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古代人都热捧“三小娘子”

 木柳书屋 2015-07-12

 


  

为何古代人都热捧

“三小娘子”

 
 
2015-03-22 15:55:06
(转自:凤凰网·cathy荷塘月色的博客) 


想必亲们一听到“三小娘子”的雅号,立马会说她肯定是个小鸟依人的少妇吧。诶,咱先不管她是否少妇,就按人们对她的喜欢指数来说呀,还真不亚于明星靓姐呢。

 

咱在这儿也别卖关子了,照直里说吧。单讲宋朝的时候啊,娱乐业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单瞧瞧开封的市民呗,动辄就上宣德楼了,有朋友该问了,闲着没事儿跑那儿干什么呀?嘿,不图黎明,哪有打早起的?虽然宋朝人盛行玩什么斗鸡、蛐蛐儿之类的东西找乐子,但是也不至于登上那么高的地儿,去看个斗蛐蛐儿吧。呵呵,人家看的那个呀,可是大象表演。列位要说了,大象表演又和那个“三小娘子”有几毛钱的关系呀。诶哟哟,您这就外道了不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啊,大凡宫里头有什么重大的祭祀活动呢,都得在两个月前开始训练大象。过一会儿,您就知道其中缘故喽。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

宋朝呢,有专门饲养大象的基地,并有专职人员负责喂养、训练。并不像一般的三级动物园里,把个长颈鹿饿得脖子越来越长,大象鼻子越来越抽抽儿。呵呵,人家这大象可是国家队儿滴,不愁吃喝滴。诶,有道是“养象”千日,“用象”一时嘛,呵呵。凡是到了有重大活动时,那场面相当的隆重啊!据当时的记载呢,先是让马车开道,再加上国家仪仗队的几十面旗子,十几个锣鼓,七头大象有条不紊地跟在仪仗队的后边。驯象员则十分威风地坐在象背上,“象有不驯者击之”呵呵,没有规矩哪成?假如大象不听话的话呢,他们就用棍棒教训它们。

 

  当大象步履沉稳地来到宣德楼的时候呢,就要开始“工作”了,走秀。它们要在宣德楼前面往返几圈,接着便齐刷刷地排成一行,面北参拜,而且还用鼻子发出参拜的响亮的声音。每到这个精彩的时刻,御街上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 

 

这人多了才热闹,生意人的触觉是灵敏的,最能看出商机。趁围观者众多,有不少商家卖用泥巴捏制而成的小象,或是经营画着小象的纸画儿,吸引了很多游客。一般外地的人买了,都拿回家当做礼物,送给从来没看见过象,或没观看过大象表演的亲戚、朋友。而当地的那些土豪们呢,则“勾呼就私第观看,赠之银彩无虚日。”是不是有点儿像大象也轮番“唱堂会”的架势呢?呵呵,所以呀,要想把象叫到家表演,还必须提前预约排号呢。

 

只要是到了观看大象表演的时候,都是“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真所谓人山人海啊。京城的普通百姓对大象是不陌生的啦,他们看的不是什么门道,而是图个热闹、快乐。但是对于那些很少出门的贵妇们来说,就觉得新鲜了——那么个长鼻子的玩意儿,怎么就那么滴懂礼儿知事儿的呢。真是让人大费脑筋。宋徽宗时的宰相薛昂的夫人,偶然经过宣德楼,她是生平头一遭看见大象表演,觉得简直不可思议,甚至张嘴瞪眼地给惊呆了。回到家后,她对薛昂说,诶哟外,我滴娘哎,今儿呀,我算是开了眼喽,有一件稀罕事儿被我撞上了,你才怎么着,哈哈,我竟然看见了长着长鼻子的大毛驴子。后来这事儿传了出去,蔡夫人可出糗出大喽。

 

到了南宋的时候,尽管没有大象表演的活动了,可养象所还是有的。其中外国进贡来的六头大象也没吃闲饭。他们每天都要与两头骆驼一道,由礼仪老师带着它们到皇宫前作揖行礼什么的,直到朝会结束为止。同样,它们完成自己的“任务”返回象所时,也是派头儿十足的,前面有几对锣鼓,三四十面彩旗迎风招展,一路之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与北宋的人们一样,南宋人也特别的喜欢大象,他们还给里边的一头母象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三小娘子”。并且人们天天都能见到这个象星“三小娘子”。痴人以为,“象粉”们之所以如此热捧象星,不仅仅是因为那每天的一面之缘吧,关键在于她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美丽的姑娘来了【美女动态图】 - 江南 - 江南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