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学 冯述田 【文题展示】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感受生活,品尝人生,百般滋味皆在距离中。 请以“我与 的距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1、首先要填补题目的空缺内容,这也是写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填补空缺的过程就包括审题、选材、立意等。考生补题时要注意语法知识,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好的题目:如《我与语文老师的距离》、《我与冬天的距离》、《我与水仙花的距离》、《我与书的距离》、《我与老巷的距离》。而像《我与一墙之隔的距离》就不太好,让人摸不着头脑。像《我与成功的距离》则太大,太俗套。 2、写半命题作文时审清命题者的意图很重要。半命题作文写作的选材范围、时间段、材料重点都要由题目来决定,要注意命题限制,比如,有学生写《我与幸福的距离》只写幸福不写距离,或只写幸福不写“我”,就是没有全面地观照半命题作文的要求。“我”、“距离”其实就是一种限制。 3、要抓住文题中的题眼。“我与____的距离”的题眼就是“距离”,“距离”是写作的要害。这里的距离不仅指空间与时间的相隔,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阻碍、矛盾,关注的应该是心灵的距离、是情感世界。 4、要以情感为抓手寻找立意的突破。文以情贵,半命题作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写作时应选择一种情感为主线,然后进行层层铺垫。像“我与____的距离”,可以写与亲人的心灵隔阂,如《我与母亲的距离》;可以写生与死的体验,如《我与天堂的距离》;可以写对过去的美好追忆,如《我与老巷的距离》;可写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美好情感,如《我与水仙花的距离》;可以写心灵深处仰望与敬慕,如《我与苏东坡的距离》等。 【范文示例一】 我与母亲的距离 我和母亲又吵架了。根本不容对方解释,两个人只是高一声、低一声的叫喊,不久,我们同时都精疲力竭。而导火线,仅仅只是关于我出行穿什么的问题。母亲看着我,眼光中分明流露出对我的任性的无奈。我低下头,不愿看她由于气愤而变得奇怪的神情。等到我再抬起头看她时,我发现她的眼角有些湿润。一股莫名的愧疚从心底升起,我开始后悔。而母亲,这时却用那漠然而又冷峻的眼光瞟了我一眼,然后愤然甩门而出。 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刚才愧疚的心情荡然而去,“大人有什么了不起”,我越想越气。为什么我和母亲之间会有这么深的代沟,以至于连我穿衣服都要由她做主,要跟我争论不休?我从沙发上站起,决定不再想这么烦人的事。我从旁边的杂志架中抽出被掩埋在书报下面的电视机遥控器。“啪”的一声,有样什么东西掉了出来——是母亲的记事本。我好奇地翻开来看,上面记着的竟是?!母亲在每一个日期后面,都记着我的健康状况: 我跑上去紧紧地抱住母亲,不住地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母亲只是微笑着用手轻轻地拍拍我的头,眼睛也慢慢地湿润了。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和母亲之间根本就没有距离,而所谓的心灵距离,其实只不过是我自己用冷漠的心虚拟起来的名存实亡的所谓的“代沟”。 我和母亲没有距离,我和母亲永远不要距离。 点评: 一次争吵,一次误解,一次和解,却足以让天下父母、儿女动容!心灵原没有距离,有的只是不同角度的不同思考而已。 本文以真情动人。确实只要真正感动过自己的东西才能去感动别人,选材的秘诀盖在于此。同时小作者有较强的叙事能力,铺垫、起伏、呼应运用自如:争吵——想和解——更激化——又想和解——和解不得——终于完全和解,起起伏伏,一波紧一波,高潮处明理点题,把握得恰到好处。 【范文示例二】 我与水仙花的距离 我是个爱花的人,群花之中,我尤其偏爱水仙花,她的茎叶,她的花瓣,她的姿态,只要看一眼我就醉了。人人看花,人人爱花,但人人对花的品玩都有不同: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品的是一种清静自在,品的是一种率性天真;而我,则与所有人不同: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我的水仙花人格化了。我想,她是"凌波仙子",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很美的人--我竟然能够感觉到她的心灵。我更清楚的是,我的心,她的心,两者之间没有距离。 有一天,我收看一个科普节目,忽然听到介绍说水仙花是有毒的,尽管毒性不大,但也不适合放在室内。我的心沉重地痛了一下,一下子坐在沙发上。"有毒"!我闭上眼睛,想到的竟是"毒蛇",特别是 我的心很深地颤动了一下。 从前,我曾读过一则文言小品,说的是汉王重色,于是让画师给天下的美女画像,然后把画像呈与他观看,并挑选自己中意的女子。一次画师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绝色美人,便小心翼翼地画下,可是不小心笔尖一点,美人唇上点了黑点。 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看到了他人的小毛病,我们应怎么办?我明白了,告诉你,美与缺憾必然共存,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成语:瑕不掩瑜!不要让小缺憾成为心灵产生距离的理由,我再一次与水仙花对视,我发现,我们之间已经没有了距离。 点评: 选材独具慧心,不经意间,人与自然产生一种和谐的共鸣。这乃是人生的崇高境界。然而这不经意间,小作者却感知了生命的本真,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当我们看到了他人的小毛病,我们应怎么办?我明白了,告诉你,美与缺憾必然共存,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成语:瑕不掩瑜!不要让小缺憾成为心灵产生距离的理由。另外,细腻的心理描写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范文示例三】 我与语 初来到这个学校的我有着种种不如意。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也许我是个自大的人,对谁都没什么好印象,尤其是那个语 也可能是这个原因,我给我的日记本取名叫“无心快语”,为的是宣泄心中那一份不得志。为慎重起见,我在扉页上写了一句伏尔泰的名言:“我虽然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拥护你说话的权利。”然后我在纯蓝的钢笔字下用铅笔淡加了一句:“誓死不必,只请拥护。”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笔记本发下来后,我惊喜地发现多了一行红色的字:“我以我的师德拥护你说话的权利。”三种颜色拆开了日记本的第一页。 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一位老师莫名其妙地就给我少加了几分。我愤愤而又无奈地在练笔本上写下了:“他不给我加分,我是不能怎么样的,我能怎么样!”没想到老师巧妙地加了一句:“也不必怎么样。”不知道为什么,这六个字竟有如此大的效力,让我自己安慰自己,算了,为分数气坏了身体可不值得。至此,我对语 分数的事已过去,但生活中有些事不禁使我义愤填膺,用词也不免激烈起来。写完后又觉得不安,于是在后文括号里写了一句“请不要对本文作任何联想”,并加了三个感叹号。本子发下来一看,老师真的没有写任何评语,只轻轻地划去了二个叹号。一般的老师不会作这样的修改,一般的学生也不会注意到。但我懂。我抬头望望老师,心里暖了一片。 老师曾说过他是我最忠实的读者,有时也是个不免指手划脚的读者。我记得曾经在我的日记本上写过:“你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只是你不愿把心打开。宽容地对待每件事,对待每个人,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 当时,读完这段文字后,我觉得眼眶有点湿。是的,我相信这话,我 我默默地翻开了日记本,想撕掉第一页,却蓦然发现,不用了。老师的那行红字,就像暖暖的阳光,溶化了我的铅笔字,也溶化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点评: 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突出的优点有:一、善于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掘题材,叙写实事,抒写真情,写出了美感。二、精巧的构思,层进的情感,顺畅的行文,这样的习作,实属可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