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停牌叫“保护”

 逍遥人1 2015-07-12
有一种停牌叫“保护”(2015-07-11 05:53:15)

  


    在股市最近的暴跌行情中,上市公司停牌成了股市里的一道风景线。这种“停牌潮”到7月7日晚至7月8日晨达到高潮。有数据显示,截止7日晚23:20,沪深两市新增660家上市公司申请停牌(其中上交所151家,深交所509家,不包括继续停牌),到8日早间又有41家公司公告临时停牌。至此在7月8日的交易中,停牌公司的数量达到了147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2776家的53%。也即停牌公司数量比交易公司的数量还多,堪称世界股市史上的一个“奇观”。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公司选择“突击停牌”?这当然与最近股市的暴跌行情有关。虽然这些停牌公司申请股票停牌的原因大多数都是“筹划重大事项”,也有的直言是“股票交易异常波动”,但不能是怎样的原因,从管理层到投资者都心知肚明的一点就是,很多上市公司申请停牌,其实就是为了“避震”。用投资者的话来说,“停牌了,股价就可以不跌了”,没有交易也就没有了伤害。


    何以此言?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在最近的暴跌中,股票价格的下跌如同瘟疫一样是带着恐惧性的,每天少则上千只股票跌停,多则超过2000只股票跌停,就在7月7日,A股跌停的非ST股仍然多达1740余只。很多股票都是一个跌停接着又一个跌停接着再一个跌停,有的甚至还是直接以跌停板开盘,让投资者无路可逃。这样的暴跌方式,不仅严重地摧毁了投资者的财富,而且也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严重摧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哪一家公司的股票停牌了,就是给了投资者一把保护伞,把投资者保护了起来。投资者也会为此弹冠相庆。所以,不少投资者也是希望自己持股的上市公司能够申请停牌,甚至有投资者在股吧留言或打电话给上市公司要求公司股票停牌的。毕竟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下,股票停牌也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作为投资者,谁也不希望自己被推出去赤裸裸地面对空方的炮火。


    当然,有舆论认为这是对停牌制度的滥用,甚至对其他未停牌公司造成不公平。应该说,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存在的。但基于上市公司停牌的一番“苦心”,这种做法其实是可以理解的。面对空方炮火的狂轰滥炸,上市公司能伸出援手,给投资者提供一个“防空洞”,至少这种做法是人道的。虽然在部分上市公司停牌的情况下,空方的炮火会更加集中地轰炸在未停牌的上市公司股票上面,给未停牌公司带来更大的伤害,但这显然不是上市公司层面所能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从整个市场救市的层面来解决。


    当然,有不少业内人士是不赞成这种停牌做法的。用这些业内人士的说法,就是“避震”不如“抗震”。但这种说法明显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如何“抗震”?根据有关人士的解释,“抗震”就是倡导增持、员工持股、大股东承诺、回购等措施来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但问题是面对空头炮火的狂轰滥炸,这些“抗震”措施无异于是“豆腐渣工程”,根本就不堪空头炮火一击。如海通证券在7月8日晚推出了不超过216亿元回购股份计划,这份回购计划的力度是很大的。但7月9日海通证券同样低开9.58%,盘中一度跌停。如果不是当天股市行情反转,海通证券同样难逃被空头斩杀的命运。因此,上市公司如果没有“超级利好”,面对空头的狂轰滥炸是不可能有“抗震”举措的。


    也有人对停牌措施的保护效果表示怀疑,认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些停牌股票一旦复牌,就会出现“补跌现象”。应该说,停牌股票的“补跌”确实是一个常见现象。但不排除这种“补跌”的损失将会小于不停牌,如果复牌的时机选择精准,甚至没有损失也是有可能的。如乐视网在7月7日跌停后于7月8日停牌,借此机会逃过了8日可能的跌停。7月9日复牌后虽然大幅低开,但最终由于行情反转,乐视网因此被拉上了涨停板。停牌确实让乐视网的投资者受益了。


    应该说,对于严格停牌制度来说,以停牌的方式来保护投资者,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深交所方面要求无重大事项停牌公司尽快复牌,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作为股灾时期应对股灾的一种做法,上市公司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取之处。它所反映出来的就是股灾来临时如何保护投资者的问题。实际上,如果股市有有力的救灾机制,能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又何必要上市公司这种并不厚实的保护呢?因此,面对这种叫做“保护”的停牌,有关方面更应该要反思A股市场救灾机制的建设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复牌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