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体书法谈 五

 顾绍骅 2015-07-15
1、 与传统审美相悖的书法艺术
八十年代初,中国书法随着“文革”的结束而复兴,一时间,“百花齐放”的蓬勃景象在神州大地呈现出来;又因改革开放,社会的“一切”,无不围绕着经济工作——赚钱,这个重中之重的“目标”去发生、发展;故,浮躁、急功近利、以次充好,制假等已泛滥至各行各业,书坛也当然不例外;并有这样一种思潮——“一个现代社会的书家,无论你再怎幺努力,也超不过(书圣)王羲之,索性反过头来不必思考传统的审美观念,追求另一种的变异——“松散式”、“稚童体”……;不管人们是否接受,这些形式毕竟展示在我们眼前了……
                                                                             
 
 
 

                                               (图片二十三到二十六)  当代“松散式”、“稚童体”隶书、行书等             
 
                       
 
                                          (图片二十八、九)  当代“松散式”、“稚童体”隶书、行书等


2、 我认为是有所创新的“破体书法”
“世界上有多少艺术家,就有多少种素描与色彩。”——奥古斯特·罗丹(法国)突破中和之规,于某一方面大刀阔斧地探索,亦不失为一种书学之径。不过,这是一条险径,是否会坠入魔道,关键在于能否把握艺术的本质,是否具有浓厚的艺术功底。这种对常规的突破是一种继承中的突破,虽有异常规,而不失其本。赵佶的瘦金体工整闲雅虽外露筋骨,却不失腴润、挺劲;杨维桢虽入任不羁,奇怪百出,却步履自高,不失法度;金冬心虽用笔方扁,秉性外露,却真率质朴,不失厚古之气。赵之谦的篆、隶用笔,金农的“漆书”。我们要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在对传统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别具慧眼,找准突破口,渐次演化成一种与古人不相上下的独特风格。
所谓“破”字,在此有二义也;其一曰:“碎”也,乃“不完整”;另一为“超出”之意也。即,“破体书法”是多种书体同存于一幅书法作品中的意思。“破体”二字《书法小辞典》(谢德萍、孙敦秀、杨增权等著,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解做:“1、旧时指不合正体的‘俗字’或音义相同构成不同的异体字等。”2、行书的变体。晋书法机家王献之改变字体,别具新法,创造了变体的行书,被称为‘破体’。宋陈思《书苑菁华》中说:“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
“破体书法”分有以下三种:小破体、大破体、全破体。1、“小破体”是三种书体以内的“破体书法”作品(给人清新、秀美的感觉)。
 
 

                                                               
             (图片二十七)急就章                       
 
 
 

         (图片三十) 郑燮《自书诗》
 
 
(图片三十一)  颜真卿《裴将军诗》
2、“大破体”是四种书体以上的“破体书法”作品;(给人一种:观其貌,有如文章、音乐之“抑扬顿挫”之感;谋篇布局又似“鹅卵石”铺地——错落有致之韵;在气势上,又散而不乱,整体上看又如“行云流水”般的畅快)。3、“全破体”是字字皆为“破体书法”。(“全破体”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创作“破体书法”,我以为:这需要书者文、史学功底好;真、草、篆、隶、行俱精(碑帖学知识深厚——理解性的博览群碑、帖);书法史清晰、了解等文化素养;笔者不才,但朝着“前方”努力实践之。至于人们是否接纳,那么“是非功过,只待后人评说”。
           
   
 
(图片三十二) 顾绍骅破体书法1      (图片三十三) 顾绍骅破体书法2


·本文参考的文献:1、《中国书画鉴赏辞典》;2、《贴学举要》;3、《书学史》;4、《中国书法》;5、《书法》;6、《中国书画报》;7、《中国书法史》中国书协书培中心著;8、《篆书、草书、行书、隶书、楷书》中国书协书培中心著;9《书法小辞典》谢德萍、孙敦秀、杨增权等著10、《书法艺术史话》卞春和、陈汝春著。         作于2005年5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