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五“扁鹊”开小方

 大闲人 2015-07-11
九五“扁鹊”开小方
日期:2015-07-10 作者:叶辰亮 来源:文汇报
  • 图片作者:叶辰亮
  • 图片说明:每周六一早,朱南孙都会在女儿陪同下准时来到特诊部。


  • 图片作者:叶辰亮
  • 图片说明:朱南孙在女儿协助下穿上白大褂,准备开诊。


  • 图片作者:叶辰亮
  • 图片说明:朱先生略有耳背,问诊时学生近身与老师进行交流。


  • 图片作者:叶辰亮
  • 图片说明:一幕多么温情的鲐背逗垂髫,曾经的患者带着宝宝重返一号诊室看望“送子观音”朱医生。


  • 图片作者:叶辰亮
  • 图片说明:诊台一侧,一台电脑专门用于记录朱先生的方子,通过数据比对,希望能够总结出施治中的一些规律。


  • 图片作者:叶辰亮
  • 图片说明:上午门诊结束,食堂送来的盒饭已经微凉,朱南孙和学生围坐用餐,并无半点特殊优待。


  • 图片作者:叶辰亮
  • 图片说明:虽已九五高龄,但朱南孙仍精神矍铄,思路敏捷,问诊非常仔细。


  • 九五“扁鹊”开小方 ——海派朱氏妇科传人朱南孙诊病见闻

      ■摄影撰文/本报记者 叶辰亮

      海派朱氏妇科肇始于朱南山先生,奠基于朱小南先生,经过朱南孙教授整理提高,虽历百年,却日益昌盛,成为近代中医一大流派,新近被列入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朱氏治病主张务求其本,重视气血、脏腑、经络理论,尤善调肝和奇经学说的运用,造福病家无数。

      朱南孙自小天资聪颖,性格坚毅,深得祖父钟爱,取名“南孙”正有寄望她继承家学、弘扬祖业之意。六十年前,朱南孙继其父后,医名鹊起。她破除门户之见,博采众长,衷中参西,对朱氏妇科理论作了系统整理与创新,被誉为朱氏“三代一传人”。鲐背之年,她仍坚持每周为慕名求医者诊候,更是传为佳话。

      

      周六一早,位于市中心的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人声鼎沸。因为名老中医号源稀缺,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的患者都希望能抢先挂到号、看上病。

      七点四十刚过,沪上中医名家、朱氏妇科传人朱南孙先生在长女许传荃陪伴下,健步进入特诊部大楼,乘坐电梯来到二楼,走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号诊室。六十年前,朱南孙的父亲朱小南在此间坐堂接诊,朱南孙在旁襄助;一甲子之后,一号诊室依旧患者盈门,朱南孙已是沪上中医妇科的巍然大家。

      诊室宽敞明亮,一扇藤制屏风背后,靠窗处圆形的空间别有洞天。晨曦透过白纱质地的窗帘洒进来,屋内显得静谧安宁。窗下一张长桌横向摆放,边上整齐排列着六七把明式靠椅,桌上静静卧着一个脉枕。

      虽九十有五,但朱南孙仍精神矍铄,红光满面。在女儿协助下,朱先生换上白大褂,与已等候在诊室的助手、前来学习抄方的学生随意地聊着天气和时令。八点刚过,第一位患者就已坐进诊室细述病情。

      

    辨证细致 组方简捷

      一号诊室里常年欢声笑语,看到朱先生和蔼的面容,前来就诊的病患都会放下心头的郁结。妇科疾病多有隐情,要让患者道尽其中原委,方能洞见症结。朱氏问诊,没有咄咄逼人的机锋,不是草草了事的敷衍,而是不疾不徐循循善诱,近似与患者拉家常,在谈笑间,患者的生活、起居、家庭广有涉猎。应诊间隙,朱南孙请患者把手腕靠上脉枕,切脉、望色、听声、写形,一切都有条不紊……

      中医教学讲究师徒传承,在朱南孙的诊台周围,常有徒子徒孙前来观摩、学习。组方、配伍在往昔时日多是中医名家的不传之秘,而在朱南孙这里,祖传秘方都是大大方方地交给患者和学生,毫无医门之见。诊台一侧,一台电脑专门用于记录朱先生的医话,通过数据比对,希望能够总结出医案中的一些规律。

      说起朱先生的医道,学生董莉坦言,方子中并无“玄机”:“真的没有秘密,只是辨证特别精准。”辨证精细、组方简捷,是朱氏妇科的一大特点。朱南孙的组方用药一般不超过12味,尤其善用药对,或二味成对,或三四味成组,药精不杂,丝丝入扣。

      “曾有一个病人因不孕症来看我的门诊,我给开了一个方子,她很快如愿以偿生了孩子。后来她随老外丈夫定居国外,又想生二宝,但无法前来看门诊,就打电话向我求助。我让她再试一下那个方子,结果她‘梅开二度’。这位病人还把这个方子介绍给她的外国朋友,也都非常灵验。”

      朱南孙所说的方子,就是著名的“朱氏调经促孕方”,所用药材为党参、丹参、当归、黄芪、熟地、仙灵脾、巴戟天、覆盆子、菟丝子、石楠叶、石菖蒲。这个方子是她晚年在成功诊治了无数求子心切的不孕症患者后的经验总结。

      

    医者仁心 生活随意

      上午的门诊自早晨八时至午间十一时三十分,整整三个半小时,朱先生通常接诊十五位患者。在这段时间里,诊室台面上的水杯几乎没有“液面变化”,送走最后一位病人,朱南孙才站起身来稍稍活动,喝一口水润润喉咙。“患者每次来我这里,总是说挂号很难,作为医生我总是希望多看几个病人,帮她们缓解症状。门诊时间只有半天,所以我就尽量不喝水,多看一两个病人也好。”当遇到症状较为复杂的病患,朱南孙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辨证论治。待到正午,食堂送来的盒饭在一旁已“等”得微凉。

      据朱南孙女儿许传荃介绍,老人虽是医家,却讲究食补,且喜食荤腥。“她会反复叮嘱病人要注意忌口,自己却从来不忌,蟹肥之时,一次能吃一整只。”

      然而讲究却不挑剔,上午门诊结束,老先生会和学生、晚辈一起理净诊台,然后就随意地围坐在诊台前就餐。从菜色上看,绝没有半分“特别优待”。简单午餐过后,和学生再交待上几句,她才在女儿的陪伴下“下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