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面烘热

 学中医书馆 2015-07-13

头面烘热

 

    严某,女,43岁。华阴县农民。1967年6月11日初诊:头面烘热伴两胫发凉一年余。

    患者一年多来每日上午头面时烘热,同时面红如妆,头额疼痛,心烦,自觉脐腹中有一股逆气上冲喉咽,气息不利,周身肌肉时颤动,午后稍好,手足心热,但两胫发凉,虽初夏尚须置暖壶,体瘦,乏力,饮食尚可,二便自如。曾经用过滋养阴血,清虚热及补益心脾之剂均无效,头面烘热反而加重。诊其寸脉浮细,关尺不应指,舌淡红苔青白,面颧发红如妆而胫部不温。

    证属肾阴阳俱虚,虚阳上越导致之上盛下虚之证。治宜水中补火,引火归元。

    方药:熟地12 g,丹皮9 g,茯苓15 g,怀牛膝12 g,白芍9 g,油桂3 g(冲服),附片6 g(先煎),龙骨15 g,牡蛎15 g,杜仲12 g,炙甘草5 g。3剂,开水煎服。

    服后头面烘热显减每日偶有发作,少许即过,逆气上冲已止,头不疼但昏,腰背酸痛,脉细,关尺弱,舌同前苔薄。仍用上方增附片5 g,龙骨、牡蛎各3 g,加龟板12 g(先煎),开水煎服,连服7剂。七证基本消除,尚感乏力及手足心热,头昏,关尺脉较前有力,嘱其服金匮肾气丸以冀巩固。(《奇难病临证指南})1993:206)

 

    【按语】本案头面烘热,病机为肾阴阳两虚,虚阳上越,上盛下虚。

    真阳虚衰一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一般多病急势危,治不及时,或辨证诸环节稍有不妥,即可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命,不可不慎。

    本例患者,头面烘热,面红如妆,前额疼痛,手足心热,心烦等与阴虚火旺证相符,但前医用滋阴养血,清退虚热之剂不愈而反重,颇费踌躇。仔细辨别,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尚有足胫发凉透骨,斯证霍然,当属肾阴阳两虚,阴虚不能恋阳,阳虚不安本位而上越之戴阳,故治遵阴阳双补、阴中求阳之法。以熟地、丹皮、茯苓、怀牛膝、白芍滋补。肾阴,有六味丸之意,而以怀牛膝易山萸肉者,因其既滋肝肾之阴,同时又有引阳入阴,使上浮之阳及时下潜。用附子、油桂,温。肾壮阳,。日油桂既可温命门之少火,又可引火归元,收纳上浮之阳,此时用之颇为切当。龙骨、牡蛎,重坠下气,平冲降逆,滋阴潜阳,加入杜仲,平补肝肾,以炙甘草补中益气,又可调和诸药,药进3剂,诸症大减,加重附片、龙牡用量,以增强壮阳潜阳之力,增入龟板育阴潜阳,使浮越之阳速归本位,再进7剂,诸症基本消失,即以阴阳双补之金匮肾气丸缓缓善后,冀达全效。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