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令朱元璋大发雷霆

 昵称503199 2015-07-13

谈起儒家圣人,一向是孔、孟并称。孟子被尊奉为“亚圣”,地位仅在“至圣先师”孔子之后。《孟子》一书,也在儒家“十三经”和“四书”之列,对古代的读书人有很大影响。不过,这部书又曾惹得明太祖朱元璋大发雷霆之怒,非要把孟子逐出孔庙不可!究竟这部地位尊崇的儒家经典有甚么不敬的内容,竟使得堂堂开国之君要如此动气?

在谈《孟子》的内容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是谁:历来有说这部书是孟子自著,有说是孟子死后他的学生万章、公孙丑等共同记述的,另有一说则来自《史记》:“(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最后的一种说法当属最可信,而《孟子》的成书年代,大概是在战国的中、晚期。

崇尚“王道” 提出“民本”思想

《孟子》七篇,依次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每篇各章之间内容并不相关,也没有一定次序,篇题都是撮取每篇首章第一句的两三字而成的。这样的体例跟《论语》很相似,而和同时期的先秦古书不同。事实上,孟子是以继承孔子自居的,《孟子》的思想内容,有许多发挥孔子学说的地方。《孟子》一书的内容,主要记载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孟子谈心性,提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认为这是仁、义、礼、智的“四端”;而人性本善,“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是上承孔子所说的“性相近”而发展出的伦理思想。在政治方面,孟子崇尚“王道”,反对“霸道”;又明确提出“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些“仁政”思想,也是在孔子的“仁”道和君臣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正是孟子视君主为“国人”、“寇雠”的“名言”,引起独裁皇帝朱元璋的反感,以至要撤去他在孔庙中配享的牌位!

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早在汉文帝时,《孟子》已被立为“传记博士”,但很快遭到罢废,孟子的学说,也一直不怎么受读书人的重视。直到唐代,在韩愈、李翱等人的大力提倡下,《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南宋时代的朱熹,极力推崇《论语》、《孟子》和《礼记》的《大学》、《中庸》,把它们合称为《四书》,从此《孟子》正式跻身“经”的行列,成为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即使在今天,这部儒家著作中的许多思想和道理,仍然值得我们珍视。(作者:萧敬伟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