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年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

 江山携手 2015-07-14
  有人如此比喻,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依此而喻。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才能有所依附,灵魂才能有所寄托。如此,结构之重要,可见一斑。
  尽管结构如此重要,但综观2008年各地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之多,仍让人惋惜。
  
  结构不匀称,比例失衡
  
  身材的修美,得之于骨骼匀称;五大三粗的身材,本身就失之匀称,就更不谈不上什么美了。作文之结构,也是如此。无论一篇文章的段落数量,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文字的比重,还是每段的大概字数。都得有所讲究——既要匀称,又要重点突出。2008年各地中考作文结构失误,最普遍的就是“三段式”:不起眼的开头,臃肿的身材,小小的结尾,如此比例失衡,呆板傻气,让阅卷老师啼笑皆非。当然,也有头重脚轻造成的比例失衡。有些考场作文开头语言形象生动,其中还不乏充满诗意的词句,但由于文字过长,挤压了文章主体的位置,造成文章主体无法展开,只好匆匆经营后草草结尾。还有考生把大段原材料或作文的提示语全部照搬,开篇便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忽视了文章的整体布局,造成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的后果。如2008年湖南益阳的话题作文“生命的重量”,有些考生开头居然原封不动地将提示语誊写了一遍。再如重庆的命题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其提示语颇有文采,也有不少考生大胆借用,然后再慢慢道来,造成了人题慢、文章冗长的后果,实在是不明智之举。还有的考生作文段落分得过于细碎,一篇六百多字的作文,竟然分成20多段来写,有时甚至是一句一段,弄得文章内容支离破碎,结构松散,不成整体,明显有拉长作文篇幅、增加文章字数的嫌疑。有的考生虽只将全文分了几段,但却平均用力,造成文章重点不明。在采用小标题构思作文时。有的考生通篇只有一个小标题,显然不妥。2008年重庆的命题作文《那一句话,永生难忘》,一考生在作文中详细地记叙了“我”第一次看戏的经过和看戏时的感受,但开篇第一句就空发议论,显得不着边际,让人费解。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回忆往事,但回忆内容却与第一段的看戏经历关系不大,也不是文章情节的铺垫。这样开头,有拐弯抹角、故意兜圈子的嫌疑,不仅冲淡了文章主旨,也难以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如此作文,即使下文再精彩,也可能因“瑕”而掩“玉”,无缘理想的分数。
  一般说来,一篇600字的作文,段落以6至10段为宜;开头、结尾段落字数宜少,中间主体部分既要层次分明,又要重点突出,切忌平均用力;与文章主旨相关的人与事。一定要用墨如泼,重点突出。由于字数和篇幅的限制,考试作文入题要快,应讲究开窗见日、简洁明快、一针见血,而最忌在开头大段引述命题的背景材料,使行文显得呆板空洞,使阅卷老师产生“先入为主“的欠佳印象。
  
  缺少通盘考虑,逻辑混乱
  
  可以说,有良好写作习惯的考生都十分重视文章的整体构思,一般都会在审准题目之后,在草稿上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如何开头,怎样结尾,选择哪些素材,哪里主哪里次,都会精心考虑,然后便可以一挥而就。有些考生虽然没有列写作提纲的习惯,但事先一定会打好腹稿,“写什么”和“怎么写”一目了然。然而,许多考生都没有动笔之前先进行整体构思的习惯,往往是提笔就写,想到一点写一点。有时写几句就写不下去了,有时写了一段又去掉重来。大多的考生在开头都还能围绕着中心写,写着写着,中途就岔出了别的话题。这样的作文,从内容上看,多数都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有的考生不尊重客观事物的固有逻辑,导致言之无序,思路不明晰,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归入三类文、四类文之中。2008年四川中考作文《拨动心灵的那根弦》,一考生采用小标题行文,小标题分别为“请给她一双翅膀”、“请给她一支手电筒”、“请给他一杯水”,但由于考生缺少通盘考虑,第二个事例表现了“坚强”,与中心主题“爱的奉献”不吻合,造成行文分散。另有一篇《全世界的救援》,考生也采用了小标题的构思。其中第二、第三个小标题分别是“中国兄弟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和“俄罗斯救援团”,不看文章内容,单看小标题,思维逻辑就显得很混乱,缺乏整体规划。广东一考生写了《轻轻的脚步》,叙述父亲中考之前对自己的关怀:前面写“我”已经意识到“房门被推开”,父亲“轻轻地走进来”,后面又说“我没有发觉”,明显前后矛盾,如此反复显然会影响文章的档次。
  
  情节没有波澜,一览无余
  
  翻看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的满分作文,它们虽然都能做到立意特别、语言优美,但却少有故事情节摇曳多姿、细节刻画细腻精彩的,不少记叙文都日趋散文化。这固然可喜,但也令人担忧——它掩盖的是学生构思能力的弱化,刻画人物水平的虚化。一言以蔽之。它折射的是学生思维的懒惰。2008年湖南益阳的话题作文“生命的重量”、福州的话题作文“滴水之恩”,还有几个省市的中考作文,都明确要求写记叙文。综观这些地区的考场记叙文,不少考生普遍陷入了引用一个书上或道听途说的小故事,然后加自己的一点感悟的模式,“聪明”的顶多将故事的主人公换成自己或同学,或者借用两个小故事,内容更丰富一些。即使是写自己生活的,构思也往往落入“起因——经过——结果”的平铺直叙的窠臼当中,使读者产生“看到开头,就不需要看结尾”的消极阅读心理。重庆的命题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有不少考生都写了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自救,但很多作文看了开头,你就基本能猜出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文章的结尾了。甘肃金昌的命题作文《有这样一种声音》,如果采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开头,一定会异常有吸引力,可偏偏有不少考生娓娓地叙述故事的由来,让人丧失了阅读的欲望。扬州的命题作文《回家》,一考生详细地记叙了离家3年的父亲的暑假回家计划,即按“春节回家一遇雪被阻——终于回家”的思路行文。但如果能将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放在开头,以倒叙或插叙的形式进行构思,故事情节一定会显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无疑会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可以说,生活处处有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会产生。只要你留意生活中的矛盾,在作文中如实地表现,文章情节就一定会顾盼生姿。2008年宜昌的命题作文《我的季节我做主》,一考生记叙了一只马蜂窜入教室后的经过:同学们惊惶失措,纷纷加入追打马蜂的行列,老师突然介入,再次掀起波澜,最后老师终于打死马蜂。即使不采用倒叙,整个事件也充满悬念,但考生却一板一眼地进行叙述,最终使如此精彩的故事变得索然无味。
  在记叙文的情节设置上,我们就应该追求“文似看山不似平”的效果。构思中,别出心裁地制造一些出人意料的突变情节,就可以使文章情节展现出腾挪跌宕、波澜起伏的魅力,在短短的600字中,就能给人柳暗花 明、曲径通幽之感,从而激发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能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兴波,激起人阅读心理的落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面对作文题,不妨先问问自己,是采用倒叙、插叙,还是运用误会法,推迟亮出底牌?多思考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一定能找到产生波澜美的办法。
  
  忽视过渡照应,难于理解
  
  过河要架桥,写文章也是如此。可以说。过渡就如同文章上下文的桥梁,离开了必要的过渡,段落与段落之间就会脱节;而过渡巧妙,则能使文章结构完整、周密。一般说来,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在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在由议入叙、由叙转议的变换处,在倒叙、插叙的起讫处,都必须要有过渡,否则就会造成文章思路不连贯,行文不通畅,情节突兀、生硬,令人费解。还有一些考场作文,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就没有着落了,在后面出现的内容又不见前面有所铺垫,让人摸不着头脑。2008年四川中考作文《让世界充满爱》,一考生采用小标题构思,第一、第二个标题分别是“那一刻,地动山摇”和“中国兄弟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在这两个标题之间就因为缺少必要的过渡,而使上下段的衔接显得非常生硬。湖北宜昌的中考作文《我的季节我做主》,一考生在前面叙述了自己与母亲关于“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讨论后就再没了下文,让人匪夷所思。山东潍坊的中考作文《画一扇窗给自己》,一考生写了妈妈因为“我”学习绘画逃课而给了我“一巴掌”,让“我”学会了诚信,并真正爱上了美术的故事,作文在立意、选材、语言等方面都表现尚佳,但在作文的关键处,如叙事之后和结尾处,都缺少一些画龙点睛性的议论语句,使得主题不够鲜明。
  要让文章层次分明,可用“一线串珠法”,用一条线索贯穿起相关材料;可用“回环反复法”,在文中反复使用同一句话或同一段落;可用“亦问亦答法”,用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还可用“三水并流法”,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将几件事或几个侧面围绕一个主题并列或交错展开;可用“波澜起伏法”,通过设置悬念、巧合或抑扬转换等方式展开情节……这些多姿多彩的结构形式,如能与相应的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一定能使你的作文别有情趣,美不胜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