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副鼻窦炎

 学中医书馆 2015-07-14

副鼻窦炎
    宋某,女,40岁,工人,1976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近两个月来反复感冒,经常头晕、头痛,鼻窍不利,并流黄色或脓性稠涕,嗅觉不灵,鼻中有臭气,有时腹痛,月经来潮时加重,口渴,纳呆,小便微黄,大便正常。

    查:面色微黄,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有力。此为风邪袭肺,上蒸清窍。治以祛风清热,宣肺利窍兼活血。

    方药:当归9 g,川芎6 g,菊花15 g,薄荷9 g(后下),防风9 g,僵蚕9 g,辛荑9 g,忍冬藤20 g,黄芩9 g,香附9 g,荔枝核9 g,桔梗9 g,甘草6 g,水煎400 m1分2次服。

    上方连服5剂,头晕、头痛已愈,鼻窍较前通利,浊涕减少,腹痛减轻,食欲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而有力。守方继服5剂,鼻窍通利,浊涕消失,精神及食欲复振,舌苔薄白,脉缓和,病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1997,253)
    【按语】本案副鼻窦炎,病机为风邪袭肺,上蒸清窍。本病似属中医“鼻渊”、“脑漏”之症候。如《景岳全书》日:“时流浊涕后或多臭气者谓之鼻渊,又日脑漏”。其发病原因,古有肺主鼻,胆移热于脑则鼻多浊涕而渊,风寒客于脑则鼻塞之说。袁氏认为本案素有
月经不调,复感风热之邪,蕴而化火,胆热上移于脑故头晕、头痛,鼻流浊涕,故治以清热利肺,去肝胆之火,如黄芩之类,因药证相投而效如桴鼓。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