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庆2500周年·历代名人(甲篇)(33)】——阮元:儒林硕师

 青梅煮茶 2015-07-12


阮元:儒林硕师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号云台、芸台,别号雷塘庵主,号颐性老人、节性斋老人、北湖跛叟。他出生并世居扬州,占籍仪征,实为清甘泉公道桥人。
  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五十四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提督山东、浙江学政。嘉庆、道光年间,历官兵部、礼部、工部、户部侍郎,两任会试副总裁,尤以嘉庆四年(1799)己未科得士最盛。晚年入京,为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重赴鹿鸣,晋加太傅。卒谥文达。他既是历仕乾、嘉、道三朝的达官显宦,也是辉映儒林文苑的硕师巨擘,他在清代中叶的政治舞台和学术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实心任政
“镇静得大体”
  阮元在仕途凡五十载,历官中外,实心任政。后人谓之“翊政宣勤,居乡布化,成不朽之业,立德立功立言;受特达之知,有猷有守有为”。硕画远谋,尤在督两广时。当时鸦片走私已经开始,英国殖民主义者十分猖獗。他审时度势,加强防务,创建炮台,添置大炮数十门。“严饬各炮台备弁,督率兵丁,不动声色,暗加严备。”使鸦片走私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对于杀害中国人的英护商兵船军人,阮元坚持严惩凶手,以国体为大。所以在阮元任内,外国兵船不敢来广东。在云贵总督任上,阮元整治盐课,解决财政问题;恩威并施,安定少数民族;同时应对越南挑衅,捍卫领土安全,皇上诏嘉其“镇静得大体”。
唯一一幅阮元身着官服的画像
心怀百姓
从政恪守一个“宽”字
  阮元任过九省疆吏,从政恪守一个“宽”字,凡可有益闾阎,无不刻萦怀抱。在浙江时,他曾先后革除了一些弊制,颁布了一些良政,遂成定例。嘉庆十年六月,杭、嘉、湖三府大水灾,各州县都分男女两厂,择佛寺立大芦篷,使灾民无雨淋日炙之苦。他取士不拘一格,经生常业之外,无论是对天文、律历、算学,还是对词章书画,只要有一技之长者,都予录用。嘉庆元年皇帝下诏求贤,阮元在浙江举荐孝廉方正十二人,为系统培养人才,在浙江创立诂经精舍,在广东立学海堂,培养了一大批硕学俊秀,阮元利用学者、官吏一身二任的有利条件,大力提倡学术,奖掖人才,整理典籍,刊刻图书,对其他各省影响也很大。
诂经精舍

著述等身
不同凡响的真知灼见
  阮元从政之余,不废学问,成就卓然。他继汉学大师惠栋、戴震而起,坚持“实事求是推明古训”的治学宗旨,寻求经书义理和圣人之道,融通汉宋,力持学术之平,不主门户之见,把清代学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在经学、小学、目录、校勘、金石、书画、天文、历算、舆地、诗文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而在经学研究方面,阮元突出性命之学、仁、礼三大命题。而三者又构成一体,克己复礼为仁,仁由己始,己必须节性,节性必须崇礼,礼治则天下归仁了。在乾嘉时期,繁琐考据渐入歧途时,阮元的论述闪耀出深邃的思想光芒。
实事求是
强调务实 反对空谈
  阮元终其一生,都强调务实,反对空谈。他认为“圣人之道,无非实践”。致仕后,他基本不与当地官府交结。阮元历任封疆大吏,其养廉银也较丰厚,但他的钱大多用在编刻典籍上,所剩不多,无力购置园林,跟朋友开玩笑说:“扬州习俗,私家园林喜以姓冠之,我如有园,则名阮园,跟名讳同,这像什么话呢?”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解嘲。然而对于学有成就而家境贫困的生员,他则常常予以资助。近代学者李详称赞:“扬郡人才,咸成由公手,不似后人专以乡里为溺攒也。”
热爱家乡
对家乡文化多有贡献
  阮元对家乡文化也多有贡献。嘉庆十年丁父忧居乡,在甘泉山惠昭寺发现四块古石,其中一块有“中石第廿八”五字,阮元定之为广陵王刘胥宫殿用石,而且他在兴建家庙时,择地建“隋文选楼”以祭祀曹宪、李善;在佛感洲,建亭于竹树之间,以祀广陵观涛之胜;重修三元巷东旌忠庙,以褒扬忠义;倡修《淮海英灵集》《广陵诗事》以表彰乡贤;创刻《文选楼丛书》,以砥砺学人;捐款建义塚、修渡口,以提倡行善积德等等,不一而足。这都是阮元留给家乡的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今阮元家庙已修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