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东:逍遥不逍遥,只在一念间

 真友书屋 2015-07-12





《庄子》的开篇之作就是那篇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逍遥游》。尤其是文章开头的那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更是大气磅礴,将读者一下就带入到了,与大鹏鸟一起遨游于九万里高空之上的意境之中。展现了庄子本人卓越的文学造诣。


但是庄子将这篇文章放在它的著作之首,并不是为了炫耀他的文学功底,而是要向人们阐释他的哲学的宗旨,向人们宣示一种在他的思想中的理想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就是逍遥游——逍遥的游荡在时空之中。客观的说,虽然逍遥和游都有无拘无束的意味,但是仍旧是两件事。因为游可以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每个人,无论是逍遥还是不逍遥,都要在这个世界中游上一遭。就好像,我们去旅游了一趟,无论得到的是一段愉快还是不愉快的经历,但是旅游了一趟这件事,都是客观的。

所以逍遥游的重点,在于逍遥,在于强调人们应当怎样去游,在于说明怎样才能逍遥的游。


应当说,先秦的诸子百家,无论他们所持的观点是怎样的,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优秀的辩论家。他们在写文章的时候,非常善于把握人的心理。


什么叫逍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由,直观的感受就是无拘无束。这几乎就是人类的终极理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憧憬着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所以,提出一句逍遥游,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而开篇一句大鹏鸟,则抓住了人们心中最大误区。


毫无疑问,展翅高飞的大鹏,在古今中外都有地位高尚,事业成功等等的寓意,而绝大多数人也往往将此视为是逍遥的基础,或者说逍遥的标志。


但是,大鹏真的很逍遥吗?庄子说,大鹏鸟由于自己非常庞大,所以在起飞的时候,要“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而且只有到了九万里高空的时候,才能真正凭借风的助力,遨游于蓝天之下。


换言之,大鹏不是想飞就飞,想落就落的;也不是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飞,就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飞的。不到六月,没有扶摇而上的热气流,它就只能待在地上。而且虽然要想在九万里高空之上,但是如果降下来一些,就有可能因为空气的支撑而掉下来。


上去不容易,想下还下不来,这能说是一种逍遥吗?所以,在庄子的笔下,展翅高飞的大鹏遭到了“蜩与学鸠”,也就是会飞的虫子和小鸟的笑话,我们不妨说就是两只小鸟吧。




小鸟说:你看我们一共就能飞树梢那么高,但是想飞呢就能飞上去,想下呢随时都能下来,而且即使一下子没飞上去,待在地上也没什么。何必一定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又为什么一定要飞到南边去呢?


这种论调,其实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尤其是在那些彻底放弃了进取之心的人的口中,更是成了他们的人生的慰藉。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庄子认为的逍遥。因为庄子明确的评价这种行为叫做“此小大之辨也”——这是因为大小不同的原因,换言之就是燕雀难知鸿鹄之志。而且,庄子在后面,还举了一个看似清高不俗,堪称人间之大鹏的宋荣子,笑话那些济济于功名的人的例子。


所以,庄子既向人们展示了两种表面上的逍遥,同时又揭示了他们本质上的不逍遥。只不过这种不逍遥的根源,既不是九万里的不易,也不是一树之高的局限。而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嘲笑。


九万里有九万里的不易,但是也有九万里的逍遥;小鸟有小鸟的局限,但是小鸟也小鸟的逍遥。这些原本都是客观的,或者说原本他们都可以拥有,甚至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逍遥,但是一旦开始去嘲笑别人,嘲笑与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更不要说羡慕了,那么就开始不逍遥了。


就像在现实之中,一个人总看着别人不顺眼,且不说这种不顺眼背后,是不是还有羡慕嫉妒恨的成分存在,他怎么能逍遥呢?

所以,在庄子的心目中,真正的逍遥是安适于己,而不笑于人才是真正的逍遥。


而人为什么会笑别人,大鹏为什么会笑小鸟,小鸟为什么会笑大鹏,其本质就是以己为是,以人为非。都是在以己之是,非人之是。在往深里说,就是因为在人的心目之中,存在着彼此是非的分别。


只要有这些东西存在,人们就会相互攀比,就会彼此攻击,就不会有真的逍遥。


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所谓的逍遥就只能,要么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要么就是一种所谓成功人士的张狂,要么就是所谓失败者的苟且和逃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