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销量不降反升?!——罗兰贝格对汽车共享的另类观察

 昵称2472300 2015-07-12

听说汽车人都会关注


尽管共享出行在整个交通出行市场所占比重还不大,但从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企业人士到普通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新兴出行方式中蕴藏着足以改变甚至颠覆传统汽车业的能量。

  

然而,共享出行将如何改变汽车业,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至今还难以得出系统、清晰的结论。近日,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公开了他们的一些判断。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其中既有“好”消息(比如汽车销量将不降反升),也有“坏”消息(比如车企的溢价能力将减弱)。归纳起来,传统汽车业的产品、技术和价值链都面临着被颠覆的命运。


三大趋势将改变汽车业 共享机动性是最高形态


在罗兰贝格看来,影响汽车行业未来的趋势有很多,但能完全改变汽车行业未来的却少之又少,共享机动性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是自动驾驶和连通性(即信息互联)。其中,共享机动性和自动驾驶影响很大且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连通性是关键的促成要素。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曹芳宁


对此,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曹芳宁进一步解释说:“在三大未来趋势中,共享机动性是最高形态,信息互联和自动驾驶则是达成共享机动性的基础。由于按需出行超级便利,对其他交通模式有较强的替代性,未来共享机动性在三大趋势中将占据最大比重。目前,国外的Zipcar、CarShare、Uber,国内的滴滴快的、嘀嗒、易到等公司已经使消费者得以共用、共乘汽车,汽车产业也逐渐感受到这些新兴出行服务所带来的影响。”

  

罗兰贝格认为,短期内,共享机动性市场会持续增长。同时,不需要驾驶员的自动驾驶技术带来成本的大幅减少,将大大加快这种趋势。但是,共享机动性的采购和服务需求仍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共享出行将更多地应用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地区。新兴市场最终会转入机动性需求服务,但与成熟市场相比,会延迟一段时间。“汽车4.0时代不会突然出现在每个地方,它取决于市场成熟度、人口统计以及人口密度。”曹芳宁说。

  

受制度、成本、技术发展和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共同制约,自动驾驶技术渗透性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罗兰贝格预计,一旦制度允许,自动驾驶将不仅在共享汽车上大量应用,在高端车辆领域(主要指私家车)也将获得较高的渗透率。长远来看,在大规模汽车互联的基础上,高度复杂并集成的机动共享服务和自动驾驶技术将把汽车工业推入4.0时代。


汽车保有量将下降但年销量将增长


共享出行对未来的汽车销量将产生什么影响,是很多汽车企业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在这方面,罗兰贝格以美国市场为样本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说令人惊喜:虽然汽车保有量将下降近19%,但年销量将有超过70万辆的增长。“汽车保有量下降与年销量增长之间不矛盾。保有量下降意味着已经有车的人不再购买更多的车,而年销量上涨则是因为汽车迭代更新的速度加快,用于出行的更多是新车。同时,汽车也会更多地卖给Uber、滴滴之类的出行服务提供商。”曹芳宁解释说,“总的来说就是,盘子小了,新车多了。这个趋势在未来5年就会实现。”

  

罗兰贝格认为,按需出行服务的影响将率先在密集城市显现。在这里,人们更习惯于共用车辆、公共交通系统和出租车。但即使在美国推行按需出行服务的理想区域,仍然会有很多消费者因为个人隐私、舒适度及身份等原因,选择拥有车辆。




罗兰贝格预计,按需出行服务将急剧增长并创造1130亿美元的机会,新形式的个性化交通工具将被引入,为客户提供“按需出行”的交通服务。未来,人们只需点击智能手机内的应用程序,就能获得共享式自动汽车。

  

目前,美国已经出现了针对多种特殊需求和场景的按需出行服务。比如,接送孩子有提供管家式服务的校车,采用同一个小区内2~4人拼车的服务模式;老人去医院,通过出行服务公司提供的特殊产品,可享受紧急呼叫、医护人员上门等高度精细化服务。

  

未来,专车、拼车等新业态还将引入多样化车辆,通过优于出租车的多样化车型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和场景,例如老人出行、带婴幼儿出行、病人就诊、6人以上集体出游、商务接待等。


汽车产品将两极分化 车企溢价能力将下降


曹芳宁认为,按需出行将使汽车产品向两极分化。一端是具备安全、舒适等基本功能,满足上下班出行需求的标准配置产品;另一端,是针对商务、旅行、聚会等不同场景和特殊需求的车辆。“汽车的发展将像手机一样,有标配产品,也有个性化产品。”

  

随着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减少,个人所有车辆将越来越趋近“高端化”。高端整车制造商将从中获益,并借助强势品牌,吸引客户选择他们推出的“按需出行”方案。中档车市场将严重萎缩,大批量生产整车的制造商面临着严峻挑战。“中档车主要指20万~40万元的车型。”曹芳宁说。

  

曹芳宁认为,共享经济对传统汽车业的冲击将很大,首先被颠覆的将是过去的价值链,因为消费者关心的是所享受的出行服务,而不是选择汽车品牌。未来,汽车产品的溢价权将掌握在出行服务商手中,传统车企的品牌溢价能力将减弱,中低端车企甚至将丧失溢价能力。

  

更重要的颠覆,则将来自产品和技术。“一部分车企甚至会像富士康一样,成为出行服务公司的汽车代工厂。”曹芳宁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的一些车企正在寻找新的突破口,比如上汽与阿里巴巴合作造互联网汽车,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生态圈。”曹芳宁认为,上汽迈出这一步非常难得,其他车企也应该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提早布局,不要错过与出行服务商合作的先机。


共享出行将在中国城市未来交通中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乃至工作、娱乐与网络联接,使得共享经济模式变得简易可行。




在中国,共享经济模式已在城市交通出行领域生根发芽,专车、拼车、分时租赁、代驾、P2P租车等“互联网 交通”的共享出行业态及其移动应用飞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移动约、租车软件的注册用户数量已达3300万,覆盖超过350座城市。罗兰贝格认为,共享交通将在未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汽车P2P 共享服务等细分市场的增速将最快。在罗兰贝格看来,公共交通出行(如出租车、地铁、轻轨、公交车)、私人出行(如步行、自行车、私家车)以及共享交通出行(如租赁车、专车)将共同构成城市综合出行方案,共享交通应成为传统出行方式的有益补充。由于中国主要城市的人口和城区面积都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核心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效率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需要巨额和长期的投入。中国主要城市出租车整体运力不足的矛盾也日趋突出,37%的城市居民认为出租车不能满足他们对出行体验的升级需求。目前,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着种种困境与问题,亟待交通出行方式和整体格局的转型升级。

  

对此,罗兰贝格认为,不同城市可以立足自身实际情况,配置合理的综合交通出行结构,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的最优调度,结合当地消费者成熟度、交通饱和度两个重要维度,平衡公共交通、私人出行和共享交通的比重,对交通结构和发展方向进行调整。消费者成熟度越高,即升级需求越强烈、支付能力越强、对硬件配置要求越高的城市,越适宜大力发展新的交通出行业态。反之,则应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同时培育共享交通为未来的业态创新建立基础。

  

罗兰贝格预测,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每年15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335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全球份额将由目前的5%上涨至2025年的15%。

(图片及资料来源:罗兰贝格)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汽车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