角W10VTG,飞利浦X2,微翼樱翼

耳放:melos-sha1,电子管选用德根早期方斜屏CCA

备用耳放:天籁手制复刻EMP小木盒胆机

DAC:PSAUDIO2014新旗舰——DSDirectStreamDAC

数字转盘:LP5同轴接入

电处:钰龙P18

墙插:单独拉线普通ABB防雷插座

电源线:国产铜彩“时代II"电源线

同轴和RCA连接线:梼昧狂客手制卡达斯

转接头:古柯镀铑头

耳机架:铁三角音符实木架;撒哈拉实木架;书页实木架

避震:某未上市黑科技试验品避震脚钉

器材架:广州爵士至尊系列器材架

底层:澳洲白羊毛毯

耳机线材:大耳大多使用原配线材,部分可替换线材使用舍空大叔手制线材

目前还欠缺的器材:再生电源,CD转盘。是否有购入计划——2016年再说

当前的状态:听着耳机看撕逼,闷声攒钱求回血。

我是一路从随身次旗舰塞子开始烧,标准的一路打怪升级路线。三角动铁烧起来,怒换动圈听中频,买个耳放上大耳,升级前端换旗舰,旗舰大耳抱回家,论坛二手自己逛,贴吧撕逼学文化,台式系统慢慢拼。

目前一共烧了多少米在里面,反正是有五位数了,陆陆续续也入了又出了一些随身器材。感谢过程中笨龙,狐狸,树大,鬼版,狂客等等很多热心老烧分享经验,基本没有在台式机上走进进出出的痛苦历程。感谢乐享派提供了好多免费的试听机会,感谢耳机吧的好多逗逼让我知道hifi圈的另一面,感谢绿檀二手区让我学会了两段刀法。也是从想烧,看评测,试听,选机器,换机器,尝试MOD,尝试AB,尝试做评价,不小心买了名不副实的机器,出了换,换了出一步步走过来。好在总算是没买到什么假货,也没亏太多米。

陆陆续续玩过DX90,玩过录音笔,玩过LP5和L5,重新折腾过IPOD,索尼,飞利浦,铁三角,森海,歌德,JVC一个个东西都试了试,也试了自制耳放和新国产耳机,玩了各种玄学。总算不是一脸完全茫然的状态了。

因为接下来到十月份都只能装死不入新耳机和新前端了,所以就当做阶段性总结在这里简单聊一聊:

走近玄学---我的Hifi系统组建之路

【深夜关灯光污染图~】

先聊关于烧友圈里的一些古怪风气

烧友圈的一些古怪风气大抵可以说若非是源自攀比和拜金心理作祟;那定然来自钻牛角尖式的探索欲。后者是很多老烧相互争吵的原因,但是一般都不伤和气,然而很不幸前者才是目前混迹烧友圈的主流。不论是耳机也好,耳放也好,解码器也好,线材也好一定要比个高低,分个高下。一开始的原因是由于预算有限,希望能最大边际效益投入的缘故,而后来就成了各家品牌的拥簇,通过不停地想办法打压其他品牌的东西来凸显自己手里的东西好。一般来说有两类人是不会这么撕逼的,第一类是根本买不起也没兴趣的小白,满足于hifi手机+血色围城的小伙伴;第二类是大部分撕逼的东西手里都有,心里自有评判。然而第一类的小白最后总会慢慢越烧越严重第二类的米霸又懒得出来吱声。所以烧友圈的风气就越来越古怪离奇,老烧剑拔弩张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半吊子们插不上话,小白整天就看各家水军争来争去。

枪手是有的,水军也是有的,无脑恶心人的,恶意低端黑的例子数不胜数。往往我们并不能分清扒皮贴和黑子贴的真实面目。以至于后来就变成了一言不合,器材碾压——老子的系统十万块你个小白别逼逼。。。

自己的心态也有了变化,从以前但凡是自己听过的东西都耐心评判个高低到现在的两句话:自己去听,听了有问题再交流。自己去买,买了感觉不好看看设置调整了之后还不满意就退货。

其实只好给出这句忠告——少看评测多试听、蹭听,喜欢啥就买啥,听腻了就出二手即可hifi没有人不亏钱,心态放轻松敢买敢卖即可【要勇于拉小伙伴下水,这样不愁器材没人出嘿嘿嘿】。

这也是一个死循环——有的时候想说自己用的东西好,往往就要说秒XX,超XX,和XX比一耳朵差异,XXX被秒的渣都不剩。然后被秒的用户就跳出来喷人。一个器材的好坏,情况,适应的音乐范围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这时候再记住一句话:但凡看见说秒XX,让他把两个器材都拿出来,再晒个购买记录,没听三个月以上别BB,一耳朵全是狗屁。

走近玄学---我的Hifi系统组建之路

二聊一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A:参数说话

参数说话包括耳机和器材,甚至线材。耳机看瀑布图,器材看信噪比、内阻、分离度和方波图,线材看纯度。这里面通常最长撕逼的就是播放器材的参数,而实际上最容易做出好看数据的也是播放器材的参数——和电脑用鲁大师跑分一样空载跑分即可。如果哪家器材厂能给出一个32Ω和300Ω负载下的参数,哪怕看起来不怎么好看单实际上这才是你该看的东西。目前给出这些测试数据的寥寥无几,更搞笑的其实是输出阻抗,这个数值根据负载的情况变化也会有所变化的,也不知道某些吹内阻的小伙伴在想些什么。

误区B:唯芯片论

一般就是两类吹和一类黑:老子手持9018天下无敌!我的运放碉堡了看清楚它的型号!你连运放型号都不公开肯定是黑作坊!诚然使用高参数芯片看起来6一些,但是电路设计上如何满足供电需求,芯片功能应用到什么程度,是否进行过插拔替换比对?用的是不是脑残公版方案?这些问题往往问出来那些人并不能回答,无所谓可以继续去吹芯片,反正有了心理安慰就有了脑放,挺好的。

没有万能的芯片,只有合适的芯片。没有万能的机器,只有适合自己的机器。

误区C:常识套用

所谓常识套用其实一般都发生在线材和耳罩,耳套方面。耳机单元是很好玩的东西,什么材质的线材和耳套的影响究竟如何虽然有一个大概的走向,但是往往也会出一些差异,不排除各种特例。如果有人尝试了一个在你看来很荒谬的搭配,你不应该吐槽他相反要感谢他——各种BEATS除外!!如果可能先去蹭听再做评论。

误区D:多单元就是好东西

时代在变,现在的动铁和动圈,以及全铁塞层出不穷,很多人吹着自己塞子的四单元,十二单元。然而真正重要的耳机分频究竟做的如何?可了解过分频器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想玩玩UMPP6的原因。

误区E:贵等于好

有三个字叫做洋垃圾。。。。。高价战略的洋垃圾多得是,随便点点名:北极星全系列;艾利和全系列。。。反正有钱任性买买买。

说实话这些坑我也掉进去过,买了一些渣渣后来好歹都出掉了。

走近玄学---我的Hifi系统组建之路

三聊一些自己的感受

盛气凌人的老烧?

老烧大多数不是盛气凌人,只是同样的东西看多了重复很多遍很烦的。老烧说的话看起来很硬,但是他们又不是你爸妈,肯回答你就已经是好人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因为曾经一个小伙伴问了一个在半个月里无数人问我的问题——L5的SPDIF和相位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应该怎么用?我问他是否有台式机系统,他说木有,我就简单的说那这些根本不是你用得到的功能你不需要纠结,其他人用得到。你们猜怎么着,人家说啊:“我生气了,你这么傲你以为你是谁啊。”呵呵!滚球吧!不论你是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你不需要学会谦卑,但是至少要治好公主病。至于我是谁,和你有什么关系。

只有探索者才能感受美

浮躁是一个大问题,“一耳朵不好,一耳朵不行,东西太复杂差评,没见过的界面就是不友好的操作体验……”这种人就不应该折腾HIFI,去用beats搭苹果即可。很多机器为了出厂参数的好看,其实使用的默认设置是有违听感的,拿到手好好研究一下问问老人,自己去调一调改一改才可以变得好听。动圈耳机和很多器材都是需要用时间去陈酿和变化的。只有探索者才能感受美,没耐性的麻烦去玩快餐

线材与避震的玄学

线材与避震对音频当然会有影响,问题是是否大到能听出来的地步还是说只是心理学?我自认不是金耳朵,线材和避震的差异总需要排除外界干扰,在安静放松的环境坐着听仔细甄别才会有感受。差异固然存在,但是!如果只是在上下班路上听一听带着出街玩,说实话——与其追求好听不如追求佩戴方便、安全和美观!坐着公交开着车你还有空闭眼听差异?命只有一条,不做死就不会死。

AB不来是记忆力差

你以为听不出差异是自己耳朵烂,说实话其实只是短时记忆力不好。AB这个东西,其实难点不在于你的耳朵是否好用,而是难在你能准确记住所有细节然后对比差异吗?其实真的很难的!哪怕是最熟悉的歌在熟悉的前端下去测,除非差异大到难以忽视——比如GSK和X2,比如FX1100和EW9。另外AB真的很累的,少折腾吧。

基友带入烧的优势

有基友带入烧是好事,为什么是好事?首先是少走弯路,很多洋垃圾都会被排除。其次是你总能捡到漏,他淘汰的东西往往是不错的玩意只是为了回血才会出掉。第三是可以保证器材的多样性,两个人一起烧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相互弥补器材的不足,增加涉猎的品牌范围。

然而这些都基于两个前提:A——基友是真基友不是小人;B——基友不是玩BEATS的脑残

走近玄学---我的Hifi系统组建之路

最后夸耀一下自己的系统才好结尾

先夸一下LP5的同轴,声底厚实干净有力,棒呆了。第一梯队的数字转盘

然后夸一夸DSDAC,虽然它的定位比较尴尬,4万的身价刚好卡在HIEND和HIFI之间,但是颠覆性的DSD新架构,非常棒。大声场高密度,优秀的控制力与均衡的三频,包括网桥网卡,自带电处,jitter抹除系统,强制时钟控制,可变电平,可直接替换前级放大的无损音频增益等各种黑科技的可玩性,优秀的触控交互控制界面。尽管USBdac功能的设置复杂到丧心病狂,而且除了DAC功能之外什么功能都木有,但是还是令人满意的。

以及跨越了三十个年头的MELOS-SHA1和雪藏了大半个世纪的德根电子管,老当益壮的GS1000和W10VTG,总能给人带来舒适温和,宽松优雅的感受。

最最后的一句忠告: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等价自己的听音观,至少在听音观上要学会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