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禅宗故事。弟子问师父:世人年华相差无几,为什么有的人心大,有的人心小呢?师父莞尔一笑:“把眼睛闭上,用你的心造一座城市,然后讲来给我听。”弟子闭上眼睛,想啊想,想出了一座巨大的城池,宫墙万仞,城河深深,街巷曲折,亭台楼榭,不一而足……他想了宏大深邃一座城,一处处向师父娓娓道来。师父听完,不动声色:“再用你的心给我造一根毫毛。”弟子又闭上眼睛,细细地造了一根毫毛。睁开眼睛,师父问他:“刚才你跟我讲了那么大的一座城池,完全是用自己的心造出来的吗?”弟子说:“当然了,并没有别人帮我。”师父又问:“那你又造了那么小一根毫毛,也用了你全部的心吗?”弟子回答:“当然是全部。造一根毫毛,也分不出心想别的。” 话一说出口,弟子顿悟了。原来,人心真有大小之分。人心的大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考量,而是讲求“心之所寄”——你将心倾注在多大的事情之上。如果你的一生想要修城建池,心里装的就会是:几年修桥,几年造房,几年铺路……一直建立,一直在路上。你的心因之无比辽阔,小沟小坎不在话下。当然,你的一生也可以为朋友间的几句口角牵绊,为一级工资、一级职称而忧心……这些事情就像那根毫毛,一样可以遮蔽你的全心。 人的一生就像下围棋。空荡荡一张棋盘,你的子打在天元上,或者挂在边角头,想打在哪儿都行。而初学者总是从卷羊头开始,人家捻你一个子,你还人家一个子,囿于方寸之间。好的棋师会教给弟子一种布局的眼光,棋子尽可能挂得远一点,大一些。即使一个角被围死了,其他的眼还可以做活。 学棋的人不是学规则,而是学布局。读书治学也不在乎学科知识,而是习得人格气象。人心有大小,能量有强弱。为人生谋篇布局,酝酿一颗天地之心。 国学小站 “黑白演绎如世事,纹枰对弈悟人生。”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就有了“棋如世事”和“人生如棋”的说法。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毫无变化。棋子除黑白为对,以分二方外,所有棋子没有区别,无谁大谁小,无分工,不知性能。可一落到棋盘上,突然活起来,都在谋在杀,一着能使通盘皆活,或满盘皆输,变幻莫测,不可端倪。 布局时“引而不发”,超脱中埋伏着经营。下子时“和光同尘”,齐物里隐藏着机锋。 本文选自 于丹著《有梦不觉人生寒》,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原文】购买此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