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我为何降薪离开著名外企

 陈世万相 2015-07-11

经过多年的积累后,一批早年进入外企的“4050”选择了离开外企,创业、做全职太太、陪读或者成为高校老师。而在职场新鲜人90后眼中,著名外企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跻身顶尖外企

由于生日恰好在89年的12月31日,我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划时代”人物,一不留神站在了80后与90后的分界点上。

我们这一代,被贴过林林总总太多标签。其中的一些或许还有据可循,比如“脑残”,又比如“任性”,但也有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例如,无论你长得是不是真的鲜嫩水灵,总有人嗲嗲地喊你“小鲜肉”。也曾经听过有人说90后是韭菜,一茬一茬地飞速冒尖,野蛮生长。

掐指算来,我们这茬韭菜进入职场也有三、四年了。作为一枚最典型的上海90后,我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相当中规中矩,一路都以年级中等偏上的成绩进入中等偏上的学校,最后考入一所中等偏上的211大学。

毕业前夕,顺利通过校园招聘的层层筛选,我拿到了世界500强外企M公司(在行业内排名全球领先)市场部的管理培训生offer。这在当时,还是一件挺长脸的事儿。

可观的工资、优越的办公环境以及稳定的职业发展,引来身边伙伴们的无数艳羡,得到家中长辈们的一致认可。当爸妈得知我接到offer的那天,我分明从他们的脸上看到欣慰和如释重负,以他们的思维来看,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就要牢牢扎根在这家公司了。

可是三年之后,我选择以降薪跳槽的方式,离开了这家众人眼中的好公司。“这么好的公司,除非它开除你,否则你干嘛要换?”这是身为50后的妈妈,始终无法理解的一个问题。

外企的三年之痒

2014年冬日的某个下午,我最后一次坐上公司的班车,回头看夕阳下M公司的大楼与我渐行渐远。我在这里度过了职业生涯最初的三年,从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变成了还像那么回事儿的职场新人。

这三年不仅仅是我简历里浓缩后的一段100字概括,它更帮助我认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M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美资外企,工作氛围轻松随意,同事间相处融洽,愿意互助和分享,老板们也很少有架子,可以直呼其名,总是笑容可掬。

同事们也都一水的精英范儿,许多神一样的牛人藏龙卧虎于其间。公司的员工忠诚度在行业内也是高的,中国区员工平均工作年限有7年之久,是当之无愧的像家一样的公司。而那些跟着公司一路成长,经历过辉煌的60后70后,大多成为了公司的中高层和顶梁柱。

由于员工流动性低,M公司招聘新人的频率并不十分高。作为部门里唯一的90后,我报到的第一天就引来了大家的“围观”。小到日常口头禅和词汇表达,大到思维方式和价值观,90后与70后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些在工作中的碰撞,也常能折射出两代人价值观念的不同。

在工作中,70、80后们沉稳而富有经验,对他们所负责的领域驾轻就熟,并富于洞见,可以对行业及公司的发展方向作出准确的预测。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沉稳,他们显得更为保守,对一些大胆的观点和新鲜事物常常持保留意见。

对于90后小菜鸟而言,他们多年智慧的积累确实具有相当的价值。但带着90后与生俱来的好奇和叛逆,我也常常会忍不住思考:传统的方法现在依然像以前一样有效吗?现在市面上最新的宣传方式和平台,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呢?那些固守的坚持是不是墨守成规……

在M公司经历了三个team的轮岗之后,我顺利地在公司里找到了自己正式的岗位。

作为一个初级职位,这份工作不需要我花太多精力,也无需独立承担重大责任。我所发出的每一封邮件,所负责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项目,都会先经过我老板的审核。而部门也提供了标准的工作流程和统一的计划格式,供我们量产出流水线一样的工作方案。外企成熟的制度和庞大的组织结构,使得每个人都成了巨大的企业机器中的一枚螺丝钉。每天的工作是标准的朝九晚五,几乎从不需要加班,像机械表一样精准无误。

这样的工作,有规律得似乎一眼就能望到十年之后,也让我心生疑惑:这难道就是我孜孜以求的职业状态吗?一直这样下去,我是不是再也不用学习更多的技能?

为了成全自己而离职

就在正式定岗后不久,我接到了一通来自猎头的电话。对方提供的是一家小型公司的市场部职位,虽然职位级别并不高,却能独立负责一个产品的市场推广。

至于工资,猎头也说得很直白,以我目前的能力和资历,M公司所提供的薪资远远高于市场标准,我的新东家无法提供同样的待遇。说白了,就是我的能力与我的薪资并不相符。这在其他人看来,跳槽都不是一次明智的选择。

妈妈替我算了一笔账:“工作量上升了,工资倒降低了,你傻不傻?”我的帐却是这样算的,M公司目前的待遇虽然高于市场水平,但每年的涨幅缓慢而有限。而我作为一枚工作中的螺丝钉,能力和眼界的增长更是有限。长远来看,比如十年之后,我的工资还会高于市场水平吗?我的能力提升呢?

在庞大的外企里,规律而缓慢地成长,并不能给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大空间。而看一看身边当年毕业时满怀憧憬进入快消、四大、咨询等外企的小伙伴们,不少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扰。对他们来说,外企不再能提供当初向往的自由天地,由于想要快速学习全面技能,独立承担更大职责,获得更多学习机会,他们可能会选择更小型的公司、私企,甚至自己创业。

“找工作要找金饭碗,稳定有保障。”这是妈妈常对我说的话。毕竟,对于成长于资源稀缺年代的他们这一代,工作是谋生手段。而对成长在充满机会、物质充沛时代的我们,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

我的闺蜜泡芙小姐有一个霸气的事迹,由于她和白羊座的老板长期理念不合,老板对她工作的指导往往无法得到她的认同。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她和老板,两个火象星座的人终于拍桌子吵了一架,然后她毅然决然地提交了辞职信,最大的理由是“跟着这样的老板无法使我获得成长”。这样的例子,在我身边并不少见。

没错,我们的信条是:工作不是为了成全老板,而是为了成全自己。在竞争中摸爬滚打长大的我们这一代深知,人生成功的途径多种多样,笑到最后才是真的人生赢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