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襄陽詠史詩》[元]李俊民(1176-1260)
2015-07-15 | 阅:  转:  |  分享 
  
襄陽詠史四十七首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金澤州晉城人,字用章,號鶴鳴道人。得程氏之學及邵雍《皇極》數。章宗承安五年進士第一,授應奉翰林文字,未幾,棄官教授鄉里。宣宗南遷,隱嵩州鳴皋山,後徙西山。蒙古忽必烈在潛藩,以安車召之,問以禎祥。卒年八十。有《莊靖集》

















































襄陽詠史其一古隄

序:年平地溢四丈五尺魏太守胡烈補缺堤以利民至唐盧鈞爲山南節度因烈之舊而增培之俗謂附城北者為金鎖隄南曰白銅隄

一決江源水自東,長隄隱隱臥如虹。

不因傳得襄陽操,人世何由見禹功。

注:張參議詩未雨還須徹桑土白沙湖上水湯湯元祐二年邢恕守襄詔以漢有决溢之患其畫經制久遠之策公來訪被水之地得之東南隅當漢水之衝土雜白沙水至輒陷民號白沙湖堤之內其勢平一决則兩城相望三十裏瀦爲污澤近郊之民趨西山甚至登木杪





襄陽詠史其二白沙湖

聞道沙隄水陷時,茫茫無處覔完隄。

當時禹跡依然在,以壑為隣笑白圭。





襄陽詠史其三戍邏墾田

序:羊公鎮襄陽吳人罷守石城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餘頃公之始至無百日之糧及季年有十年之積

屯徹南陽井井田,劍牛刀犢兩功全。

石城驚落吳兒膽,野宿貔貅萬竈煙。





襄陽詠史其四樊城

序:在襄陽北漢江之湄張參議昔年山甫興周地想見曹仁霸魏功昔仲山甫封于樊城曹公使曹仁守樊關羽攻之不能破

暫來朱序秦還守,初入曹仁漢復攻。

顛倒江山今幾主,樊侯依舊襲周封。





襄陽詠史其五漢高廟

題注:在襄陽縣西南鍾山

垓下未聞歌散楚,澤中已見哭亡秦。

乾坤到底歸真主,愁殺鴻門碎鬥人。





襄陽詠史其六光武廟

在襄陽東四十五里。光武,南陽棗陽人。今棗陽縣是也。舂陵在棗陽東,望氣者蘇伯阿至南陽,遙見舂陵曰:「氣佳哉!鬱鬱葱葱。」光武始起兵還舂陵,望舍南火光燭天。今棗陽在襄陽東界六十裏。

海內英雄待一呼,雲龍際會入東都。

羯奴不識真人事,僥幸中原欲幷驅。





襄陽詠史其七楚昭王廟



序:在宜城東北唐韓愈作宜城記言之甚詳愈又有昭王廟詩丘墳滿目衣冠盡城闕連雲草樹荒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閒茅屋祀昭王

一閑茅屋暗塵埃,香火凄凉幾奠杯。

故國到今如傳舍,後人復使後人哀。





襄陽詠史其八宋玉宅

離騷經裏見文章,水綠山青是楚鄉。

往事一場巫峽夢,秋風搖落在東墻。





襄陽詠史其九保漢公廟

題注:在襄陽子城南世傅紀信忠義祠今為州之城隍

將將提兵氣自揚,一朝翻爲沐猴忙。

得從虎口抽身去,不必雷霆怒假王。





襄陽詠史其十酇城

序:蕭何初封在穀城縣西漢功臣表高祖六年十二月甲申封曹參以正月甲午封張良最後封蕭何

誰是興劉第一功,我侯只合最先封。

當時獵犬猶爭甚,得鹿權都在指蹤。





襄陽詠史其一十一三顧門

序:世傳襄陽水西門為三顧門先主自此三往見武侯張參議水西門外公來處

將軍命駕出門西,想見門從向日題。

山下臥龍誰說破,賞音元直在檀溪。

注:徐庶宅在檀溪之陽檀溪在襄陽西四裏





襄陽詠史其一十二隆中

題注:諸葛亮宅在襄陽縣西二十里

一朝師出震關東,料敵曹吳幾日功。

未畢將軍天下計,乾坤容易老英雄。





襄陽詠史其一十三關將軍廟

題注:在襄陽南九裏鳳林關

鼎足相吞勢未分,誰能傾葢得將軍。

曹吳不是中原手,天下英雄有使君。





襄陽詠史其一十四鹿門山

題注:有龐德公宅在襄陽東南三十二里杜贈別鄭煉赴襄陽爲于耆舊內試覓姓龐人

百年巢穴子孫安,十日長聞九日閑。

說破姓名人不識,鹿門山是德公山。

注:杜詩昔者龐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陽耆舊閒處士節獨苦





襄陽詠史其一十五龐士元宅(在襄陽)

鷹自養來飢肯去,龍從臥後顧須頻。

到頭驥足非難展,祇在當時駕馭人。





襄陽詠史其一十六徐庶宅

題注:在檀溪之陽習鑿齒與謝安書雲游目檀溪念崔徐之交

誰知方寸去留初,盡把功名付葛廬。

舉目檀溪人不見,空傳穀隱念交書。

注:先主率其眾南行諸葛亮徐庶並從曹公追獲庶母庶辭先主曰方寸亂矣請從此別





襄陽詠史其一十七劉表祠

題注:祠前有墓,在府城東門內

天運端能臥可收,江山形勢數荊州。

當時若聽韓嵩策,那得曹瞞享士牛①。

按:①曹操與袁紹相持于官渡,韓嵩說表起乘其弊,表不從。操征表,表之子琮竟以荊州降。





襄陽詠史其一十八谷隱山

袞斧留心漢晋閑,豈期穀隱避名難。

一人有半隨秦去,不得相離釋道安。

注:是時桓溫覬覦非望習鑿齒著漢晋春秋以裁正之後以脚疾廢于裏巷襄陽陷于苻堅堅素聞其名與道安堅俱輿而致焉與諸鎮書昔晋平吳得二陸今獲士才一人有半耳俄以疾歸襄陽





襄陽詠史其一十九龐公祠

序:唐龐蘊也祠在鹿門山本自衡山得馬大師法來隱張參議家池龍種去無踪珍重龐公似德公龐德公宅在鹿門山

踏破衡山急急回,鳳林盡是漉籬材。

大家了得無生著,傾出團圝話裏來。

注:張參議擺盡世緣空所有誰知佛法异還同丹霞不用傳心印靈照端能繼父風





襄陽詠史其二十鳳林

題注:孟浩然故居,在襄陽縣南十裏

天寶詩人去却回,果曾北闕上書來。

若為耆舊無新語,明主何嘗棄不才①。

按:①張參議有:「朝宗强欲相牽率,豈識先生玩世心。」





襄陽詠史其二十一斬蛟渚

序:晉鄧遐為太守襄陽城北沔水中有蛟當為人害遐拔劍入水斬之而去

久憤江于投水俗,近憂泉室泣珠人。

到頭不是池中物,血濺驚波劍有神。





襄陽詠史其二十二夫人城

序:在今襄陽西北一裏符丕之攻朱序也其母韓深識兵勢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餘婢幷城中女丁于其角斜築城二十餘丈寇力攻西北角果挫衄而退襄陽號曰夫人城

見說韓門素識兵,故知西北勢先傾。

未應有子如豚犬,何在夫人自築城。

注:張參議五申下令吳姬肅三遂無譁魯築城





襄陽詠史其二十三誡虎碑

序:宋傅僎字子成為襄陽令有善政縣多虎僎常追虎入城誡勵虎去不復為害邑人為立碑

未除不必煩周處,欲刺何須待卞莊。

入市如羊聽命去,至今無害到襄陽。

注:張參議應無白額煩周處解使于菟字子文





襄陽詠史其二十四杜甫故里

杜易簡,預之遠裔,有從弟曰審言,生子閑,閑生甫,世居襄陽,甫徙家鞏縣。

不知故隱幾時離,天寶年閒處處詩。

過客不須尋世譜,萬山山下看沈碑。

杜詩:「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按:杜預沈碑峴山之下。





襄陽詠史其二十五尹氏一門四闕

序:在襄陽縣東南三里唐尹怦有父曰嗣宗居喪逾禮貞觀中旌表怦年十三竭力就養父卒負土成墳紫芝産墓側天子下詔稱揚龍朔中刺史改其閭曰南陔裏子慕先孫仁恕皆著孝行萬歲通天中繼被寵褒一門四闕張柬之張九齡爲之記贊歐陽文忠公集古錄言之甚詳

萱堂猶是忘憂地,烏屋相傳反哺恩。

一段家風誰出自,千年鼻祖守關門。

注:東坡尹可元詩千年鼻祖守關門





襄陽詠史其二十六武安君廟

題注:祠白起在南漳縣

歸去鹹陽是老頭,如何此地肯重游。

分明祀典無交涉,只合英靈在杜郵。





襄陽詠史其二十七修禊亭

題注:在峴山半王子年拾遺記雲江漢之人思周昭王至春上巳祓禊集王祠下如屈原故事

相喚相呼上巳游,國人無日不思周。

近來烽火遭三月,那得閑杯逐水流。





襄陽詠史其二十八漢陰臺

序:在宜城西三十步莊子子貢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爲圃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于此夫子不欲乎鑿木爲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其名爲槔爲圃者笑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神生不定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怪來賜也多言甚,笑倒忘機老漢陰。

巧拙大都歸一溉,寧教勞力莫勞心。





襄陽詠史其二十九善謔驛

題注:在宜城縣驛前有淳于髠墓

皆因盂酒與豚蹄,致使他鄉笑滑稽。

無限驛亭來往客,獨言齊贅不歸齊。





襄陽詠史其三十滄浪歌

題注: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漁父見之鼓枻而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江上揚揚一棹波,衆中清濁笑懷沙。

不知歌後滄浪曲,却入騷人屈宋衙。





襄陽詠史其三十一競渡

序:屈原以五月五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湖欠舟水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自此習以相傳爲之戲

憔悴沉湘楚大夫,魂招魚腹肯來無。

至今江上漁歌在,尚問何由得渡湖。





襄陽詠史其三十二抱玉巖

題注:在南漳縣卞和得玉于此以進楚王王以爲詐刖其足乃抱璞泣于荊山

特特來從抵鵲山,一心都在獻芹閑。

非關楚國真難辨,舉世人皆厭等閑。





襄陽詠史其三十三習家池

題注:即高陽池也在峴山南百步水經雲沔水東入襄陽習郁池內郁依範蠡養魚法作大陂列植竹木游燕之名處也

日日山公載酒過,醒時常少醉時多。

兒童拍手闌街笑,驚破滄浪一曲歌。





襄陽詠史其三十四的顱溪

題注:本名檀溪在襄陽西四裏劉表因會取劉備備潜遁所乘馬名的顱走墮檀溪中備急曰的顱可努力的顱一踴三丈渡中流而追者至

得雨蛟龍未易圖,枉勞木禺用機謨。

死生畢竟誰堪託,今日纔方見的顱。

按:東漢劉表本傳雲表欲臥收天運其猶木禺之于人也注雲如刻木爲人無所知也前書有木禺龍音義雲禺寄也寄形于木元具反張參議雲垓下衆傾騅不逝合肥橋徹騎能飛孫權征合肥爲張遼所襲權乘駿馬上津橋橋已徹板著鞭超渡至今合肥名曰飛騎橋





襄陽詠史其三十五作樂山

題注:酈道元注雲昔諸葛亮好爲梁父吟每所登游俗以作樂山名之今在襄陽西北二十里。

悠悠曾不倦登臨,眼底何人為賞音。

白雪一歌猶掩耳,安知梁父是龍吟。





襄陽詠史其三十六冠葢裏

題注:漢靈帝時宜城太山廟有四郡守七都尉二卿五侍中一黃門侍郎三尚書六刺史朱軒高葢同日會于山下荊州刺史劉表行部見之甚歡嘆其豪盛乃題道口亭爲冠葢裏刻石銘之

道口亭前多貴游,一時來往亦風流。

若能共畫安劉計,豈獨英雄記裏收。





襄陽詠史其三十七呼鷹臺

題注:在襄陽縣東七里高三丈表性好鷹常登此臺歌野鷹來曲臺之側有司馬徽龐統二宅。

英豪並起望人才,底事將軍謾築臺。

倘使曹公肉能飽,如何喚得野鷹來。

注:曹公曰養士如養鷹飢則為人用飽則揚去





襄陽詠史其三十八仲宣井

題注:在萬山王仲宣故宅郭帥杲移井欄于戎司其後破碎埋沒李帥奕收拾補甃置之便坐側稽考古今歲月爲之記

試看汲古幾何深,猶有餘波慰渴心。

誰把石欄移便坐,並鄰又得一繁欽。

按:耆舊傳王粲與繁欽幷鄰同井杜甫詩雲應共王粲宅留井峴山前張雲繁欽有識還歆羨





襄陽詠史其三十九茲樓

題注:王粲樓按襄陽雜詠題曰茲樓葢取粲登樓賦所謂登茲樓以四望兮襄陽志亦因之而樓不存

見說襄陽有古風,可憐耆舊老無功。

當年漢主龍興地,盡在登樓四望中。





襄陽詠史其四十墮淚碑

題注:在南峴山上

憤深藉館年年祭,痛切夷陵歲歲祠。

不見征南遺愛地,至今泪墮峴山碑。

注:伍員破楚鞭尸藉館郢中立廟今自湖北至淮西故楚之地處處有祠白起伐楚燒先王墓夷陵宜城有白起堰灌城中死者流東陂臭聞遠近號曰臭陂





襄陽詠史其四十一沈碑

題注:在萬山下杜元凱刻石為二碑紀其勳績一沈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

中原人物老書生,塞破乾坤萬古名。

俗子不知碑尚在,一朝南渡愧荒傖。





襄陽詠史其四十二晉柏

題注:在南峴山上即晉人所植下有小石題刻柯榦如鐵

亭亭霜榦上參天,色黛皮蒼老更堅。

當日不知誰手植,到今人與樹千年。





襄陽詠史其四十三文選樓

題注:在子城南門按祥符圖經雲梁昭明太子于此樓撰文選聚才人賢士劉孝威等一十餘人資給豐厚日設珍饌諸才子號曰高齊學士又雲世傳文選成樓下所弃書與樓齊

朝朝暮暮蠹書魚,選盡人閒得意書。

常恐不能精此理,祗緣老杜近樓居。

注:杜詩熟精文選理又眼前文字積如山想見中閑筆削難一自登樓開卷後滿天依舊鬥星寒





襄陽詠史其四十四解佩渚

題注:在襄陽西十裏北臨沔水有曲堤按郡國志鄭交甫至漢皋臺下遇二女佩二大珠交甫求之二女解佩行數裏二女及珠俱失

相遇江皋事頗奇,一雙佩解去還遺。

未能南國無游女,詠取周人漢廣詩。





襄陽詠史其四十五弄珠灘

題注:楚俗以嬉游爲事襄沔記歲以正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謂之天地穿日移市于城北津弄珠灘按南都賦雲游女弄珠于漢皋之曲

江沙一日蚌胎虛,游女爭誇掌上珠。

美化不將風俗禁,他年恐作媚川都。

注:襄陽志雲楚女于弄珠灘尋水竅石穿簪于釵上帶歸又雲楚俗三月游南山諸寺移市于山壽寺四月八日罷游謂之辭山





襄陽詠史其四十六金沙泉

題注:在宜城縣東一裏造酒絕美世謂宜城春又雲竹葉杯

何處山泉味最佳,從來獨說有金沙。

楚人遍地宜城酒,莫著淄澠誑易牙。





襄陽詠史其四十七涌月亭

徘徊亭上晚相宜,月與高人本有期。

不比尋常三五夜,十分圓後是來時。



























1





12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