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装穷,不摆阔,和孩子谈谈钱

 宛平2008 2015-07-12

 带着孩子到超市购物,可以让其认识商品标价;去银行时,不妨顺便告诉孩子利息是怎么来的;孩子参加跳蚤市场和图书流动交换,父母一定要鼓励和支持……这些都是蕴含在生活中的财商教育契机。

无论是不是“有钱人”,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经济导师”。

别对孩子用“蒙眼术”

怎么跟孩子谈钱,是家庭财商教育很重要的一步。不过,有许多家长在此方面存在误区,在孩子面前装穷、一味向孩子强调赚钱的难度,就是其中两种。我们会常见到这样的案例:家里换了车,孩子问妈妈:“家里换新车,是不是我们家有钱了?”面对孩子的提问,妈妈告诉孩子,“我们家没有钱,换车是因为爸爸工作需要,为了买这辆车,还跟别人借了一大笔钱。”

其实事实情况并不是妈妈所说的那样,之所以要告诉孩子“换车很难”,是担心其在同学面前炫富;同时也担心孩子知道家里有钱,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既然不能炫富,那就装穷好了,这是很多家长在金钱方面对孩子采取的“蒙眼术”。

一些家长还会将换取金钱的劳动过程,夸大为一个苦难的过程。“钱难赚”理念一旦在孩子心底生根,会令其对赚钱心生畏惧,产生“我要远离金钱” 的想法。

边体验,边谈钱

生活中,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谈钱?建议家长可以采用“体验式”方法。比如,去银行时,不妨带上孩子,让他有机会接触了解家庭资金是怎样运转的。若孩子年满7周岁,不妨为其开一个活期账户,让他自己填写申请表,向银行工作人员提问等等。如果将孩子的压岁钱存了定期,到期后不妨带孩子一起去银行看看账户有什么变化。

另外,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场所也是一种财商教育。带孩子到父母的工作场所,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过程,并告诉孩子,正因为爸爸妈妈有工作,家里才能吃上美食、添置家具、购买玩具等。体验式的财商教育,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有关财富和金钱的观念,这比说教的效果要强得多。

区分“需要的”和“想要的”

如何科学合理地消费,也是财商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该如何平衡父母的“口袋”和孩子的消费愿望?父母此时最该做的是引导孩子判断,哪些消费是“需要的”,哪些消费是“想要的”。

现在的孩子,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消费的问题。许多家长抱怨,给了孩子零花钱,他们会乱花,一点也不懂节制。其实,乱花钱的孩子就是因为不能区分出“需要的”和“想要的”,没有养成好的消费观念。

“想要的”可能是一种超额消费,而“需要的”却是一种必要消费。比如,一件新的玩具,对拥有很多玩具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件“想要的”商品;而一双新鞋,对一个已经没有鞋穿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件“需要的”商品。假如孩子能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将自己的消费愿望按此归类,就不会乱花钱了。

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零花钱?建议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家长一个星期给一次零花钱;高年级的孩子,半个月给一次;青春期的孩子,一个月给一次。具体给多少零花钱,仍然用“需要的”和“想要的”来区分,比如给的零花钱中包含了孩子的早餐钱,这部分是“需要的”,家长要给足量;超出部分则是给孩子用于自己支配的,属于“想要的”,这部分钱,除了家长要根据家庭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之外,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