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击网络谣言 自律他律并行

 tuzididie 2015-07-14
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不仅干扰社会和网络秩序,还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和恐慌。昨天,本报A4、5版刊登《朋友圈谣言帖刷屏 随手转或是“被利用”?》一文,引发各界热议,如何打击网络谣言,已成为社会各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我做起不信谣传谣

  作为本报忠实读者,网友“银蛟”第一时间就将本报APP平台上的全文分享至了朋友群。他认为,谣言有时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还特别“像那么回事儿”,一些上了年纪的网友茶余饭后刷屏勤快,却不太能分辨这些信息的真伪,很容易将谣言误传出去。“仔细读了报道,对谣言的形成和传播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提醒了各位网友,转发之前应把好‘第一关’,辨不清真伪就不要转了。”

  网友“金鳌”也说:“我愿意做一个坚定的谣言终结者,不轻信盲从,对于未经证实或难以证实的信息,用智慧理性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用负责任的态度去发言。”

  也有网友认为,谣言的出现有时源于信息不透明,导致很多人出现猜疑。“只有做到信息对称、才能让网友逐渐培养出‘火眼金睛’,不轻易被虚假信息蒙蔽。”

  互联网从业者应自律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粉丝量巨大的公众号有明显的商业价值,一些人依靠迎合受众心理炒作,其经济动因非常突出。事实上,部分网络谣言的传播的确获取了很多商业利益。”一名互联网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对记者说,此外,还有部分谣言出于猎奇或泄愤心理,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但无论如何,互联网从业人员都应该自律,不要触碰造谣传谣这根底线。

  这名业内人士还说,现在大家都在谈“互联网思维”,这种创新的思维给生活带来方便和乐趣,但也进入了一个误区。“互联网思维”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钻牛角尖,它需要道德的准绳来约束。制造和传播谣言,违背了道德底线,不管是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人人都有义务自我约束,对谣言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因利益驱使而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

  打击谣言需多管齐下

  不久前,上海警方曾将今年5月散布“莲花路宜山路火灾”不实信息的网民钱某依法行政拘留,并借此告诫网民,在网上散布谣言或者虚假信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然而,网络谣言泛滥,要查找源头非易事,破解网络谣言更需要有关部门的及时辟谣。

  6月底,嘉定公安分局微博、微信推出民警自制的“一张图告诉你‘抢孩子’谣言里的那些‘猫腻’”,大获好评。制作这张图的民警滕少华说,他每天在朋友圈里看到各种“抢孩子”谣言,来不及一一辟谣,于是制作了这个辟谣帖,取得了40多万人次的阅读量,帮助网民看清了谣言的真相。

  “互联网迅猛发展、网民快速增加,但我们的法律和政策却没有相应地跟上。”法律界人士连晏杰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法律制度的建设,并形成体系化的处理办法,对网络谣言加强监管和综合治理,比如对一些传谣的大V、公众号封号整顿、罚款。此外,还可发动社会性力量实现网络信息的“净化”功能,如一些科普性、权威性账号从自身的专业属性和公益精神出发,投身网络辟谣、传播科学知识。

  记者  左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