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机智地避开智能硬件的那些坑

 趣味科技 2020-08-25

很火的智能硬件与很难的创业

自从李克强总理亲自去中关村创业大街为创业者们加油打气之后,如今只要说你是做智能硬件创业的,小伙伴们大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不过这也难怪,在国家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环境下,手握重金的投资机构正在争相寻找下一个“风口上的猪”,有着无限可能的硬创团队一下子成为了花团锦簇的香饽饽。于是在许多人眼里,不用多久你就可以融资配股,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哇,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不过俗话说得好:“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最近京东在JD+智能奶茶馆举办了一场智能硬件产业链研讨会,来自几家硬创团队小伙伴的经验分享就让我深有感触。智能硬件的创业过程,其实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一手掌握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环节。而在智能硬件的创业之路上,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让创客们折戟沉沙的大坑。

供应链:硬创团队永远的痛

对于智能硬件创业团队来说,供应链可以说是一个避不开的痛点,因为所有的硬创团队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供应链方面的问题或是瓶颈。据统计,有60%以上的硬创团队会因为供应链的问题而导致跳票,甚至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很多时候,创业团队原本预期三个月就可以交货开售,但实际结果却有可能拖延了一年以上。这是因为表面看上去功能非常简单的一款智能硬件产品,其诞生过程却并不简单。

一款智能硬件产品从设想到诞生,需要经历产品设计、生产规划、产品开发、联络资源、样品开模、部署时间、量产规划、备货备料、合作沟通、产品测试、安全认证、资金众筹、营销推广、渠道销售……等极其冗长的过程,而中间任何一个细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产品跳票甚至是半途而废。

举个例子,某硬创团队设计了一款智能手环,即使上游芯片厂商已经为其提供了可参考的公版,但是在细节搭配方面,譬如说搭配蓝牙还是Wi-Fi,是要ABG还是要蓝牙4.0、3.0规格,这些都是非常细致的问题。往往一个考虑不甚周详的细节搭配,就会影响应用功能或者控制不住产品功耗,进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再比方说,某智能硬件产品一共设计了100个零件,现在99个零件都已经备好,但就差1个零件,你也根本无法出货。因为供应链上的某一个小问题,而导致产品拖延很长时间甚至跳票的,在圈内可以说比比皆是。

硬创团队最常见的那些坑

那么对于硬创团队来说,供应链上都有哪些最常见的坑呢?我们不妨来细数一下。

1、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设计和制造智能硬件的过程中,因为供应链的变化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常常都会逼迫硬创团队不得不对最初的设计或者结构做出改变。而这中间的任何一项改动,往往都会对产品最终推出的时间带来很大影响。

2、设计:没有完美的产品

以设计为基因的创业团队,往往都对产品有着相当高的追求。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发现不管怎样努力,产品也无法达到原来设想的地步,因为在现有的条件和成本下,根本做不出来完全符合当初预期的产品。即使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团队,在挑战高难度的新产品时,也经常会遇到难以预测的问题。而要将项目继续下去的话,就必须下更多功夫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这就导致圈内有个怪现象:团队越是豪华,设计越是高大上,最终产品越是难产。

3、人才:团队的宝贵资产

这一点曾经被许多人忽略,因为在智能硬件行业的相关人士,不论是设计师出身还是工程师出身,大多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天然地设想智能硬件应该如何如何做,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非常的麻烦,该收的收不住,该控制的控制不了。因为在业内拥有丰富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设计与工厂之间游刃有余的人才非常缺乏。

4、工厂:盯不好就是大坑

在中国这样的的制造大国,许多工厂的订单都不是按K,而是按百K、千K来计数的,因此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能够找到一家愿意为你做产品的工厂都很不容易,但这也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在产品的精细打磨、Demo样机的制作、产品的真正量产、产品质量的控制、与工厂的沟通协调等方面,都隐藏着无数的大坑,可能导致你花的钱要比当初预算的多出N倍。因为对于工厂来说,只有拿钱砸才会给你干,不然就不搭理你。就算是给你干,有没有专业人士全程负责“盯工厂”,能不能与工人顺畅地交流沟通,最后做出来的结果也有着天壤之别。

5、测试:亏不起的退货

在产品的质量控制方面,测试环节特别重要。因为如果不留下充足时间测试,确保其品控已经达到了理想水平,那么卖出去多少可能就会退回来多少,这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显然是完全负担不起的。另外就算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产品搞定了,测试也没问题,那么物流快递的管理也是一件麻烦事。因为产品发货的时候几百件还好控制,但是要发几万件的时候,要想忙中不出错就没那么容易了。

6、客服:弄不好会粉转黑

对于客服来说,除非有特别成熟的系统,否则外包客服的服务质量都难以保证。除此以外,对于硬创团队来说,与最终用户的沟通和其中牵扯到的很多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举例来说,某硬创团队做出了一款很不错的产品,在网上卖出了十万销量,这看上去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可是只要有1%的用户对你的东西不满意,就有可能有一千个人在网上骂你黑你——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客服处理不当,这也会变成非常讨厌的事情。

7、自省:这玩意真有需求么

对于硬创团队来说,还有一个真正的坑就是在做产品之前扪心自问:用户真的需要有这个东西么?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真的有需求?因为往往在硬创团队眼里,自己在设计研发产品时设想的应用场景一定存在,而且用户也一定会按照设计的场景去使用,另外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好。但是如果换成了消费者的角度,可能就未必如此。以智能手环为例,虽然这类产品已经相当普及,但是许多用户用过一段时间之后也许会想:每天记录的这些数据对我有用吗?我真的需要吗?然后很多人又会把它束之高阁。由此可见,要想像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改变用户的生活习惯,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何机智地避开那些坑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之前还满怀创业热情的读者,心中的一团火已经被浇熄了不少。不过话说回来,任何问题都有解决之道,如何机智地避开创业路上的那些坑?京东智能生态体系的做法,也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不错的参考和借鉴。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演而优则导”的京东早已开始积极布局智能生态圈,最近更是正式对外发布了2015年全新的“JD+”计划和开放的智能生态体系,展示了自己从智能创业孵化、技术平台支持、产业链整合、金融投资助力到渠道推动的完整智能布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智能创新时代,京东智能打造的投资孵化能力、工业设计和UI能力、供应链能力、互联网互通能力、智能云和大数据能力、整合营销能力将全面助力创业者。并且可以通过京东微联平台实现对智能设备的统一管理控制、跨品牌跨品类的互联互通、大数据的集中管理,将多款智能产品真正连接起来打造适合各种应用场景的智能生活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智慧生活体验。目前京东旗下完成对接的微联产品已经超过400款,正在对接的产品达到上千款,销量已经达到百万件。预计在2015年内,京东接入微联的产品件数还将达到千万级。

京东在智能硬件领域的飞跃式发展,与其跟众多硬创团队的合作密不可分。凭借着在该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京东智能清楚地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时机,做什么样的事情。以最近几年市场上卖得很火的空气净化器为例,如果在京东智能平台上已经出现过七个制作相关产品的团队,那么当第八个团队来找京东智能的时候,京东在前面七个项目中的资源与积累,都可以直接为第八个项目所用,帮助其少走弯路,同时将京东开放而完整的智能生态提供给硬创团队,帮助他们的创业项目加速向成功迈进。这就是京东智能目前正在为创业者们做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