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

 蓝如兰 2015-07-15


记得刚开始学习盆景的时候,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盆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那么,源于自然的盆景,怎样才能高于自然呢?我的老师给了我答案:盆景之所以高于自然,是因为它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保留了自然界树木美的一面,而摒弃了它杂乱无章、影响美观的另一面,是故高于自然。而我这里要说的松树雕刻,正是这样一种去粗存精、化丑为美的创作过程。

如果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古树,便能轻易发觉,但凡古树,身上大多都有疤、结、洞、穴。这些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岁月刻在树身上的痕迹,是年份久远的标志。它们并不丑陋,相反,它们很美,如断臂维纳斯一样,是一种残缺的自然美。但是,现在松柏类山采素材中大都存在的人工锯断面或断头,倒是影响美的因素。雕刻,便能在此时起到作用。它能够去除这些人工痕迹,化丑为美。

下面就谈谈我对松树雕刻的粗浅认识。

首先,松树雕刻与柏树雕刻不一样。在柏树中,舍利的看点所占比重一般较大。而松与柏木质不同,松树舍利的看点不像柏树那样大,起些点缀作用就可以了。所以,对于松树来说,舍利不在多,而在于局部表现是否恰到好处,因此枯干与疤痕的取舍章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雕刻时作者必须明确,不要单纯为了雕刻而雕刻,要根据树势、树形等情况综合考虑舍利的取舍,不能为了局部而忽略整体,要让局部为整体服务。松树雕刻的取舍只有配合树势、树形,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审视树势、树形之后再动手。

第三,就是关于锯断面的处理。长的锯断面可酌情取舍长短,短的要做到破平立异,凹凸有致。雕刻时要顺其纹理,尽量不留刀痕,塑造宛如自然造化形成断裂的痕迹(图1~4)。自然断裂的痕迹并无固定形状,但亦有其自然规律可循。所以关于雕刻成什么形状的问题,我们应结合审美,遵自然造化之理,待到胸中有数便可信手挥洒,使之错落有致,高低对比,不可刻意为之。在繁杂情况下取舍时还应考虑主次关系,让局部服务于整体,而不是单独存在(图5~8)。创面边缘可处理成不规则形状,不宜太圆太规整,否则就显得呆板生硬,有失自然。另外疤结应尽量缩小,以便日后愈合(图9~10)。造型也不可随意而为,应考虑到伤口愈合后的情况。

总之,雕刻是一种创作手法。它不但需要掌握熟练的技能,更需要练就能把握自然美和创造自然美的眼光,二者兼备,方可驾轻就熟。


 

图1 这个截锯断面为早期人工所为,断面较大,人工锯痕明显。这类断头的木质纹路中带有旋转的成分,雕刻时应抓住这个弯曲变化的特点,突出线条走势进行刻化表现


图2 雕刻后断面自然,突出了木质纹路,断面与边缘的衔接合乎自然伤残形态,待几年后创口愈合,几乎看不出是人工所为


图3 此截锯断面位于两干分歧处,这种情况在山采素材中比较常见。雕刻时在处理创面大小问题上应注意树干有皮部分的宽窄,尽量保留有皮部分的宽度


图4 雕刻后,树干过渡比例顺畅,断面自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树干因大风折断,又经多年风化后,是否就是这种形态


图5 枯枝及锯断面繁多且杂乱,直接影响树干的线条。处理这种繁杂的情况应果断地取舍,在雕刻时应釆取去粗存精、以巧去拙、以少胜多的手法,并兼顾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图6 雕刻后一改从前杂乱无章的面貌,舍利生动活泼,有高低,有呼应,树干线条一目了然


图7 这个断面较大,是人工截锯所致,严重影响了树的观赏效果。雕刻时应顺其木质纹理,破平立异,深浅有度,创口边缘切不可成规则的圆形,要达到自然而然、符合常理的效果


图8  雕刻完成后,人工锯断面已经去除,舍利形象自然,有深有浅,有凸有凹,创口边缘呈不规则形状,待边缘愈合后苍古的疤结会更耐看


图9 残枝断头繁多,形象较乱,或交叉或拥挤,中间较长的枯干长约25厘米,与树势相悖,应果断收短,其余断头可根据树势及树形需要酌情取舍,有弯曲变化的注意抓住其特征来表现


图10 艺术眼光加雕刻技能会改变一棵树的质量。操作完成后舍利形象惟妙惟肖,左右呼应,栩栩如生,将来经风化后的效果一定会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