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門古代摩崖石刻文字考釋

 昵称503199 2015-07-12

                        “詩書傳韻,金石傳聲” 
                             ——澳門古代摩崖石刻文字考釋
   
    澳門在歷史上不僅是中西方經貿往來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中西方文化與文明的交匯點。清代有題詩云:“中外區分只一關”。澳門、珠海、中山在歷史上同屬於香山,(澳門)鄭觀應的“盛世危言”、(珠海)容閎的“西學東漸”、(中山)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成為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最強音。香山文化足可以傲立於世界!


    摩崖石刻書法藝術在澳門也同樣得到傳承,尤以媽祖閣清代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但是,由於刻石年久風化,許多字跡已是模糊不清,再過些年這些文字恐再難以考證;為此,近兩年多次到澳門實地考察和拍照記錄,從書法藝術、詩詞格律、古文字學、文化感知等幾個方面來考證。同時,對於澳門的廟堂文化,古代碑刻、匾額、楹聯也同樣進行實地考察硏究和拍照記錄。


    澳門與珠海兩地古代摩崖石刻有着必然的關係。珠海古代摩崖石刻分佈較廣,其中還存有清代澳門同知吉泰題寫的“南天柱石”、澳門名士趙允箐和鮑慶春的題詩,以及清末著名書法家珠海鮑俊題寫的巨幅大字“蓮島”。同樣,在澳門古代摩崖石刻中也存有香山名士書法遺跡,以及鮑俊在澳門留有多處書法遺跡,而且中山市也存有幾處香山名士題寫的書法遺跡。


    由於個人水平及條件所限,這僅僅是個初步工作,錯誤和遺漏在所難免,敬請方家批評指正。在這一考察硏究過程中,得到澳門基金會支持、澳門大學多位專家敎授鼓勵、澳門北大校友楊開荆博士和澳門藝術家丁弘等友人幫助,並在中央圖書館、澳門大學圖書館、何東圖書館等翻閱了大量澳門歷史文獻資料。


    1、“海覺”。無下款,未留年代及書者(乾隆年間所題)。


    2、“太乙。大清道光戊子孟夏吉旦,謙堂李增階立。”


    3、“海鏡。大清道光癸卯小春武侍陸孫鼎題,循州張玉堂書。”(張玉堂,字翰生,號應麟,廣東歸善人,官至副將。)


    4、“名巖。戊午冬日香山玉堂張應麟書。”


    5、“地盡東南水一灣,嵌空奇石闕禪關。虎門雪送千帆白,雞頸輪升萬壑段。廻磴人拖單齒屐,摩崖誰勒有名山。山上有石高數仭刻海覺二字。此來不覺春歸早,笑指梅花試一攀。臘月登海覺寺里人鏡江趙同義稿,道光戊子小陽春孫允箐謹識上石。”(趙同義,清末澳門名士。)


    6、“人生在世似南行,百年塵夢易收徉;黃金雖好難同命,白髮無情又夕陽;花花世界輪流轉,且看滄海變桑田;常言十惡淫為首,古云百善孝為先;世人何必逞英雄,一山還有一山高。善惡到頭終有報,不如及早學修仙;大羅天上神仙境,西方極樂佛如來;奉勸世人須醒覺,大難臨頭悔恨遲。香山梁進輝。”


    7、“禮佛三聲磬,當門數點山;北來皆巨浸,南去只孤灣;老樹撑岩古,秋雲對我閑;更登高處望,直欲出塵寰。”


    8、“逕轉蓮花島,天然石構亭;當軒浮積水,護楫有仙靈;海覺終宵碧,榕垂萬古靑;鯨波常砥定,風雨任冥冥。浮山張道源。”(張道源,清朝乾隆時廣州知府,曾奉命來澳辦理封疆。石刻之上留有多首步其韻之和詩者。)


    9、“蓮峰浮遠島,廟貌仰雲亭;萬頃淩霄際,千艘仗赫靈;海流天地外,神護汐潮靑;萬國轉宗日,馨香極杳冥。乙卯西密楊阿。”(西密楊阿,滿族正紅旗人,覺羅氏,字文暉,清道光癸卯二十三年,官至杭州副將。)


    10、“蓮峰逥鏡水,石壁峙蘭亭;幾度招仙侶,何年擘巨靈;雲垂滄海白,潮湧萬山靑;小憩幽岩下,塵心落杳冥。張太尊次韻之二,許敦元和”。(許敦元,清乾隆年間香山知縣。)


    11、“水碧沙明遠映鮮,蓮花仙島湧清蓮。岸窮海角應無地,路轉林深別有天。一任飛潛空際色,半分夷夏誰人煙。遙心已托南溟外,獨坐松蔭覺妙禪。乾隆三年仲夏同海覺勒,林國恆題,嘉慶五年孟冬□宏秀重勒。”


    12、“魚龍朝闕處,勝地著聲靈;玉樹遍岩翠,蓮峰浮海靑;苔侵三徑石,竹繞半山亭;更上層巒望,推波入杳冥。和致遠西將軍題壁原韻,道光癸卯三秋,張玉堂□書。”


    13、“海隅藏古寺,斜蟠半山亭;地僻人偏靜,林幽鳥更靈;潮來雞頸綠,舟過馬騮靑;願借浦團坐,安禪悟杳冥。其一。試叩禪關入,神山第一亭。畫船留勝蹟,石室駐仙靈。鏡水一天碧,蓮峰四岸靑。三千塵世事,回首扌总冥冥。其二。登臨窮古徑,危坐石之亭。對此身如畫,飄然性自靈,江豚翻浪白,淺燕拂雲靑。遠水兼天闊,茫茫入望冥。其三。誰人書海覺,峭石立高亭。如此山之秀,應敎地有靈。天開雙眼闊,榕印一心靑,寂寂雲林外,疎鐘報暮冥。其四。次張太守石壁原韻五律四首,里人半農趙元儒稿,道光戊子小春男允謹識勒石。”(趙元儒,清道光年間澳門名士。)


    14、“余嘗參神於媽閣廟,見後山奇石嵯峨,千巖萬壑于往來,此間數十年莫不三嘆,讚楊毋乃仙蹤佛跡留於此耶!所謂石不能言最可人也。新會湖連陳寬五題。光緖元年孟春榖旦。”


    15、“祥雲謁霄漢,常護半山亭。舊事傳神跡,新詩寄性靈。天高凝古碧,樹老剩今靑。悟到諸空相,聲香亦窕冥。辛亥年正月遂昭題。”


    16、“障百川。禺山□□。”


    17、“何須仙島覓蓬萊,海覺天然古剎開;奇石欲浮蠔鏡去,慈雲常擁鱟蚭來;蓮花湧座承甘露,榕樹蟠巖蔭玉臺;誰向名山留妙筆,淋漓潑墨破蒼苔。道光癸卯小春翰生張玉堂。”


    18、“欹石如伏虎,奔濤有怒龍。偶携一尊酒,來聽數聲鐘。甲辰仲夏,隨侍宮保耆介春制軍于役澳門,偶偕黃石琴□□曁諸君子同游媽閣題此,賁隅潘仕成。”(潘仕成,字德佘,廣東番禺人,創立海山仙館,刋有海山仙館叢書及海山仙館法帖。)


    19、“倉山峨峨,碧海廻波,仗我佛力,除一切魔。道光甲辰五月,偕潘德佘方伯仕成,趙怡山侍御長齡,銅竹樵司馬□來遊媽閣,書此以誌。寧陽黃恩彤”。(黃恩彤,字石琴,清朝道光初年進士,官至廣東布政使。)


    20、“島嶼瀠洄廟觀鮮,門憑林麓拱漪漣,盤空磴石開蓮地,浴日東洋說海天。風度遠航歸鏡水,鶴棲高樹絕塵煙。我來西壁看詩句,凈葉同參向社禪。(同遊)步林同垣□□康健生。”


    21、“覺路”


    22、“說法點頭。南海陳詞博鎸書。”


    23、“丙辰順德龍裕光來遊。”


    24、“辛亥冬番禺汪兆鏞錢塘金德櫃來遊。”


    25、“古木涵江影,峰奇拏石亭;魚龍沾佛法,鳥雀帶仙靈;小鏡雲磨碧,山屛雨洗靑;蓮花開世界,煙靄遍南冥。布衣。”


    26、“戊辰正月偕張有貢崔師貫重遊俯仰慨然。汪兆鏞題記。”


    27、“勝境重來作浪遊,依依林木幾春秋。尙余浩氣成虛壁,且放狂歌答亂流。天地不仁供屢歎,江山如此合遲留。登臨無限蒼茫感,聊寫余情寄石頭。癸亥冬與簡四世蔚重遊此地不覺有感,岡州朱壽年小晉甫題。”


    28、“名巖奇異屬天眞,疊石浮屠確有神。騷士登臨多感慨,吾儕隨亦墨留痕。民國十六年花縣劉伯威勒石,增城列贊雄撰題。”


    29、“民國五年:南荒開島嶼,絕壁俯危亭。莆浦來神女,名山擘巨靈。潮平波蘸碧,石峭樹懸靑。海闊天空外,孤帆入渺冥。百尺禪龕古,天然瘦石亭。神仙工斧鑿,川嶽效英靈。萬木重張綠。群山齊送靑。一聲雲磬裏,清響破空冥。拙作二首僧暢瀾題。”“媽閣觀潮:千層疊浪水朝東,海國天生一島雄;洋盡九洲雞頸出,門開十字馬尻通;怒濤聲吼橫拖練,落日球翻亂滾紅;萬里帆檣仗神力,洪波到處穩乘風。碧漪年題,住持僧遂昭重修。”


    30、“鏡海鴻初印,尋僧到閣亭。新詩參沙號,古剎毓仙靈。雲擁千峰碧,波涵萬楮靑。勝遊人未倦,林靜晩煙冥。辛亥冬日余□□□□□友游仙閣正覺禪林訪得絕文遂昭納法師相與□□道□摩崖□詩因次□與此韻以□□□中華南海陳詞博留題。”


    31“鼎盛”


    32、“海不揚波”


    (作者:張法亭,書學專家,珠海中國書學院院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