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独处可以使人积聚能量,当一个人面对孤独时,理清思绪,用心去思考、去感悟,就有可能激发出无限潜能。判断一个人是否能有所成就,要看他在孤独的时候做些什么。很多优秀的人总会经历一些孤独时光,也正是这些孤独时光成就了他们的过人之处。学会享受孤独,与寂寞成为朋友,一个人也可以很美好。 一个人的时候,于竹林之中,于杂事之外,静静地去享受太极。只身大自然之中,感觉自已跟天与地,跟光与气融为一体,无论耳中是否嘈杂,心无杂念,即是宁静。 动静、刚柔、虚实、开合等均随时寓意于拳式运行之中,而太极之理,又以哲学中对立统一的基本原则统帅全局。比如《道德经》中的很多词句,刚好与研习太极像对应,所有这些词句和伦理都在太极拳的习练中逐步体会印证。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收敛自已的锋芒,不露棱角,犹若混圆之球体,又似水一般与世无争。正如太极,它不像外家拳那样刚猛有力,太极舒缓柔和、轻灵圆活,却能量巨大,似水之日久穿石; 化解自已的纷扰,静心凝神,收视反听,方可意到。其实这世间的纷扰本就虚无,执念在于心,不过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人以心为太极,心本无物,故可任万物。心有所动,其名为意,意有所动,其名为思,思而有虑,不解为愁; 和合它们的光辉,把自已混同尘埃。微末凡尘却也心向天空,它们正是因为卑微才能够升腾。习拳也是一样,不显露自已的聪明才智,不骄不躁,要尊武重德虚心求学。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连绵不绝,永远存在,使用起来无穷无尽。太极的动作一式连着一式,式式独立却又藕断丝连,用意贯穿,循环往复。 “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涤除玄览;天门开合。” 魂魄同身体合一。何为魂魄与身体合一?我所理解的,就是在习练太极时的专注,如果东张西望,甚至跟旁人聊天,一套拳下来只能叫做比划; 收聚精气达到柔弱,像婴儿一样。“柔”的事物往往最具生命力,比如万物在初生的时候都是一种柔弱的状态,但是却是最富生机的。这种柔弱中蕴涵着巨大能量的认识也正是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注重“柔”的运用,练习时始终要轻松柔和,浑身上下都不能僵硬,要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一种空灵柔顺的境界; 清除杂念,查看内心。呼吸吐纳,要轻柔安静。其实初学者只需要保持自然呼吸,切不可刻意憋气,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逐步使气息缓慢而绵长;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怎样能够使浑浊的水变得澄清?让它静下来慢慢待杂质沉淀。太极的以静制动正是此句的体现; 怎样使静止常期保持?让它动起来慢慢出现生机。太极一动,即分阴阳。阴阳生万物,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就像太极拳的招式,静中有动,周而复始; “至虚极,守静笃。” 尽力达到心灵的虚寂状态,坚守住这种宁静。这就又回到了太极的核心词汇——“静”,极静而后能定。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教。 文/郭怡孜 作者简介: 郭怡孜,青年太极文化研习者,北京白云观公益太极拳推广活动任课老师,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国际社区太极拳老师,创意文化产业经理人,音乐学学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硕士。自幼接触太极,2015年与武当太极传承人王明山先生一起集众人之力开创了“太极家园”,一个太极公益推广平台,进行武当太极的教学与推广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