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于1930年首次进入人类视野,是一颗处于太阳系边缘的小天体,直径仅为月球的三分之二,曾被当作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06年对大行星重新定义,冥王星“惨遭降级”为矮行星。 可怜的Pluto…… 而就在昨天(北京时间7月14日19时50分),“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器成功从距冥王星12500千米处飞掠,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它们虽然相聚不久,却马上就要分别…… 故事要从1930年说起。
冥王星(Pluto)于1930年2月18日由克莱德·汤博根据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的计算发现。它靠近太阳系最寒冷的边缘,与太阳平均距离59亿千米,表面温度在-220℃以下。冥王星曾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直径只有2300千米左右,比月球还小。
冥王星的公转周期为247.68年。在新视野号接近之前,冥王星的最佳照片来自哈勃望远镜。 2006年1月19日,新视野号发射。值得一提的是,新视野号上搭载着一盎司的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骨灰。 为了探测这颗神秘的冰冷星球,2006年1月19日,新视野号探测器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但略为悲剧的是,新视野号启程后的同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就将冥王星踢出了太阳系九大行星行列,并且将其降级为矮行星。
新视野号是人类至今发射过最快速的太空船,发射后9小时即越过月球(人类第一次登月时,从火箭点火升空到着陆月球用了4天多时间 )。1年后新视野号成功飞越木星,并借木星引力提速,被木星“抛”向冥王星。
飞过木星后的8年航行时间里,新视野号继续星际旅行,它跨越了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旅程中,新视野号多数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以节省燃料(其动力来自一台核能电池),美国航天局定期把它叫醒一次,对它进行检查和调试,修正飞行轨道……一切都为接近冥王星做准备。 2014年12月7日,独自飞行了近9年之久的“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飞行器,从沉睡中被唤醒。随后飞行器操控主管爱丽丝·鲍曼证实确认,“新视野号很健康,安静地在深空中漫游,此时它的旅程已接近尾声。”这也意味着冥王星探测任务顺利拉开了帷幕。 2015年4月,新视野号上的“长距离勘测成像仪”(LORRI)拍摄到了冥王星,还只是一个看不清的小光点。距离“约会”时间还有90天。
这是1930年冥王星刚刚被发现时的照片,和2015年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过冥王星时拍摄照片的对比,人类85年的进步,让一个遥远的小光点变成了清晰的近景图。
十年等一回 等一回啊 十年等一回 我无悔啊 是谁在耳边 说 爱我永不变 只为这一句 断肠也无怨 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戳视频,看星际旅行指南: 冥王星与其它天体
综合腾讯新闻、NASA中文、微博 编辑丨Johnny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