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力创新服务方式 全力做好公共文化服务

 万山红遍01 2015-07-16

大力创新服务方式  全力做好公共文化服务

万汝滨

    (0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2011年我馆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的四年来,我们秉持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着眼于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基本职能作用,大力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健全和增强服务项目、服务能力为重点,全力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工作,切实把免费开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

四年来,我们按照文化馆职能要求,积极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培训,组织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承办或协办大型文艺演出、比赛、展览等。坚持“公益服务、免费开放、文化惠民、开门办馆”的宗旨,实行“零门槛、无障碍”免费开放。我馆目前已成为全县群众文化的活动辅导中心,艺术培训、考级中心,展览、展示中心。我们坚持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积极打造文化品牌,努力创作文艺精品,切实发挥群众文化“龙头”作用,为芜湖县的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全方位免费开放,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近几年来,我们本着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着眼于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基本职能作用,着眼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健全和增强服务项目、服务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文化馆设施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与其职能相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切实把免费开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按照文化部关于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要求,我馆自20116月份起,在场地、设备、技术等方面实行了零门槛、无障碍、全方位免费对外开放。

首先是完善了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公示了免费开放内容,在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了比较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了吸引力。加强了免费开放的宣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了免费开放的公众知晓率,吸引广大群众走进文化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馆功能作用。免费开放时间每周7天,每天达到8个小时以上。

其次是拓展了免费开放服务领域。根据群众的需求,结合公共文化事业特点和本地本单位实际,整合业务流程,合理调配资源,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逐步增设了多样化服务,重点增加了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服务。

第三是丰富了免费开放项目和内容。多功能厅、展览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摄影创作室、舞蹈(综合)排练室、各类培训学习室(声乐、书法、美术、曲艺、器乐、棋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均免费开放;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活动场所免费开放。多功能活动厅、多媒体活动房、舞蹈房、健身房、排练厅、展厅、教室等场所,一律免费对外提供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艺术培训免费教学。每年3期艺术培训,无论何专业、何班级,一律免收杂费和上课器材费,同时,少儿艺术培训初级班和成人艺术班费用全免。舞蹈、声乐、器乐、美术、才艺等5个专业的15个少儿班和2个成人班的所有费用全免,每期享受免费人数达500余人。

设备器材免费使用。无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或团体,凡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需要提供设备器材的,我们一律免费提供使用。

人员技术免费跟踪。由于我馆高档次的设备器材均实行专人管理和使用,因此,凡外单位来使用,我们均由懂技术的专门人员跟踪服务,以保证使用效果和安全。

此外,我们还把触角伸向基层镇村、社区、企业,先后为县国税局、县人社局、国土局、湾镇、花桥镇、实验学校、开发区管委会及其多家企业免费进行文艺节目辅导和排练。

二、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项目,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繁荣。

在精神文明创建和群文活动过程中,我们根据群众文化的特点,突出了新世纪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坚持特色服务和活动品牌的打造。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坚持送春联、灯谜、送戏下乡;每年元宵节举行元宵灯谜会;20112014年先后策划、组织、承办了规模大、影响广、质量较高的系列广场文艺演出32届;2002年以来连续举办广场舞大赛3届;412个学期共举办艺术培训805班,其中少儿和成人免费艺术培训班221个,培训学员共10776人,其中免费学员4217人。为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树立群众文化活动标杆,我们对这些影响广泛、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不断进行总结、整合、提升,使之成为导向性、示范性的品牌项目,有力提升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活动品牌的推动和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2013年,举办大型文艺活动26场次,如:春节大型招聘会文艺演出、芜湖县首届道德模范颁奖晚会、芜湖县建设成果图片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舞与伦比魅力津”芜湖县第二届广场舞蹈大赛、“颂歌献给党”独唱比赛、谢祖才先生书画藏品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老年书画邀请展等,共上演节目200余个,展出书画作品600余幅、新闻图片近千件,参与者达5300余人次;其中,5月份举办的“舞与伦比 魅力津”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共有30支代表队800余名舞蹈队员参加,他们表演了各具特色的广场舞,充分展示了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新时代芜湖人的精神面貌,为我县文明创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载体。2014年开展了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书画摄影展、演讲报告会、艺术培训成果汇报演出、“八一”双拥文艺汇演、退离休教职工健身展示会、第二届届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广场舞大赛、广场文艺演出等大中型文化活动44场次,服务群众3.65万余人次。同时促使基层的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充实、完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进一步提升。特色和品牌文化的打造,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三、加强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辅导员引领群众文化的作用。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于2012726建了一支有专业技能和志愿精神的群众文化辅导员大队。大队部设在我们文化馆,负责群众文化辅导员的组织、管理、培训、业务指导以及文化活动的策划、安排、实施等工作,给城乡群众提供专业性、公益性、经常性文化服务。文化辅导员大队成立以来,已建立辅导点42个,从1000余名文化志愿者队伍中发展辅导员145人。我们一直坚持“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深入基层,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做好群众文化的宣传者和组织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文化阵地的维护者、文化氛围的营造者,扎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辅导活动。如今,全县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中小型文艺演出不断,尤其是广场舞的参与人数众多。

群众文化辅导员大队建立后,我们充分发挥文化辅导员引领群众文化的作用,先后策划、组织、承办了规模宏大、影响广泛、质量较高的一系列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喜迎、欢庆党的十八大芜湖县广场文艺演出12场、芜湖县“珍爱土地,爱护家园”文艺晚会、全县“十佳自强女孩”表彰暨演讲报告会、喜迎党的十八大“尚城国际”杯统战知识竞赛、全县退离休教职工健身展示会、“喜庆十八大,舞动新乐章” 芜湖县广场舞大赛、芜湖县“展文明风采、向十八大献礼”文明单位庆祝十八大胜利闭幕文艺汇演暨县第三十届广场文艺演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专场文艺晚会4场、“梦想从这里起航”——201220132014芜湖县文化馆艺术培训成果汇报演出等30多项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观众达11500余人次。书画、摄影、图片等各类展览16期,全县城乡有各类健身班、广场舞活动点近百个,参与群众5000多人。群众文化辅导员们用自己的艺术技能和专业优势,引领着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了基层文化氛围,“以文育民、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富民”的文化格局,使群众文化演绎为城市和乡村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有力促进了全县城乡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特别是文化辅导员培训班结束后,受训人员立即到各镇、村、社区的广场舞健身点开展辅导活动,以点带面,迅速把所学的方法与技能传授给广大群众。

四、坚持开展快乐童心文化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儿童素质教育水平。

为进一步做好文化艺术为民服务工作, 20135月以来,我们坚持每月、共派出11批次“快乐童心”文化志愿者,巡回深入全县5个镇的各乡村少年文化宫和学校,积极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为各地农村儿童进行歌舞、器乐、书画、剪纸等技能培训,以乐促智、以技助能,特别是为留守儿童带去精彩的表演,并辅导孩子们绘儿童画、跳中国舞。在教学中,美术老师胡剑、程石,舞蹈老师何嘉,音乐老师姜卓等认真辅导和示范,与孩子们互动交流,让孩子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及体态仪表、动手能力的全面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乡村校园文化生活,也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素质教育水平。

 五、加强群众文艺创作,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给我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因而群众文艺创作力度不断加强,具有本地特色和群众喜爱的群众艺术作品不断涌现。2013年由文化馆牵头在西河拍摄、制作了芜湖县首部大型音乐电视《月上西河》,与观众见面后反响热烈。我馆创作的歌舞《月上西河》入选2014市广电百姓春晚。原创歌曲《月上西河》2014年参加安徽省群星奖文艺比赛,获省级群星奖二等奖,MV被安徽省广电局、省广电协会评定为省广播文艺奖。原创舞蹈《芜湖情思》2014年参加安徽省广场舞大赛荣获省级群星奖优秀奖、安徽省广场舞大赛芜湖市赛区一等奖。万汝滨的文学作品《家乡的野蔷薇》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少年书法报、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四届“炎皇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

六、积极参加上级调演比赛,成果显著。

2010年以来,组织代表队或推荐优秀节目参加市、省以及国家级各类文艺比赛30余次,累计荣获金奖2个、一等奖27个、二等奖46个、三等奖63个、优秀组织奖2次;组队参加市级围棋赛5次,获团体冠、亚军7次,个人冠、亚军12人次。县文化馆学员金怡、查乐凡参选的作品《风笛舞曲》、《苏格兰舞》分别荣获亚洲大洋洲国际少儿艺术节活动全国总评选儿童A组器乐专业银奖和铜奖。县文化馆舞蹈班曹欣然等19名同学在第27届安徽省少儿音乐舞蹈器乐大赛中荣获群舞类少儿组一等奖。2013芜湖市十大女杰之巾帼微笑天使评选活动中,我馆陈培、邓艳旭被芜湖市授予芜湖县“十大女杰之巾帼微笑天使”称号,陈培同时获市“三八红旗手”。县文化馆声乐老师邓艳旭在芜湖市首届市民文化节芜湖女声歌唱大赛中荣获银奖。我馆学员贾璨在全国少儿舞蹈总决赛中表演的舞蹈《醉鼓》,荣获安徽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在安徽省和芜湖市群众文化学会2011年起举办办的四届群众文化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中,县文化馆参评论文获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6人次。2011年起我馆连续4年荣获全省群众文化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其中2011年荣获全省信息工作一等奖,2014表彰和奖励的唯一县级馆芜湖县文化馆名列第二。

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坚持非遗动态传承。

我们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的基础上,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建设,积极做好非遗动态传承工作。截止2014年底,县政府批准先后公布了19项代表作为第一、二、三、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市级6项,省级1项)。非遗传承人16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6人。为省、市、县三级名录项目统一制作了牌匾;制定了申报非遗名录奖励制度;每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将所有名录项目简介、收集到的图片和非遗保护制度制作成展板,向广大群众展出;积极开拓非遗宣传展示渠道和内容,在县馆大厅常年进行非遗图片展示的同时,还在有关项目所在地建立了4个展示和传习场所;去年县文化馆编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芜湖县民歌选集》和《芜湖县民谣选集》正式出版,这对于研究本地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民俗风情及意识形态,继承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1年以来,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我们都积极主动协助和配合各文化站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以及节日民俗活动资料收集工作,在人力,技术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进行了全程拍照和摄像。在资料收集的同时,适时进行非遗名录申报,去年12月起在全县启动了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

近几年来,我们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实行零门槛、无障碍、全方位免费对外开放;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规范有序的做好艺术培训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将进一步练好内功,服务基层,开拓视野,勤奋工作,把学习和创新作为我们管理的两大主题,为把文化馆建设成文化战线的优秀品牌,促进我县群众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