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
周某,女,25岁,咸阳某纺织厂工人。1993年6月15日初诊:肝区隐隐作痛1月余,曾在厂内治疗未效。
现症:右胁肋部隐痛,全身疲乏无力,纳差,头眩晕,双目干涩,视物不清。查乙型肝炎化验,第l、3、5项阳性,肝功能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阴虚络阻,气滞毒留。治法:养阴活血,行气解毒。
方药:生地12 g,当归lO g,白芍12 g,川芎lO g,赤芍10 g,香附12 g,郁金12g,川楝子12 g,元胡10 g,白蒺藜10 g,连翘15 g,茵陈30 g,板蓝根15 g,生甘草6 g。
服上方12剂后,效果非常明显,胁部隐痛大减,但仍疲乏无力、纳差,舌质暗红,脉弦细。
仍以上方化裁:加白术12 g,太子参15 g,黄精15 g,茵陈减为15 g。患者因其他病来诊,诉服上方约2,f,t,症状完全消除,无任何不适。嘱其仍要坚持服药,隔日l剂以图巩固疗效。(《疑难病证治》1996,205)
【按语】本案胁痛,病机为阴虚络阻,气滞毒留。
此例胁痛,仍属阴血不足,气滞血瘀毒留。一般可用一贯煎之类加减。然此病人不能养肝,它虽有阴血虚,但还有气滞、毒留正虚之隐患。故以生地四物汤滋养肝阴肝血,加郁金、元胡、香附、川楝子、白蒺藜行气舒肝止痛,赤芍加强活血之力,板蓝根、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茵陈利胆清热。此与例l同属乙型肝炎,辨证立法处方不同,皆收较理想之疗效,关键在于辨证要准,用药要随证而选,无太过不及之弊。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