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商报20周年 看世间万象(二)

 浪木听涛 2015-07-15

华商报20周年 看世间万象(二)

2015年是华商报20周年生日。20年,伴随着几乎一代人的成长,摄影记者们的镜头里亦是喜怒哀乐、苦辣酸甜。贴近、再贴近是摄影记者的箴言,坚守真实是摄影记者的底线。新闻摄影记者永远走在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下一张”。图集收集了历年来部分获奖摄影作品,取名《光荣与梦想》,见证中国2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的变化。

《“我摸到了兵马俑!”》

“我摸到了兵马俑,实现了我一辈子的愿望!”“我以前来过兵马俑,但不知道兵马俑是什么样子!”“今天摸到了兵马俑,我为生活在西安而自豪!”“这个兵马俑手里还可以握东西!”2004年12月2日,当30名盲人在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修复坑里摸到兵马俑时,他们激动得心情溢于言表,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摄

《关中弱狗撵兔》(组照之一)

《城墙婚礼》

2004年4月24日,古老的西安城墙和几十万西安市民共同见证了30对新人的幸福。“首届城墙婚礼”在此举行。

华商报记者 王智 摄

《女大学生裸体接受记者采访》

2011年1月6日,北京。“好吧,我开始采访,你现在很坦然吗?”灯光下的苏紫紫问。“说句实话,很忐忑,不知如何面对。”阴影里男记者回答。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提问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二年级学生苏紫紫,她一丝不挂坦然坐在鱼缸前。按照苏紫紫的要求,来到现场采访的8家媒体记者,必须逐一坐在她的面前接受访谈,并由她的摄影师拍摄记录。

华商报记者 张宏伟 摄

《世园与“我们”》组照之六:水映宝塔 光耀长安

2011年4月14日晚,西安世园会园区。一场与光、影、宝塔、水有关的视觉盛宴悄然上演。长安塔前,塔影如梦幻塔前人留恋,水在舞动,观者的身躯也犹如舞蹈一般。舞动的喷泉与灵动的音乐结合,不时变换着舞姿和颜色,让观者赞叹连连。塔畔湖面,微风轻拂长安塔细碎的倒影,将夜色里长安塔的梦幻之美一圈圈荡漾到每一个角落??

华商报记者 黄利健 摄

《云南外援矿泉水瓶砸观众》

《拿什么比明天》

2007年2月1日,陕西省镇安县张家乡营胜村。9岁的程婷父母在外打工4年没回过家,孩子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华商报记者 胡国庆 摄

《俄教练西安驯马》

2010年9月15日,西安市南三环一驯马场,秋老虎依然炙烤着大地,躲在树荫下的人也汗流浃背。“阿日鲁(俄语"鞠躬")----阿日鲁------”狭小的训练场里,来自俄罗斯的驯马师阿列克吐努别科夫(左一)和徒弟谢尔盖(右一)的呼喊声伴随着马匹的嘶鸣声此起彼伏。他们要让这匹白马“踏雪”后蹄半蹲,而“踏雪”不明就里奋力反抗着,口中嘶鸣、蹄下尘土飞扬。据《山海经》、《全唐诗》等记载的唐代宫廷舞马技艺,于千年之前的安史之乱后消失!为了恢复这种消失的舞马技艺,西安一批爱马之人,他们不惜重金从国外引进良马,而且还请来了俄罗斯的“洋教练”。

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摄

《终南隐士》(组照之一)

中国隐逸修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位于中国中部的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隐修胜地。绵延的群山和适宜的气候为修行者提供了过山居生活的条件。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磻溪谷中隐居,其后便有了“终南捷径”一说。目前在终南山中隐居者多达5000人,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是什么力量促使着一些人能置身世外,深山中隐居?他们隐居的方式是什么样子?带着一系列疑惑,从2004年开始,10年间我一次次的走进这个特殊的隐秘群体。

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摄

《玉树地震----抢救生命》( 组照之一)

2010年4月16日早晨,玉树地震发生已经整整48个小时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胜利路综合贸易市场废墟上,生命探测仪探出,被困的藏族女孩次乃拥青还活着!经过4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抢救,女孩成功获救。

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摄

《玉树痛别亲人》

2010年4月17日,在玉树结古镇扎西大通路西侧的山坡上,20岁的贡嘎正在安慰哭泣的妻子卓嘎。卓嘎的姨娘在4.14地震中遇难,按照当地习俗,卓嘎姨娘的遗体连同其他遇难者遗体一起火化。

华商报记者 张宏伟 摄

《拉萨夜巡》

2008年4月1日凌晨4:10,在拉萨市大昭寺广场前的朵森格北路上,一队武警战士正在巡逻。“314”事件后,拉萨已经基本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华商报记者 张宏伟 摄

《枪口下的伊拉克难民》

2003年3月28日,在伊拉克南部塞弗万小镇,裹着黑纱的阿拉伯妇女在荷枪英国士兵的注视下,去领取科威特人道主义援助车队送来的水和食品。经过10余年的制裁和战乱,伊拉克生活物资极为匮乏。

华商报记者 张宏伟 摄

《手术中的默哀》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设在汶川县城的第三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医务人员一边抢救伤员,一边向“5.12”地震中的罹难者默哀。

华商报记者 胡国庆 摄

《河南陕县矿难奇迹:69人全部获救》

2007年7月29日8时40分左右,河南陕县支建煤矿东风井因暴雨引发地面洪水,导致井下被淹,矿方立即组织井下人员撤离,但该班下井的102人中,有33人及时升井,其它69人被困井下。8月1日中午11时38分,首位被救矿工升井;12时54分,最后一名被困矿工被搀出矿井,无一人受伤。69名矿工被困75小时后全部获救,创造了中国矿难史上的奇迹!

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摄

《招待所里的临时产房》

2006年6月6日。西安火车站东侧铁盾第三招待所内,一住宿在这里的四川籍妇女,在她老公去叫救护车的时候,突然跪在招待所大厅生产,闻讯而来的人们帮助他接生。

华商报记者 李杰 摄

《西安“11.14”大爆炸》(组照之一)

2011年11月14日7时37分,西安市科创路与太白南路丁字路口嘉天国际公寓一楼樊家肉夹馍店,由于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炸,巨大的冲击波伤及路上行人和门前公交车站侯车人员。事故造成10人死亡,32人受伤。

华商报记者 闫文青 摄

《拒绝救助 他从28米高空跳下》

“不要跳!老乡,你没有病!不要跳??”在解救人员的呼唤声中,在地面数百人的劝告声中,在28米高的11万伏高压输电线铁塔上的青年男子还是缓缓地站起了身,在说了一句“我要下了”之后,纵身跳下,坠落地面。2005年9月18日11时13分,在西安市南二环长安路立交桥西,怀疑自己患有艾滋病的男子拒绝营救跳塔身亡。

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

《地震来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四川省汶川8级大地震波及西安。2:31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附近的西安音唱幼儿教育中心的园长赵女士,带头紧急将30多名正午睡的孩子紧急撤离室外。

华商报记者 李杰 摄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