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办康复医院更“节省”医生

 渐近故乡时 2015-07-12

导读:发达国家医院的病床数是中国的612倍,医生却不过多出50%,原因就是发达国家医院的病床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康复医院。


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年来,医疗卫生政策一再为社会办医开绿灯。近日,国办又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


中国目前的医院确实少。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公布的数据中,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中国是42张,巴西是24张,印度只有9张,发达国家能达到300600张,世界平均水平为每万人30张。可见,中国这个指标的数值大于世界平均值和“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印度,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新兴工业国家在医疗卫生设施方面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关键是医护人员数量不够,中国的情况更是如此。


除了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国际上最常用的衡量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相关指标还有2个: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和每万人拥有护士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相关数据计算,中国“每万人拥有医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0.62人,“每万人拥有护士(注册护士)数”为21.35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计算,34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平均为30人,“每万人拥有护士数”平均是78人。这意味着,中国与OECD国家相比,在前一指标上相差1/3,后一个则相差3/4,差距非常大。


此外,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还有一个更大问题:现有卫生技术人员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8.5%,也就是坊间所言的“好医生”、“好护士”不够。


医疗卫生服务,归根结底是人对人的服务。如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把重点放在多办医院和增加医院床位数上,即便社会资本都来办医院,但只见物不见人,有硬件而没有软件,有何用?


社会办医要想获得生存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不能一味地去投资兴办高等级的大医院,而应把目光投向康复医院,并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通力合作。这样,不仅能提高社会办医投资回报的效率和效果,还能撬动整个医改。


发达国家医院的病床数是中国的612倍,医生却不过多出50%,原因就是发达国家医院的病床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康复医院。其实,无论中外,“好医生”都是稀缺资源。要尽可能地让高水平的医生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就要使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病床尽快轮换。可是,目前看来,中国医院的病床周转周期至少是美国的3倍。


根据国际经验,医疗卫生体系应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其职责是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或手术,但患者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很短,譬如美国,平均才7天。然后,患者就会带着医嘱转移到第二个层次,即康复医院,接受护理和康复,直到痊愈出院。显然,这样的层次更合理。而且,到没有太多“好医生”的康复医院接受护理和康复,还能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经济上也是明智之举。


(原文标题:社会办医应指向康复医院



医学界产业报道
(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