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三代的对联情结

 潇湘妃子liandu 2021-03-04
三代人的对联情结

文\张兴贵

    这不是一个杜撰的故事,而是一个真实的记录,故事中的我,就是本文的作者。文中爷爷、父亲的对联略有改动。——题记

      正月初三,我回到老家,父亲门前贴的对联,是我三年前写的,这一幅对联,父亲已经贴了三年了。看到这一幅对联,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家三代人的对联情结。

      我爷爷目不识丁,贫穷而又善良,平时无论做什么事,总遭有钱人家的嘲讽和欺侮。单就过年时求人写对联就吃尽了辛酸。起初,爷爷是在腊月十几就去求人家写对联,可人家挖苦说,穷的没几文钱,年货还不知办下了没有,写对联倒挺快的,过几天来也不迟。后来,爷爷改在腊月二十七、八再去,可人家又没好气的说,前几天是个做甚的?这几天我们又是蒸糕,又是做馅子,忙都忙不过来,你也来凑热闹?训斥一顿后,胡乱涂抹几个字就打发人。真是早去不好,迟来不巧。有一年爷爷觉得左右不是,干脆不去了,年三十那天在门上贴上红纸用酒盅盖了几个黑圆圈。没想到大年初一,那些有钱人群起而攻之,说爷爷是专门丢村子的脸,污言恶语骂了个爷爷不敢吭声。

      因此,每到过年,我爷爷总要说一句话,叹一口气。可惜的是,他老人家不知道,他的这句话加上这一声叹,就是一副绝妙的对联,这句话(一副对联)就是:

      年关好过;

      对子难求。

      横批:唉。

      到了父亲这一代,农民可以上学了,父亲也认真的学了,成绩很优秀,初中毕业本来可以保送上师范,可超龄一岁,被同村的一个同学披露真相,于是父亲没有走出爷爷耕种过无数次的土地,继续着祖祖辈辈传延的农耕生活。幸运的是,父亲不但成绩好,字也写的不错,于是,每到过年,我家再不用求爷爷告奶奶地去乞讨一幅对联,父亲也常常替没有识字人的乡亲们写对联,当然这对联不是父亲编的,而是从书上抄来的,每每在这时候,父亲也爱说一句话,笑一声。有趣的是,父亲的这一句话,加上这一声笑,也正好是一幅对联:

      谁都要对联,求人不易;

      我会拿毛笔,写字何难。

      横批:哈哈

      许是命运的安排,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考上了师范,圆了父亲的一个梦。尽管我的字写的很不好,但过年时,给家里、帮助乡亲们写对联再也不用父亲动笔了。更有意思的是,从2010年开始,我迷恋上对联创作,并时不时在国内征联中获奖,父亲知道这件事后,高兴的眼里满是泪花,激动地说,你爷爷如果九泉有灵,也会开怀喝几杯的(爷爷一生爱喝酒)。那一年过年,我有感而发,写了一幅对联,由父亲亲自贴在门上。

      我没有想到,这一幅对联,父亲一贴就是三年。我也不知道,这一幅对联,父亲还要贴几年。我只告诉随我一同回老家的儿子,不要忘记我家三代人的对联情结,也不要忘记他爷爷贴了三年的这一幅对联……

      我的这幅对联是:

      耕读传家,土香总伴书香远;

      子孙立业,仁道常因孝道宽。

      横批:力振家声

——本文写于2013年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