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云阳:参同契阐幽(上篇养性卷)

 独步院 2015-07-15

参同契阐幽(上篇 养性卷)

 

 朱云阳著

 

 

上  篇(中 养性卷)

 

    中卷言养性,共计三章,乃上篇之中也。

 

    此卷专言养性,而御政伏食已寓其中。盖先天祖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出中黄,为万化之主宰。举性则命在其中,举养性则元精元气併归元神之中矣。知而养之,方契黄帝老子虚无自然大道。故末篇又称黄老养性。

 

 

炼己立基章第六

 

    此章言炼己立基,在乎得一,乃养性之初功也。

 

    (一)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

 

    此节言炼己之初基也。

 

    首卷御政诸章,但敷陈乾坤坎离、造化法象,到此方直指炼己工夫,示人以入手处。吕祖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张紫阳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炼己即养己也,即离中己土,为性根之所寄。只因先天底乾性转作后天之离,元神翻作识神,心中阴气刻刻流转,易失而难持,不得坎中先天至阳之炁以制之。然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若非至虚守静之功,安得穷源返本哉。故曰内以养己,安静虚无。

 

    生身受炁之初,本来一点灵明,人人具足。只因后天用事,根寄于尘,尘转为识,日逐向外驰求,未免背觉合尘,认奴作主。故必须时刻收视返听,一点灵明自然隐而不露,深藏若虚。从此默然内照,方知四大假合之躯,总归幻泡,当下便得解脱矣。故曰原本隐明,内照形躯。

 

    兑为口,系一身出入之门户。凡元气漏泄处悉谓之兑,而总持于方寸之窍。《黄庭经》云,方寸之中谨盖藏,即闭塞之意也。即此方寸中间,有一点至灵之物,为生生化化之根株。故曰灵株筑固者,不漏不摇也。

 

    三光,在天为日月斗。在人,离以应日,坎以应月,天心在中,以应斗枢,一坎一离,南北会合。反闻内照,真人潜于深渊;塞兑固守,元珠得于罔象。如此则天心寂然不动,而炼己之功就矣。故曰三光陆沉,温养子珠。

 

    然本来一点灵光,倏有倏无,非近非远,只在目前,人却不识,索之身内不得,索之身外又不得。故曰视之不见,近而易求。

 

   (二)

 

     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此节言炼己之功,在乎一也。

 

    《度人经》云,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可见中黄丹扃,为万化统会之地,譬若北辰居所,众星自拱。学道之士,从此温养子珠,勿忘勿助。久之神明自生,渐渐四通八达,身中九窍百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穿透。自然光润和泽,感而毕通。即《易》所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也。故曰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

 

    丹道有初有终,有本有末。初者炼己,下手之功;终者入室,了手之事。初如木之有干,本也;终如木之有标,末也。然须知最初下手一步,便是末后了手一步。所谓“但得本,莫愁末”也。初基一步,便踏着正路,从此循序渐进,修持之功自然节节相应。原始可以要终,即本可以该末矣。故曰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

 

    然则,孰为初孰为本,要在一者而已。未生以前,惟得一则成人;有生以后,能抱一即成丹。盖一生二,二生二,三生万物,顺去生人生物者,此一也。而三返二,二返一,一返虚无,逆来成圣成仙者,亦此一也。太上云,得其一,万事毕。又曰谷神不死,是谓元牝。谷神至虚而至灵,其妙生生不已。从生生不已处,分出元牝。其体则一,其用则两。

 

    秘在掩蔽二字。掩者,掩其元门;蔽者,蔽其牝户。若非一者,在中岂能掩蔽。然非掩蔽于外,亦不成其为一。此中窍妙,非得真师指授,纵饶慧过颜闵,莫能强猜,况世间凡夫乎。故曰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所云黄中,是指出祖窍之中;所云一者,是指出祖窍之一。知中则知窍,知一则知窍中之妙;知窍中之妙,便知本来祖性,便知守中抱一。是养性第一步工夫。

 

 

两窍互用章第七

 

    此章直指坎离两窍之用,为金丹关键也。

 

   (一)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明居。此两孔穴法,金炁亦相胥。

 

 

    此节指两窍之妙用也。

 

    大道非一不神,非两不化。上章云,一者以掩闭,即明示人以得一矣。然而掩蔽之妙,其体则存乎一,其用不离乎两。盖金丹妙用,只在后天坎离。坎离妙用,不出先天乾坤。究竟只是性命二字。

 

    性者,先天一点灵光,真空之体也。其体圆成周遍,不减不增,在天为资始之乾元,在人便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故名上德。此中本无一物,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若从意根下卜度推求,便失之万里。盖性本天然,莫容拟议,直是觅即不得。故曰上德无为,不以察求。

 

    命者,先天一点祖炁,妙有之用也。其用枢纽三才,括囊万化,在天为资生之坤元,在人便是?地一声时立命之根,故名下德。其中元炁周流,潜天潜地,变现无方。若向一色边沉空守寂,便堕在毒海。盖命属有作,不落顽空,一息不运即死。故曰下德为之,其用不休。

 

    上闭则称有者,坤入乾而成离也。先天之乾,本是上德,只因坤中一阴上升乾家,阳炁从外而闭之,所谓“至阴肃肃,出乎天者”也。乾中得此一阴,性转为命,感而遂通,遂成有为之下德矣。人但知离体中虚,便认作真空,不知这一点虚处,正是真空中妙有,唤作无中有。

 

    下闭则称无者,乾入坤而成坎也。先天之坤,本是下德,只因乾中一阳下降坤家,阴炁亦从外而闭之,所谓“至阳赫赫,发乎地者”也。坤中得此一阳,命转为性,寂然不动,依然无为之上德矣。人但知坎体中实,便认作妙有,不知这一点实处,正是妙有中真空,唤作有中无。

 

    坤中既受乾炁,还以此点真阳上归于乾,是谓反本还原,归根复命。自是先天神室中,产出一点鄞鄂,是为万劫不坏之元神。故曰无者以奉上,上有神明居。

 

    神明之妙,固全在中黄正位,然非坎中真金之精上升,离中真水之炁下降,有无互入,两者交通成和,神明亦何自而生耶。故曰此两孔穴法,金炁亦相胥。两孔穴,即坎离两用之窍妙,所谓元牝之门,世莫知者也。

 

 

    (二)

 

    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阴阳之始,元含黄芽。五金之主,北方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玉,外为狂夫。

 

    此章直指水中之金,为先天丹母也。

 

    承上言,所谓神明者,亦非自然而来,须有一假作用,其作用全在知白守黑。知白守黑者,白即坎中真金,黑即离中真水。人能洞彻真空,静存妙有,一点神明自然从虚无中生出。《心印经》所谓“存无守有,顷刻而成”也。

 

    魏公又恐人不识金丹原本,故重提之曰,白者金精,黑者水基。言此白者,非有形之金,乃空劫中虚无元性也。元性本纯白无染,便是未生以前乾元面目,即所云上德也。白者,即非金之精乎?黑者,非行地之水,乃虚无中所生之一炁也。一炁本鸿濛未分,便是?地一声以后坤元根基。即所云下德也。黑者,岂非水之基乎?

 

    先天金性,即浑成大道,尚无一之可名。及乎道既生一,露出端倪,便称天一之水,是为道之枢机,而金性藏于其中矣。故曰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最初一点真水,中藏真金,为元炁生生之根本,故曰阴阳之始,元含黄芽。黄芽者,取水中藏金之象,指先天一炁而言也。

 

    先天一炁,正是乾家金精,能总持万化,为后天五行生成之真宰,而深藏北极太渊之中。故曰五金之主,北方河车。五金者,借外炼银铅砂汞土,以喻身中五行之精。

 

    即此一物,以其外之纯黑也,故象铅。以其黑中含白也,故又有金华之象。譬若有人外被褐而内怀玉,外若狂夫,中藏圣哲,岂非神明不测者乎。此言真铅之别于凡铅也。

 

    苟能知白守黑,则神明自来矣。金丹妙用,只在水中之金。此段特显其法象。《入药镜》云,水乡铅只一味。《悟真篇》云,黑中有白为丹母。此之谓也。

 

 

 

   (三)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退而分布,各守境隅。採之类白,造之则朱。炼为表卫,白里真居。

 

 

    此节重指金水两窍之用,併两而归一也。

 

    上节合言水中金,此又分言金水两体。金精本能生水,水之母也。乾中真金,隐在坤水包络中,故曰母隐子胎。即上文所云,下闭则称无也。

 

    水本金之所生,金之子也。坤中真水,藏在乾金匡廓内,故曰子藏母胞。即上文所云,上闭则称有。

 

    金水互用,便是两弦之炁,两畔同升合为一,而真人出其中矣。真人存于中宫,非有非无,灵妙不测。故曰真人至妙,若有若无。

 

    仿佛太渊者,真人潜深渊也。乍沉乍浮者,浮游守规中也。金水交会之际,同在中央。及既交而退,真人处中,两者依旧分布上下,一南一北,各守境隅矣。

 

    其初採取北方坎中之金,本来一片纯白,及至煆(xiā)以南方离中真火,然后赫然发光。岂非採之类白,造之则朱乎?

 

    然此一点真种,非有非无,本质极其微妙,须赖中黄坤母,环卫而乳哺之,方得安居神室,不动不摇。故曰炼为表卫,白里真居。

 

    此段言併两归一,乃药物入炉之象。即上所云,无者以奉上,上有神明居。

 

 

   (四)

 

    方圆径寸,混而相拘。先天地生,巍巍尊高。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御密固,遏绝奸邪。曲阁相连,以戒不虞。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炁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此节特显炉鼎法象,而火候即在其中。

 

    中黄神室之中,不过径寸,圆以象天,方以象地,中有真人居之,混混沌沌如鸡子。《黄庭经》云“方圆一寸处此中”是也。故曰方圆径寸,混而相拘。

 

    径寸之地,即元关也。元关一窍,大包六合,细入微尘。未有天地,先有此窍,号为天中之天,内藏元始祖炁。岂非先天地生,巍巍尊高者乎?

 

    此窍当天地正中,左右分两仪,上下定三才,左通元门,右达牝户,上透天关,下透地轴,八面玲珑,有如蓬岛之壶。岂非旁有垣阙,状似蓬壶者乎?

 

    环匝关闭,四通踟蹰者,深根固蒂,牢镇八门,令内者不出也。守御密固,遏绝奸佞者,收视返听,屏除一切,令外者不入也。灵窍相通,本无障碍,然必防危虑险。故曰曲阁相连,以戒不虞。

 

    定中廻光,本无间断,又必优游自然。故曰,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室中元始祖炁,人人具足,本来洋溢充满,但人自不能久留耳。故曰神炁满室,莫之能留。

 

    真人既安处神室,必须时时相顾、刻刻相守。若一刻不守,便恐致亡失之患。故曰守之者昌,失之者亡。惟是一动一静,不敢自由,直与神室中真人呼吸相应。彼动则与之俱动,彼静则与之俱静,彼休息则与之俱休息,勿助勿忘,绵绵若存,火候才得圆足。故曰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此段言炉鼎之象,而兼温养之功。即上文所云,金炁相胥之作用也。

 

    此章首揭出有无两用之窍是真炉鼎,次别金水二炁之用是真药物,末了更示人以温养防护之功是真火候。金丹关键,已全具此中,不可忽过。

 

 

明辨邪正章第八

 

    此章历指旁门之谬,以分别邪正也。

 

    欲知大道之是,当先究旁门之非。旁门种种邪谬,不可枚举,姑约略而计之。

 

 

    (一)

 

     是非历脏法,内观有所思。

 

    此内观五脏,着于存想之旁门。

 

    履罡步斗宿,六甲次日辰。

 

    此履罡步斗,泥于符术之旁门。

 

    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

 

    此九浅一深,採阴补阳之旁门。

 

    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

 

    此吞服外气,吐故纳新之旁门。

 

    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

 

    此搬精运气,长坐不卧之旁门。

 

    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

 

    以上五种旁门,俱是求之身内者。种种捏怪,勉强行持,究其流弊,至于身体疲倦,精神恍惚,周身之百脉,势必奔逸散驰,而无一刻清宁澄湛之时。求之身内者,其恶验如此。

 

    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梦寐感慨之。

 

    此祭炼鬼物入梦现形之旁门。

 

    心观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以上一种旁门,是求之身外者。初时朝暮祭祀,妄冀鬼物救助,益算延年。不知反为鬼物所凭,流入阴魔邪术。既而或遭魔难,或遘奇疾。本欲长生,反夭厥命,腐露形骸,为世俗之所耻笑矣。求之身外者,其恶验又如此。

 

    章首是非二字,直贯到底,言金丹大道,全在养性,非是此等旁门可得而混入也。养性工夫,即在前两章中。旁门反之,故招种种恶验。

 

 

    (二)

    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此段结言旁门之背道也。

 

    金丹大道,莫过养性,原本黄帝老子虚无自然宗旨。故《阴符》《道德》两经,直指尽性尽命最上一乘法门,与三圣作《易》同一枢机。世人不悟,往往流入旁门,动辄千差万别,悖逆之极,全失其枢机矣。

 

    以上所列五六种,或求之身内,或求之身外,只是略举一隅。引而伸之,千条有绪,可以类推。大约非黄老复命归根之功,即非黄老九宫洞房之奥。此辈甘堕旁蹊,如却行求前,徒费曲折耳。

 

    明眼之士,亟发信心,参礼真师,穷取性命根源,本来面目。倘能于片言之下洞彻宗旨,方知本来一条平坦道路,人人可得,而由再加向上工夫,勤行伏炼,庶乎脱旁蹊,而超彼岸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