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城里一夜之间突然消失的王府!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ever qiuqiu 2015-07-16


文/陈开善

图/俞升昇

现今在北京城中轴线的延长线立汤路上,有个地名叫平西府,是在原旧址上恢复建造的,并于2005年10月竣工。相传在清雍正年间此处就建有王府,而且不过这座王府并不像其他王府存世时间之长,仅仅十多年,清乾隆年间的一个夜晚之后,这座王府就悄然消失了,仅留给后人一连串未解之谜。。。


恢宏府宅更像监狱


关于平西王府规模的记载并不多。有种说法是,当初平西王府规模极大,大小房屋有189间,饭房、茶房、兵丁住房、铺房近2000间,另有护城河,是规模最大的王府。也有专家称,王府内住人的地方规模并不大,但四周有高大的砖墙,非常坚固。周围还驻扎着部队,范围很广,更像是一座监狱。

但如今,这里早已找不到任何当年的遗迹,无论是王府还是监狱,早已被淹没在岁月之中。但有一个谜团仍未解开,为何一座位置偏僻的王府还派重兵看守?这还要从王府的主人说起。

是不是吴三桂的宅院


有许多人认为平西王府是清初平西王吴三桂的宅子,这处宅子到底是不是呢?先卖个关子,待会再揭晓答案。说起平西王吴三桂,我估计喜欢读史的朋友都知晓。在明朝时,吴三桂也确实曾经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还结识了不少王公贵族,文人雅士。

有人猜测,既然吴三桂在降清之初就被晋封为平西王,这座平西府就应该是平西王的府邸。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说明崇祯十七年(1644)吴三桂受清封平西王后,充当满清廷的鹰犬,打急先锋,从山海关直杀到云南,顺治十七年(1660)在云南开藩,是为平西王。所谓的平西王府在昆明翠湖一带,也就是后来的洪化府。

既然这样,他怎么可能在北京还有王府?即便是吴三桂为了进京见皇帝方便而建的府邸,为何会盖在离京城40里远的偏远地方?再者,自吴三桂在云南开藩后,到他驾鹤西游这段时间,共计18年,至始至终没有回北京居住,何谈修建王府宅院。所以,吴三桂在清朝的时候,在北京就没待过多少天,所以不可能修如此气派的王府。那么,会不是他的儿子吴应熊的府第呢?

会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的府第吗?


一提起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让我联想到由陈小春主演的电视剧《鹿鼎记》,剧中就有一个又坏又奸吴应熊,在金大侠笔下,吴应熊非但最终没有娶到建宁公主做成额附,反而还落下了个终身的残疾。而实际上,皇太极的十四女和硕公主下嫁给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做了额驸,还被封了爵位。但是,经过考证,平西王府与吴应熊也没有什么关系。

还有清朝改变了明朝的皇子要到自己封地的做法,要求王公贵族都必须在北京建府邸,并且所建府邸不能出内城,平日行动无故不能出城40里,不能交接朝官,也不能与外官结交。目的就是让他们全部生活在皇帝视线之内,防止个人扩展政治势力,造成对皇位威胁。

既然不是平西王吴三桂的王府,也不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的额驸府,那么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不顾杀头的危险,非要住在这种远郊区县呢?

究竟谁是平西王府的主人?


平西王府和以上一干人等毫无瓜葛,真正的的主人就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胤礽,胤礽出生时,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而亡。也许因为过于喜爱这位早逝的皇后,胤礽1周岁零1个月时,就被康熙封为皇太子,这也是大清朝被封的唯一一位太子。

但胤礽想当皇帝心切,过早暴露了黄袍加身、取康熙而代之的心迹,因而失去康熙的信任被废,后复立、再废。第二次废黜后,胤礽被禁于咸安宫,直到康熙逝世。

雍正继位后,出于对皇位安全的考虑,将允礽继续软禁,但并不想让其住在宫里,于是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下诏在离城40里外的昌平郑家庄修盖房屋,驻扎兵丁,让胤礽迁居那里。第二年,胤礽在郑家庄去世,享年51岁。雍正追赠他为理密亲王。“密”是谥号,《清谥法考》讲“追补前过谓之密”。

可见这一盖棺论定的评价,仍然充满着对废太子的批判。胤礽生前曾受康熙宠爱,但一生未有封号。死后的这个理密亲王,也是因他的儿子理郡王弘皙而得。

平西王府应称为理亲王府


据说,在这座豪华气派的王府大院,曾有着上百间的房屋。府内亭台楼阁,一步一景,都按照当时紫禁城的规格来修建。进出王府的太监宫女,那更是多得不计其数。周围的百姓给这座王府起了个别号,叫小皇宫!当年的盛景可想而知。

看似富丽堂皇的王府,却更一座高级监狱,雍正帝用于软禁、监视胤礽、弘皙父子二人,以不致于皇权傍落他人手中,威胁到自己及子孙后代的统治。

雍正元年(1723),弘皙被封为理郡王,府邸在北新桥。但雍正二年,雍正皇帝便让他去郑家庄陪伴父亲胤礽。胤礽死后,弘皙仍居住在这里。雍正六年(1728),弘皙被晋封为理亲王。王府虽为胤礽所建,实则为弘皙所有,故也被称为理亲王府。

“弘皙逆案”让昔日的理亲王府化为灰烬


乾隆继位后,弘皙并未将乾隆皇帝放在眼里,开始扩张了自己的政治势力。据说,他在郑家庄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乾隆发现后才意识到,弘皙大大威胁到了自己手中的皇权,因为弘皙是康熙真正的嫡长孙,血统甚至比自己还高贵,并且说:“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遂将弘皙以谋反论处。

乾隆四年(1739),乾隆削了弘皙的封爵,“弘皙逆案”成了清朝大案。弘皙获罪后数年,王府驻兵调走,随后王府建筑也被内务府拆除了。

追问:乾隆为何拆毁王府,一夜之间竟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要从王府的两位主人身上找答案。我们发现清史史料中,对这两个人的记录是少之又少,既然少就说明当时被毁掉了很多东西。

既然历史记载少之又少,我们不妨作出合理的推测:一是乾隆与弘皙兄弟情谊深厚,弘皙有谋反之心,深深地刺痛了乾隆,拆毁王府建筑,是不想让自己睹物思人;二是乾隆皇帝为了掩盖皇宫中政治斗争的这些污点,于是在弘皙死后,立即派人拆掉了王府,来个毁尸灭迹,无从查起。不过,这一招做的够绝的。

这两种推测,最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古代皇帝绝不会对政敌手下留情的,而且城府很深的乾隆更不会心慈手软。于是,这座王府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么,还有一个谜没有揭开,这座王府只住过废太子允礽和理亲王弘皙,哪里住过平西王呢?那平西府这个名字又从何而来呢?接下来的事故。。。

平西王府名称由来之谜


平西王府的主人与吴三桂无关,却和废太子胤礽有关,而王府名称由来,与废太子胤礽没有半毛钱关系,却与他的儿子理郡王弘皙有关。这是为何?

据专家猜测,“弘皙逆案”后理亲王弘皙失去了“理亲王”的爵位,贬为了平民。这座王府,再也不能叫理亲王府了,于是改名为“弘皙府”。由于王府地处昌平郑家庄,人们巧妙地取昌平的“平”字和弘皙的“皙”字,成为“平皙府”,后来因为“皙”与“西”同音,以讹传讹,于是便有了今天平西府的名称。

想不到这座王府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而名字却口口相传了数百年,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