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州坡子街

 双五小叟 2015-07-13
泰州坡子街
\
解放后的坡子街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徐达朱元璋之命,带兵攻打张士诚的根据地——泰州,因军事需要,由缪湾向南加挖了十五里河道,使济川河直通长江口。从此,运输方便了,可是由于河口没有闸坝控制,长江水位过高时,常给里下河地区带来洪水灾害。后来为了防止江水下冲,到了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便在州城北门外下官运盐河的中河(今称“稻河”)和东河(今称“草河”)上,筑起西坝和东坝。自此,上下河被阻隔,来往旅客、货物到此必须过坝,于是北门外客商云集,居民日渐增多,坡子上买卖也逐渐热闹起来。东、西两坝的修筑,改变了泰州城市发展的格局,原在城中升仙桥一带的商业中心也开始向北转移。当这个坡子发展成店铺林立的街道时,“坡子街“之名就随之叫开了。
坡子街之名究竟始于何时,现今已无人能说得清楚。但知在明代这里曾叫过“二元坡”。那是因为泰州出了个名叫储巏的才子,成化十九年(1483)乡试名列第一,中了“解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又名列第一,成了“会元”。后来,乡人为他在坡子上建了“解元坊”和“会元坊”,以为荣耀。两座牌坊,一南一北,跨街而立,人们通常称其为“二元坊”,所以这个坡子也被称做“二元坡”。
坡子街是
泰州的一条老商业街,也是泰州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它在里下河地区远近闻名,是里下河地区的第三大商业中心。它的位置在今海陵
坡子街坡子街
北路自北门城河边至中百一店处。坡子街全长约半华里,老街路面用麻条石铺成,街道拓宽前路宽约四米,狭窄处如遇两辆黄包车交会,交通常为之堵塞。坡子街的北端为搅军楼,旧街道在此分岔:偏东向北为弯子街,通杜家巷和紫藤花架;偏西向北到西坝口,接 行街、彩衣街、篮子行街,直至赵公桥。昔日,坡子街西侧有店铺一百多家,各行业的名牌商店以及银行、钱庄多半集中于此,如鼎盛、大兴昌南货店,胡厚丰、天福绸布店,五云斋茶食店、王同茂、东万泰烟店,洪三泰、方广大茶叶店,德新元药店,晋升裕漆店,功德林茶馆,陆家粉坊等,都是一些老字号。
六七百年前这里还是比较荒凉的。南宋时,这里只不过是挖河填土垫成的一条道梗,南高北低,当时人称“坡子”。    相传古时泰州东、西城河(今月城广场东西两侧)之间并无水系相通。泰州建城时于两河南岸修建城墙,两河之间构筑北城门,城门北侧深挖护城河以沟通东西城河,护城河面设吊桥一座,桥南为城里,桥北为城外。开挖护城河之土堆积于桥北,遂使路面形成馒头形坡度。吊桥向北至半里多的挡军楼地段形成的街道,因坡道而得名坡子街。邑人储嵯(字紫墟)于明成化癸卯、甲辰年间连中解元、会元,后人在坡子街建“解元”、“会元”两座跨街牌坊,人称“二元坊”,故坡子街又有“二元坡”之称。清咸丰十年三月晦日,坡予街火起,二元坊被毁,二元坊街名亦随时日推移而渐无人称道,直至泰州解放,此段街道仍称坡子街。
    旧时坡子街很窄,那时主要交通工具是轿子,为南来北往的轿子会当,路道最宽处也仪有两顶大轿之宽。路面用长方体石块铺成。坡子街虽靠北城门,但却处于旧城的中心位置,街道虽不宽,但人气很旺,东西两侧商贾云集,泰地一些老字号名店均开设于此。
    据《吴陵野记》载:清康熙初年开业的谭广裕药铺,广集省外名贵药材,兼营批发另售,名噪一时。清赵子瑜在《竹枝词》中称:谭家铺铺旧招牌,足冠通城一字街。”清道光25年(1845年)开业的德新元药铺,货皆道地,非地铺所及。谭广裕药铺于民国24年(1935年 ) 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德新元字号至今犹存。清嘉庆年间开业的曹鼎盛是南货业的老辈,一百多年来.虽数易其主,解放后仍有王姓、蒋姓等人经营,店号鼎盛。解放前德新元的膏药,鼎盛的蜡烛皆允称独步。创始于道光以前的王同茂是坡子街的老烟店,因店堂柜端置铜风凰一具,当时人都称此店为风凰烟店。道光元年店遭火,货物俱烬,唯柜端铜凤凰光彩培增。清储树人有《竹枝词》记日:“风凰娴铺凤凰蹲,劫火焚馀此独存。”烟店于民国23年闭歇.原址改天福商场,民国25年改建为天福和记绸缎局,五十年代为天福布店,以货真、尺足、价实享誉泰州。
    旧时坡子街的饮食文化颇有品位。道光前后开业的绿雨楼茶社,设于街东侧中段,门前有一座过街石制牌坊(五十年代初拓宽街道时折除)。相传楼址原为北宋查宰相府查小组的梳妆楼,术楼二层,结构古雅,厅堂宽敞,四壁挂有名家书画。骚人墨客,三五成群到此,边品茗,边谈古论今,研讨诗文。清朱庭馀有《竹枝词》赞日:“奠青天上神仙府,且说人间宰相家。富贵浮云嗟过眼,楼开绿雨试新茶。”绿雨楼茶社是泰地茶寮中最为古者。民国14年.茶社改建为泰地唯一的素食茶馆,易名功德林,早晨供应素面、素点,中晚则以仿荤素食招徕顾客,如素火腿、素猪肝、素腰花、素大肠、素肉丸、素鸡等等,花式繁多,食香昧俱佳,是泰州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该店因拓宽街道、扩建工商联而迁至街西,门面缩小,名菜逐渐失传。今已停业,店房装修后出售服装。惜哉!绿雨楼对门的邹聚和酒肆,规模虽小,因店主昆弟均为文学士,又以小碗售酒称碗儿酒,以盐豆与烫干丝佐酒,经济实惠,故一时文坛俊秀常至此小聚,别有一番风味。
    泰州具有特色的传统食品大炉烧饼、小磨麻油亦以坡子街的为最。挡军楼东侧湾子街口的火炉烧饼,馅用酥与豆糖及葱油之类,大炉中用草烧烤成,昧美诱人。吊桥口向东五十米左右沿河有一小磨麻油坊,在桥口就闻到香味,清储碧山有《竹枝词》赞日:“拣云拇尽炒微黄,磨麻油特擅长。同在一城分水土,南门不及北门香。”其他如严家巷戚家炒货店的花生、陆稿荐的薰烧、新桥口(在严家巷内)钱老虎家的羊肉、席行巷陆家粉坊的绿豆粉、天禄街一美酱园的酱菜、东城河老菱、天滋银鱼(东城河又名天滋河)等均是家喻户晓的佳品。
    “市廛百货灿成行,闽广川湖各擅场,坡子街前人辐辏,耆民犹指会元坊。”清金长福的这首《竹枝词》不仅记述了坡子街商贾云集,阚阆鳞次,为贸易旺盛之地.而且商品齐全、货源甚广,江西、四川、两广、两湖等省的产品均有所售。赵瑜有诗句“北门街本蒲草市,改作坡儿号二元。”王广业又有诗“素金顼座配鸦青,架上车渠又水晶。可惜头衔无翡翠,琢成翎管插花翎。”说的是泰城旧有蒲鞋市三处,坡子街为其中之一。而珠宝店自坡子街至街北不远的大口桥 (今已不存)就有十多家。贱如蒲鞋,贵如珠宝,均有所售,商品之全可见一斑。食品方面,也是茶点、瓜果、蔬菜、鱼虾色色俱全。清朱庭馀称“何处嘉湖夸细点,二元坡口状元斋。”“北极楼前列果蔬,严家巷口买刀鱼。”北极楼即挡军楼,严家巷是坡子衔西侧的东西向小街。严家巷口一带又是传统灯市,清康发祥_有一首《竹枝词》记述了当时情景:“新年初度话喧腾,坡子街前景物增。不管年丰与年歉,家家争买上元灯。”延至今日,严家巷口仍有春节后的灯市。”每年农历一进腊月,泰地北边的里下河一带,南边的四乡八镇及周边城镇的群众都纷纷到泰州来购买年货。这时坡子街上手推独轮车的、肩挑大箩筐的,穿梭于南来北往的人群中,到鼎盛南货店、大兴昌杂货店买年货的络绎不绝,天福布店、天成泰布店的店员更是接应不暇。
    旧时坡子街不但商贾云集,市面繁荣,小商小贩电纷至沓来。清晨附近园田菜农来此叫卖各种蔬菜,有摆摊卖鱼卖虾的,也有自捕鱼鱼虾提篮叫卖的,挑担子卖饺面的剥剥地敲着竹钹子在街上来回走动。下午卖香干臭干、茴香螺蛳、油炸臭干等小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直至商家都关了店门才慢慢静下来。
 
  坡子街的东侧至东河边,西侧至西河边,都是大片民宅,这里是旧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街东侧有东河边,天德巷,天禄街、湾子街与之相连,西侧与新民街、益民巷、新巷、严家巷、蔗行巷相连。西有城河码头数处,北有稻河直通里下河,四面均有陆路与邻邑相通。故而在坡子街两侧区域内还有几家大“行”。东河边有木行、西上河有鲜货(水果)行、盐栈、附近还有粮行。新桥口铁匠铺更是一家靠一家,大至犁头、大锹小至门塔、剪刀,四乡八镇的人到泰州没有不到坡子街的,因为到这里买什么有什么,要吃什么有什么。
    坡子街的繁荣,带来了这一地域服务业的兴旺。那时,较大的旅社坡子街西侧有蓉芳客栈、天禄街有文明旅社(陈毅东进在泰下榻处)、新民街有大方旅馆、严家巷西头的板桥口有万花楼旅社(兼营饭菜)。规模较小,设施较差,房价低廉的有缪大房、杨二房之类的小客栈,多集于西河边码头附近,门前悬挂方灯笼一只,上书店名,以示顾客。酒家饭店坡子街有功德林素食馆、挡军楼东侧紫藤花架附近有海陵春茶馆(现富春饭店旧址)天禄街东头大东桥附近有大东酒楼、大陆饭店(现防疫站职工宿舍)等等。浴室有天禄街老字号浴室大观园(今泰州浴室),新巷内新巷浴室(今新新池浴室)。来泰州的外地人,到了坡字街,食宿都很方便。
    明清以来,坡子街屡遭劫难。有载的大难就有四次。道光元年(1821年)、咸丰十年(1856年)发生过两次大火,咸丰十年的大火,烧毁店房四十余家,二元坊亦未能幸免。民国十六年(1927年)遭兵灾,联军士兵从南门到清化桥沿户抢掠,坡子街店家无一幸免。民国二十年(1931年)辛西八月大水,城北一片汪洋,老人们说过,这次大水坐在城墙上可以洗脚,坡子街只有最高坡处的七家没有进水。
    然而,由于坡子街地域人口集中,又处于旧城中心位置,可谓人旺地利,历遭磨难,经年不衰。至五十年代初仍为泰州商业中心,各类商店鳞次栉比,主要商店记述如下:
    街西侧从南往北有:大炉烧饼店、茶水炉、蓉芳客栈、大丰煤油店、天泰鞋店、国泰百货店、德新元药铺、鼎盛南货店、五云斋茶食店、怀德堂书店、卢鸿懦笔店、瑞林药房、洪三泰茶叶店、曹家花粉店、朱天益银楼、天成泰布店、陆家粉坊等等。
    街东侧从南往北有:回春馆饭店、文化印刷店、华泰纱厂办事处、风宝成银匠店、洪生大茶叶店、鑫泰恒钱庄、华诚皮货店、中法西药房、成裕漆店、紫罗兰理发店、坡子街消防协会(原水笼局)、天福布店、肖万兴五金店、功德林茶馆、方广大茶叶店、犬兴昌纸店、纶昌绸缎店、钱泰昌帽店、王万成酱园店、东万泰旱烟店等等。
坡子街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到清代中叶已相当繁荣。虽然在道光元年(1321)和咸丰十年(1860),坡子街曾发生过两次特大火灾,烧毁商店数十家,峙立在街中的“二元坊”也未能幸免,但这里不久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清代金长福有一首《海陵竹枝词》可以为证:
市廛百货灿成行,闽广川湖各擅场。
坡子街前人幅辏,耆老犹指会元坊。
“二元坊”作为坡子街的标志,在历史上延续了三百多年。清末在原基础上重建的木制“会元坊”,直到1951年拓宽街道时才被拆除。如今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么繁华的坡子街头,搅军楼前,明、清时竟是杀人的刑场。每逢处决人犯时,坡子街上的店铺全部关门停业,地方官搭栅设公案于街头监斩。行刑后,听到监斩官回衙的锣声,商店方始重新开门营业。后来刑场移往大校场,在闹市区才不见那令人畏厌的血腥场面。
泰州坡子街铜雕(局部)
建国后,由于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鼓励私营企业积极经营,城乡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城乡市场逐步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泰州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繁华的坡子街已拥挤不堪。为方便交通、改进市容,1951年将路拓宽至十米,并铺设混凝土路面,成为当时苏北地区的第一条“水泥马路”。考虑到当时农村的独轮车较多,为保护路面,又要方便农民进城,设计者别具匠心,特地在道路两旁距人行道尺许处,镶嵌了一条麻石带,作为独轮车的专用道。坡子街从第一次拓宽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这段路面依然完好无损。
以后,坡子街两边的商店、建筑,陆续进行改造和扩建,国营副食品商店、中百一店、凤城商场、天福商场等都先后改变了面貌。1970年,泰州第一百货商店移址扩建后,营业大厅门顶上的“三面红旗”,一时又成为坡子街新的标志。在七、八十年代,四乡八镇有不少群众,把“三面红旗”当成了“坡子街”的代名词。
坡子街大规模改造后,这里已很难寻觅古街的痕迹。今坡子街东、西两侧的景观桥上,分别安装有高浮雕铜雕。该组浮雕共四块,每块长二十二米,由上海雕塑家吴进贝承制,其画稿由泰州画家居志毅绘制。整组雕塑有一千六百多个人物和上千间房屋,画面整体立体感较强,再现了古泰州坡子街商铺林立、人车稠密的景象。
 
 
    解放后,坡子街有了新的发展。五十年代街道拓宽、水泥大路代替了石板窄道,高楼大厦代替了低房小屋。新民街东西段至益仁巷建国副食品商店、严家巷至蔗行巷建第一百货大楼、天德巷至功德林原址建天福商场、天禄街至挡军楼建邮电大楼、吊桥口东侧的上真殿改建为梅兰芳影剧院(今人民剧场)。几十年来其他商店也都数易其主、改售商品、更换店号。六十年代因形势需要,利用护城河河道向南扩建地下人防工事,从此东西城河重又隔断.吊桥亦不复存在。九十年代拆迁原吊桥南月城两侧民宅.修建月城广场,今南至月城广场,北至东进路是为坡子街地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