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

 一株小苗 2015-07-12

 几乎所有西医医生都说:糖尿病没治,医学界对糖尿病感到束手无策!在现代生活中,糖尿病病例正逐渐年轻化。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它引起的合并症——各类型病均可能爆发出来!

    一、糖尿病的特征

    糖尿病患者可以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轻者可以毫无感觉,重者可以影响生活。典型的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与体重减轻(三多一少),其它症状有:疲乏无力、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还有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X综合征:II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高血液粘稠度等,这虽不属于糖尿病症状,但有这些情况时,应注意血糖是否升高。

    二、糖尿病形成的过程

    1、引起消渴症有两大条件——喝酒肥甘过度和情志郁结喝酒肥甘过度:“肥”指的是高蛋白高脂肪的生活食品;“甘”指的是甜食(包括蔬菜),过度,从而引发中医里说的“食火”;情志郁结:情志(只有中医才这样称)它包括人的精神、思想、意识、知觉、运动;郁结就是长时间积压在内心深处,而自己又不愿告知与人,就生闷气。

    2、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形成过程

    中医中称为“肝火”(俗称“窝火”)。在“中焦”(肝脾)处,上述两火聚齐就产生内热,会致使“上焦”(心肺)产生肺热,肺热产生后,人就思饮即“多饮”。有经验的中医生给患者开出的药方多是解肺热的,普通患者不懂这些,多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咎于天气等,就不去理会它,长时间后内热会向下传递到“中焦”(肝脾),伤及胃部,造成中医里说的“胃燥津伤”,继而“脾阴虚耗”,然后现糖尿病的第二大症状“多吃”(即中医里的“中消”)。

    中焦出现燥热(就像在胃的下边架上一个火炉),就会加快食物的消化速度,胃就会提早产生饥饿感,食量或进食频率就会增加。人体的胰脏出现虚症,糖尿病诊断结果不就是说胰岛少了吗?)如果老是这样,胰脏的负担渐而加重,分泌胰岛的功能就渐渐减退、衰竭(糖尿病重患者胰脏就不能分泌胰岛,要靠注射胰岛素,吃降糖药等方式来刺激甚至直接代替胰脏功能)。如果一个人老这样多吃多吃(小肠就吸收更多的养分),就会消耗很多,使得“肾阴耗损”,出现糖尿病的第三大症状“多尿”(中医里称之为“下消”)。养分从尿液排出,就出现浑身乏力、没劲,人就快速消瘦。

    西医认为脾脏是没用的,大不了就是点免疫功能,可以切除,这是因为西方人生活食品以肉食(高蛋白食品)为主,主要消化器官是肝脏;而中国人生来就以五谷杂粮(低蛋白食品)为主食,主要靠脾胃消化。这就是为什么西医生说:糖尿病没治的原因。大家想想:脾脏没用,怎会有注射胰岛素的疗法呢?

    造成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不懂病理知识,如:饱一顿饿一顿,早一顿晚一顿,饱要吃饿不吃;发现不规律的身体症状没引起重视等等。你看:肺热津枯,胃燥津伤、脾阴虚耗、肾阴耗损,这“枯伤耗损”是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

    三、糖尿病预防4要点 :

    1、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2、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不要认为吃就是福,有时吃也能吃出麻烦来,要适当地吃,科学地吃,有道理地吃,不能胡吃乱吃。

    3、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我们已经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英国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一条。

    4、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有这种情况,也许你原来还得再过两年才会得糖尿病,只因为一次大的精神刺激,很长时间愁眉不展,可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