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以前有过不少老规矩,例如吃饭不准吧唧嘴、吃菜不准满盘子乱搅和、坐有坐相,不准跷二郎腿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规矩影响了一代人,小编小时候也因为这些规矩没少挨父母的打。现在新时代了,很多规矩已经被人淡忘了,你还记得多少咱们哈密的老规矩呢? 1吃饭篇 筷子不许立插在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以前只有死刑犯的辞阳饭才这样插筷子。 不能用筷子敲碗,首先用筷子敲碗制造出来的声音不好听,其次以前乞丐要饭的时候常常用筷子敲碗,用筷子敲碗像乞丐一样。 吃烙饼不许从中间吃,咬一洞像纸钱,老人不开心。烙好的第一张饼要给家里长辈吃。 给客人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如果换了你做客时主人家的孩子说你是“要饭的”,而且“还要饭”,你会痛快吗? 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这是起码的尊老传统。 长辈坐正中,其他人依次,一般夫妻要挨着,得宠的小孩可以挨着长辈坐。 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唧嘴,要闭上嘴巴。 吃鱼不能说翻,说翻不吉利。 过年下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要说挣了,说破也不吉利。 吃菜只能夹眼前的,最好别“过河”。 家有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就是说茶要沏七成满,饭要盛八成满,酒要倒十成满,即满得要往外溢为好。 端茶杯端饭碗,一定要双手端着侧边或底边,不能五指叉开从上手指抓着茶杯或碗边,因为手指上可能会有细菌或别的脏物。 给人敬酒,端起酒杯,不要急着敬,等对方敬的时候再端起,此时,自己的杯子一定要放的比对方低,以显示尊敬与素养。 2 姿势篇 坐有坐相,不许抖腿,老话说男抖贱女抖浪。 站有站相,不能叉着腿,叉着腰站着。 站要站直,坐要坐直,不能罗锅儿。 不许一惊一乍的,男生一惊一乍显得不稳重,女生一惊一乍显得不文静。 不能老皱眉头,不要老唉声叹气。老话说宁要穷人不要穷相,老皱眉头,老叹气看起来不喜庆。 走路要优雅,不能甩膀子,不能“头先过步”。什么叫“头先过步”?就是走路的时候头在前面走,而脚在头后,这样的走路姿势很难看。 着装要得体,不能挽袖子,不能挽裤管。 3 交流篇 不许斜着眼看人,老话说眼斜心不正。 上人家串门,敲门时先敲一下,再连敲两下,急促的拍门属于报丧。 递剪子时要手攥剪子尖儿,把剪刀柄让给对方。 与人拍照合影,轻易不要手搭对方肩膀,除非是长辈疼孩子。 和朋友走路时不要勾肩搭背,勾肩搭背会显得特别不稳重。 别人说话时不要插嘴,不能打断别人说话。 在先辈们留下的老规矩中,有的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有的显得不那么切合时宜,但有的则与一定的礼仪、礼貌有关,绝大部分是可取的,有一些老规矩蕴含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而是传统文化的习惯,遵守他们不是坏事,因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俗语不是乱说的,老规矩不能忘记! 当然小编觉得今天还应该加上一条新规矩 ——“吃饭不能玩手机”。 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