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年后地球进入“小冰期”?

 南红珠 2015-07-13

[摘要]近日,一则关于太阳即将在2030年“休眠”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有科学家警示,太阳休眠,地球将进入“小冰期”。如此耸人听闻的消息是否靠谱呢?

15年后地球进入“小冰期”?

电影《冰河时代》

近日,一则关于太阳即将在2030年“休眠”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有科学家警示,太阳休眠,地球将进入“小冰期”。如此耸人听闻的消息是否靠谱呢?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在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 Valentina Zharkova )及其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一个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的对流区——的发电机效应。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期”(Little Ice Age)。

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该周期的太阳活动在2022年达到峰值),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 进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扎尔科夫的团队预测这将引发与“蒙德极小期”相同的效应。

15年后地球进入“小冰期”?

1658年,“蒙德极小期”的泰晤士河畔

太阳活动减少真的会使得地球进入“小冰期”吗?“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又是什么呢?

19世纪末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发现,从1645年到1715年这70年间,太阳活动处在一个漫长的平静期,几乎没有太阳黑子出现的记载,这段时期后被天文学界称为“蒙德极小期”。

所谓小冰期,指的是一段在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之后开始的寒冷时段。大约从15世纪初开始,20世纪初期结束。当时全球气温走低,全球范围饥荒频繁出现。在中国这一时间段正值明清时期,史料记载,中国海南的部分地区也下起了雪。小冰期有多冷呢,从数值上来看,这一时期比整个20世纪的平均温度低0.5℃-1℃。

小冰期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主流的说法是与地球轨道变化、紫外线辐射、宇宙射线、太阳活动偏弱以及大规模火山爆发等有关。

而历史上的1645年到1715年的“蒙德极小期”恰好对应了小冰期内最冷的时期,这容易给人造成一个错觉,彷佛由于太阳活动平静而促使了极寒期的出现。但同时发生不代表相互关联,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它对与地球气候变化有何关联等问题仍然存在盲区。太阳活动大约11年为一个周期,太阳辐射低点和高点之间差别非常小,只能解释大约0.1℃的温度变化,并不足以解释过去大幅度的温度变化,这也是学术界对于太阳活动强弱是否能造成显著气候变化这一说法产生怀疑的主要因素。

此外,由于对于太阳活动强弱的直接观测也仅开始于近几十年,“蒙德极小期”是否真的存在,在天文气象学术领域至今依然有着极大争议,不少学术泰斗对此都持怀疑态度。(文/徐明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