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课与假课

 心上耕田 2015-07-13

 

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如果某堂课太过完美,这本身就是一种缺陷。但,这并不妨碍每一个教师,将自己的课上得尽量理想一些。

听课,我喜欢听借班上的那类课。事先,师生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也就不存在课堂上表演性质的“默契”。铃声一响,师生到场,教和学的双方,都是崭新的相遇。借助一本书、一个文本,通过一个人、一种解读,引领一群学生去阅读感悟、质疑探究,再讨论表达。教与学的双方,全情投入,真实展现,现场生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在师者引导与点拨中,行云流水般舒展,水到渠成般归拢。

当然,这是我渴望观到的课,是一种理想中的课堂。

而现实中,我听到的公开课,大多分为两类:一种是知识点罗列清晰,课堂成典型的板块划分,上课老师一直有条不紊地“牵”着学生的思路走,整个课堂秩序井然,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也营造得恰到好处。这类课,一般来说,课前师生是做足了功课,听完后,感觉这课你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因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老师提的问题环环相扣,切中文本的重难点,学生回答得个个明白准确,整堂课看起来非常完美。还有一种是老师也有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进行时,某些环节就蜻蜓点水般轻轻滑过了,但就某一两个问题,因为学生的质疑或者讨论,中间出现了停顿,或者争执不休,老师愿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任其发挥,一些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现场生成出一些灵光闪闪的东西,令人欣喜。但整个课堂结构显得比较自由松散,老师预设的目标没有进行完就草草结束。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第二种课堂,虽然粗放一些,但感觉里比较家常、真实。身为教师,上或者听个公开课也不是一回两回,凭经验判断,第一种课“天衣无缝”的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缺陷,它最大的缺陷就是把上课当成了“演”,为了演好,师生之间事先进行了多次排练,老师甚至连学生回答的标准答案都让学生记下了,只待公开课时,老师导着,学生跟着步骤演出来就是了。

为了获得听课者的好评,如此精心准备,恕我直言,我很不喜欢,因为太假。而且,课堂本来是师生通过文本的载体进行的一次心灵之旅,而不是事先排练好给观课者的一幕话剧。

每一堂课都是新的,讲台下的孩子更是鲜活的。师生之间手执同一文本共上一堂课,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必要知识的掌握外,更可贵的应该是师生通过对话交流碰撞出来的有益于生命成长的东西,否则,课堂将流于形式,显得呆板和枯燥。任何一堂课,如果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忽略了他们个体真实的存在与需要,这堂课就缺乏了情趣与活力。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生活的认知与感悟自然也有差异,即使是同一文本,各人的解读自然也是不同的。尤其是语文,文本的内容多是对生命、生活、情感、思想的表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文本的认知和解读,都是带着个人之鲜明特性的理解,通过课堂的交流,最终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而一味地站在应试的角度,不断强调知识的强记,教授答题的技巧,这样的课,就缺乏了生活和生命气息,走向了模式化、程式化的路径。如此,鲜活的语文课就上得千人一面,千课一版了,就会因缺乏独特个性而失去魅力。

没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课,即使它流程进行得如何顺遂,目标完成得多么完美。我认为,这课,也是缺陷丛生的课。

听了一句很牛的话:“站上讲台,我就是语文!”很震撼,也很认同。暂不说说此话的人本身有多足的底气和自信,至少我很认同他表达的,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我的课堂我作主,我的课堂就应该有自我的鲜明个性。

而我们的公开课,大多喜欢营造热闹的气氛,表演出对答如流的情景,讲求流程进行的完整,讲求多媒体的视听盛宴,追求师生之间的高度默契……一堂课,仅仅40分钟,要得太多,面面俱到,还要时间把握不多一分不少一秒,这种精细和精巧,尤其是这课堂还必须是真实的,学生的领悟和表达还都是现场生成的……真正能达到的,除了大师级别的教师外,还能有几人?于是乎,大多不能达到的,又想上出这样的效果,得到观课老师或者评委认可,就只能事先排练,临场演给观课者看了。这样的课,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上给学生的,主要是演给观课者看的,观课者不是观课,而是在看话剧。

呜呼!演出来的课,还有什么观的价值呢?假的,始终是经不起推敲的。即便是这种假排练得很娴熟,用于应试,学生也能考出高分来。但,通过这课,作为老师,扪心自问一下,你教会了学生什么?

玉石有瑕是为真,花蕊吐香才为实。同样,唯有真实的土壤,才能生长出参天大树;唯有对生命生活真实的体验,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唯有倾情投入现场的生成,才有鲜活的课堂。演出一堂假课给大家看,即使再完美,我认为都是有缺憾的课堂,它最大的缺憾就是太假。

教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我觉得的就是一个“真”字。无论上课还是观课,我们都要有求真的态度。宁要粗粝的真实,也不要精美的虚假。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追求功利的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忽视了师生在课堂真诚对等的交流,忽视了个人风格的语文味传达,只为获得好的评价而演出一堂假课来的话,我看,这样的课,不上也罢。因为,如此精心导演出来献媚观课者的课,不仅有损师者形象,而且误导孩子学会作假!

 

(原载《教师博览》原创版2015年1月)

 

 

 


【兰亭之会】


【读书人的盛会 思想者的乐园】 《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邀请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