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下半叶,文艺复兴盛景不再,在对和谐的审美疲劳下出现了风格主义,强调构思繁杂,重视技术精度,崇拜形式魅力,感性因素支配下的浓烈风格强势到可以忽略内容本身,予以狂热的夸张来表现思想——让事物脱离于本身性质的夸张,早期坎普便脱胎于此。早期坎普作品中激进的自然主义(兼有物理观察上的病态细致和形式上的戏剧性)从技术精度上启发了后来的洛可可风格与Art Deco,虽影响深远,但其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表象在历史上一直受到批评,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
摄政时期后,法国洛可可大师Nicolas Pineau也深受早期Camp启发
图为Pineau室内装饰作品,法国Hotel de Varengeville
Camp,主张风格在内容之上,审美在道德之上,反讽在悲剧之上,回避道德判断和彻底前卫,选择游戏其中。种种类似亚文化的边缘特质,使得同志群体一度成为坎普美学的倡导者。当然,这并不代表上世纪中期的坎普等同于广为诟病的Drug Queen(变装皇后)现象,但无疑两者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契合。总的说来,LGBT群体是坎普的先锋。在那个年代,他们更少纠结自身与社会的矛盾,在雕琢和堆砌之中表达自我;坎普亦恰好充当调剂,中和了负面激进的道德立场,给予了这个群体从地位到精神上的庇护。因而同性恋解放运动用坎普对抗现代社会,通过对一些老套的女性特征的夸张,例如阴柔、脆弱和易感忧郁,反讽之中尝试去削弱先入之见的可靠性,这重压下的曲折有种奇异的智慧。
Dusty Springfield是坎普风歌手的典型代表,她以浓重的妆容、出位的装扮以及情感丰沛的演唱风格成为坎普风的标志
同时也在同性恋群体中赢得了很高的人气
Camp | 关于坏品味的好品味
好品味往往过誉,“坏品味”似乎也不总是灾难现场。Normcore之所以被奉为好品味,无非是对“sophisticated”的追求足够执着。而Camp表面上来看却相反,表现在时装业上,融合法国艺术新浪潮Art Nouveau,装饰风潮Art Deco以及部分旧时贵族眼中的东方猎奇Chinoiserie,其卖弄技巧的浮夸俗艳成为争议的核心,然而Camp就妙在过度揣摩崇拜或者对坏品味的极度反讽,在迷思中负负得正。
Camp经典之作,John Galliano09年秋冬系列秀场
(出自Alexandre de Betak之手)
那么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提起Galliano,曾经他的个人系列以及手中的Dior都在Camp美学中东征西讨,从西岸海盗、游牧民族、中国武术、日本艺伎、流浪吉普赛到俄罗斯芭蕾舞团,凌乱狂野得让人摸不着头绪,常年被Suzy Menkes等所谓的业界公知不带重样儿地骂。
Christian Dior Haute Couture 03春夏
表现了Camp文化中的东方猎奇
就小编个人角度来看,John Galliano 2011春夏成衣大秀则算是坎普时尚的集大成:场地而言,选址在豪华的Comique歌剧院,对于Galliano的戏剧性是一个绝妙的隐喻;音乐而言,Galliano选择了萨拉萨蒂的《Zigeunerweisen Op.20/流浪者之歌》,炫技跌宕至极,是古典乐中Camp的代表;模特而言,Arizona Muse和Angela Lindvall台前一步十八扭外加冷面撕逼的妖冶出演,让现场炸开了锅;秀场灵感,则是来自于20年代,令众多艺术家神魂颠倒的巴黎奇女子Maria Lani,辅以Galliano“Lani的50幅肖像”的情节设置,Camp得彻头彻尾。
Comique歌剧院
又见Chinoiserie 东方猎奇
Arizona Muse 歪歪扭扭的造作表演Camp至极
走位诡异妖娆的Sasha Pivovarova也掌握了Camp的精髓
个人也有Camp的。已于2012年辞世的最权威时尚评论家Anna Piaggi,除去犀利毒辣的文章和对《Vogue》意大利版的贡献,其坚持的纯正坎普风格,亦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国内粉丝称其“垃圾神婆”,倒也合乎有趣)。她曾说“即使你给我50种颜色,我照样穿出完美效果”。生前作为时装周雷打不动的头排客,她每次都以不重复的着装出席,私人收藏超过500顶造型诙谐的帽子,俗不可耐,却叫人欢喜。
日版《Vogue》总监Anna Dello Russo与Anna Piaggi
Camp | 时间是检验Camp的唯一标准
很遗憾,Camp和时尚圈一样鱼龙混杂——上等的Camp是不自觉的,是恃才傲物到极点的出口,俗到末路俗出仙风道骨,有如数十年如一日造型庞大惊人的Cher,大量堆叠首饰花朵闪片羽毛,难得天然就自成一格,赏心悦目;下等坎普或者伪坎普则哗众取宠,献身审丑事业不惊人死不休,比如flop之后造型已经丧失灵魂的……Lady Gaga,才德不予置评,但出自其前任设计师Nicola Formichetti的一系列血腥造型实在是坎普得不入流,只有可怖没有乐趣。
70年代Cher的造型,美好而自发的上等Camp
有时,Camp也很难与Kistch(德语,媚俗)划清界限。前者是一种美学,自发、婉转地讽刺,并自我消费;后者的现代涵义则是彻底的贬义,完全的泛滥和流于俗套,其取悦受众的动机无比真诚,并等待被炒作被消费。即便如此,关于Camp的高下仍然难以判定,可以检验Camp的,唯有时间。小编想,这大概恰好能解释,Cher与Gaga同是一夜爆红,为何Cher可以风靡数十年,Gaga目前却身陷泥淖回春乏术。
Lady Gaga多少有些Kistch嫌疑的牛肉裙
出自前任造型师Nicola Formichetti之手
世袭贵族融入现代社会,近现代的Camp,其实更多是中产阶级消遣的需求。它就像你从原生态到非主流再到好品味的记录,烙印在成长中的低俗总要时不时地反刍。因而它需要时间的酝酿,在不经意回头时,才会在当初的匪夷所思和矫揉造作中找到新的乐趣——关于坎普的经典时尚,其实都有着猎奇的复古情结。7080年代盛行的浓郁彩条、巨大垫肩和造型愚蠢的紧身喇叭裤,看起来似乎和“好品味”绝缘,可正是这狂热不设防的虚荣,踌躇满志的体验欲,一次次地启发着当下的时尚灵感,譬如Balmain。
Olivier Rousteing提供了Camp从天桥走向街头的最佳范本
适当的做减法,丢掉拗13点的,剩下华丽精致的
时尚的未来应当是多元且解放的,而当下简约主义主轴却大有遮云蔽日之势,Normcore在舒适不费力之余,恐怕也将消解那些专属于“用力过猛”的趣味。至少,在sophisticated的领域斗不过时尚老妖们的后起之辈,大可断章取义地借用英剧《Miranda》中Stevie的台词,“If Camp is available,then yes.”物极必反,也未可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