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下)

 城北十五里666 2015-07-16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晚上,作为主家,必须无微不至的关照新亲戚,如果招呼不周,新亲戚就会找茬。所以,天一黑,主家就准备了酒菜,由送女的男宾招待新亲戚。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作为送女的女宾,由新郎官和新娘一起招待,首先给每一位女宾敬酒三杯。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接着又给娶亲的婶婶敬酒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接下来,有婶婶给两位新人倒酒,两位新人喝交杯酒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喝完酒后,主家还要给新亲戚们做四顿饭:爽铺面(也就是让新亲戚吃了面,睡觉就会很舒服)、粉汤、油糕、麻花等。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等把新亲戚招待好后,一切收拾妥当。闹新房就开始了...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这是姐夫给小舅子准备第一个游戏的道具:一个锅盖、一把勺子。一只碗用红纸包住。新娘和姐姐一起在欣赏这些道具究竟用来做什么?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姐夫又拿来一只筷子,把碗上的红纸扎了一个很小的小孔,正在做道具的完善工作。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这个游戏,是由新郎官把锅盖顶在头上,锅盖上面放上哪一个红纸包扎的碗,又在红纸上面放置一颗黄豆,新郎官左手端着锅盖,右手拿着筷子,在新娘的上面指导下,左右拔动黄豆,直至拔进碗内,游戏就算完成。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黄豆已经离中间的小孔不远了,在此游戏期间,新娘还要不断地呵斥新郎官,如果做得不好,就可以用勺子使劲敲击锅盖,以警告新郎官要注意了,方向的错误。新郎官在下面还要不断地喊着:弄进去没,新娘在看到没有进去,就要回答:没有弄进去。直到新郎官用筷子把黄豆弄进去,新娘就要说:弄进去了。这个游戏就完成了。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新娘一边不停地提醒新郎官,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的指导,最终是连赖代买的弄进去了。

第二个游戏:新郎官和新娘用舌头把酒瓶里面的一只筷子,一起加出来。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随经姐夫和朋友的几经捣乱,折腾了20多分钟后,经过小两口的一起努力,小两口用舌头终将筷子加出来了。

第三个游戏:咬青苹果。游戏规则是由姐夫用绳子绑着一颗青苹果,并不断的晃动绳子,使得苹果不断地摇动。前提是必须是一起把苹果咬一口,游戏才算完成大的。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这次游戏,新娘子最精灵,一口就给咬掉半个苹果,这个自然是不算成功。经过五六次的密切配合,总算又完成了这个游戏。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给姐夫脸上“抹黑”

陕北局部地区,在婚嫁中有一种奇特、有趣的风俗——“抹黑”,关于这个风俗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旧社会地主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若是哪家贫苦人家娶回漂亮的新娘,地主便会派人去抢来给自己当小老婆。这一年,穷小子李铁柱娶回了花儿似的媳妇,为了防止地主前来抢亲就在新媳妇脸上抹了厚厚一层锅底灰。这一招倒还挺管用,地主派来抢亲的人看到新娘一张黑乎乎的脸和新娘瞪得发白的眼珠子,大失所望,扬长而去。很快,这件事就在村里传遍了,邻里乡亲都很高兴。大家觉得这是个好法子,可以用来对付可恶的地主,结婚时相继效仿。

从此,在婚礼中给新娘脸上“抹黑”便作为一种风俗在陕北局部地区延习下来,流传至今。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抹黑”习俗,抹在新娘脸上的已经不是锅底灰,而是由以口红、鞋油为主要原料的混合物,“抹黑”手段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新娘自愿到今天略带有强制性。虽然新娘不是很情愿被“抹黑”,可主家(新郎这一方)是很愿意看到大家都争抢着给新娘脸上“抹黑”,这样就能说明新娘是受人喜欢的,主家在村里口碑好、人气旺、有人缘;反之,婚礼中无人“抹黑”,即是新娘不令人满意或是主家在村里地位不高、人缘不好。

“抹黑”的习俗是穿插在“明龙”这个仪式当中。所谓“明龙”就由新郎领队,新郎身后是两个伴娘,新娘夹在伴娘之间,后面还有娶亲的、迎亲的男方亲属,一大群人排列成一队,在鼓手的吹打下,缓缓地从村头走向村尾,跟着这支队伍的还有凑热闹的乡亲,尤其是孩子们叫喊着、打闹着、追逐嬉戏着,场面热闹非凡。远处看来,人群徐徐向前,活像一条舞动着的龙,故称之为“明龙”。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七)闹洞房

当队伍走到一块比较宽广的地方时,隐藏在人群当中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黑颜料开始“抹黑”。“抹黑”的人多是新郎的朋友、村里年轻的小伙子。他们叫嚷着拦在新郎面前,问:“让不让抹?”新郎会笑着说:“不让抹!”几个小伙子不由分说便朝新娘包抄过去,新娘见势不妙,会躲在新郎身后寻求保护,可新郎也是爱莫能助,他的两胳膊已被两个得力的小伙子牢牢制住,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妻子像一只小羊羔在恶狼的追击下在人群中乱窜,无处躲藏。很快,新娘便让小伙子们从人群中揪出来了,所有“抹黑”的人一拥而上,开始疯狂地在新娘脸上乱抹乱画。瞬间,新娘白晰的脸上红黑交错,额头上一个大红太阳,两个黑眼圈,看起来像个大熊猫,又像戏里面的小丑,人群中顿时爆发出阵阵满足的笑声。

接下来,新娘在众人的嘻笑品评中随着大队伍走到新郎家方能洗去脸上的污垢。当然,新娘是有所准备的,脸上早已抹了一层厚厚的凡士林,这样可以轻易地洗去脸上的污垢,以便保持良好的形象来参加接下来的磕头收礼仪式。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换盐(也称交换礼物):18日早晨,在洞房内,新娘子准备了一袋盐,放置在盘子里。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换盐法,之前新娘子准备好一些礼物,这些礼物的数量是根据家里的爷爷奶奶、父母亲、兄弟姐妹的人数而定。提前买好所需礼物,放在新房里面。第二天早上就开始换盐,其主要意思就是缓和新娘子和家里所有人的关系,通过交换礼物,使得家人欢喜更加和谐。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第一位是家里的奶奶,先由新娘子端着盛放盐袋的碟子,双手端给奶奶,奶奶接过来,把自己提前准备的钱放在盘子上,新娘子接过放钱的盘子,就从早就准备好礼物的娘家嫂子手里接过礼品,双手奉送奶奶。这一过程就完成。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接下来是父母亲,程序同上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新郎官的父亲的到一双衬好鞋垫的皮鞋,母亲得到一件衬衣。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父母亲拿到礼物,就把钱递给新娘子,新娘子把钱再放在床上。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上面两幅是迎娶她的婶婶和叔叔交换礼物。接下来是哥哥姐姐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等比她大的人全部交换完,新郎官也要和新娘子交换礼物的。同时,新郎官也要给新娘子钱,才能把礼物交换回来的。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最后一位是给弟弟的礼物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交换礼物的同时,外面的乐手们也在使劲的吹吹打打,是的院子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人们都纷纷围上来,津津有味的欣赏乐手们吹的陕北调子的唢呐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大人们领着孩子也在院子里凑在一起,拉着家常...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开花馒头:只要是喜事,主家都要把馒头蒸的开花,称之为开花馒头或者叫咧嘴笑。如果主家蒸的馒头没有开花,也就预示着婚事不顺。这种蒸发我还咨询了几位蒸馒头高手,具体方法是,把和好的面发酵好后,放在炕上让面自然冷却然后再揉馒头上笼,出锅后,就是上面的咧嘴笑的馒头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这会账房先生也开始忙活起来了,这位账房先生,是这里的村主任,也就是写《结婚庆典仪式》的作者,他的这部结婚议程,适合本地的一切婚礼议程。所以说在这个地方每次婚礼,都离不开这位当地非常出名的司仪。他的结婚议程,写的非常好,尤其是每一段后面的配乐,那简直是一绝。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朋友们不妨再欣赏一下第六集的议程。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在本地,经常出现一些有事,让别人稍礼的,针对这种情况,他们也是提前买好礼品,也就让稍礼的人一并带回。事后也不在一一招待了。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吃饸络面是当地必须的一道主食,饸络面是用荞面加上少许沙蒿和韵后,就可以利用压面床子压面。这压面的活那可真累,需要一个壮小伙子才可以上任的。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八)新人进门后的一些礼仪

这就是成熟的荞面饸络,捞出来盛在盆子里面。上到席上,有每个人再盛在碗里,浇上哨子汤,就是正宗的陕北荞面饸络面。

下集是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认祖归宗(行大礼):下午3点左右,由总管主持下,认祖议程开始。这项议程主要是让新人对本门的亲戚一一认识,为的是以后都能知道。同时,认祖也是让每一位长辈、亲戚们掏银子的。认祖前,要准备一张桌子,桌子上铺上被面,放上两样凉菜一瓶酒,这也是认祖必备的物品。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鸣炮奏乐:乐手们吹起来、敲起来,鞭炮鸣起来。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新郎新娘就位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新郎由娶亲的婶婶陪同,新娘由送女的嫂子陪同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院子里人山人海,因院子较小,人们都站在马路上,也就是主家的窑背上观看认祖议程。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认祖仪式有这位老人担任,老人开始扯着嗓子吼起来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认人之前,由新郎官和新娘子先把酒杯倒满,由主持人喊出名字或者叫出辈分的称呼。第一位,也就是这家年龄最大、威望最高的老太太。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老太太不喝酒,只是端起来酒杯又放在盘子中,以示礼节性。老人把钱放在盘子上,主持人就喊道,给**老人磕三个响头。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新郎官和新娘子跪在地上,给老人磕头致谢!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第二位是新郎官的奶奶,老人已经70多岁。老人拿出一块银元,作为给孙子孙媳的礼物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看到银元,孩子的父亲也喊起来了,赶快给你奶奶磕三个响头。在农村有响洋(银元)的人不多,能够拿出来给孙子,那真是算是重礼了。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老奶奶端起一杯酒,微微抿了一点点。也是对孙子孙媳的回礼。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人丛中,一些小孩看不到,孩子的父亲就把孩子架在肩膀上。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站在主人窑背上观赏认祖仪式的人们。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接下来是认父母亲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孩子的父亲、母亲都很高兴,端起孩子们端来的喜酒,吱溜的倒进嘴里。这是一种成就感,孩子结婚是老人心中的一件大事,能欢欢乐乐的办完喜事,自然喜形于色了。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二位新人给父母亲大人磕响头以答谢父母的养育恩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给叔叔和婶婶敬酒答谢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给师娘敬酒答谢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这位老人的辈分也不知道了,好像是比较低的。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这位小家伙我一直想拍,但她就是不让我拍。一看到我的镜头对准她,就立即闪人了。这会她也不知道我在给她拍照的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虽然你们夫妻二人感情深,少不了穿针引线的人;

夫妻二人深鞠躬,感谢媒公恩。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风俗:抽底,这个在第五集里已经讲过,那是女方感谢娶亲的女宾。这会是男方家为了酬谢送女的女代表,由男方家父亲准备现金,放在一个盘子里,用馒头压住(女方家来几位女士,那就要准备几份抽底钱),在女方吃最后一顿饭的时候,由总管拿出来,按规矩来讲,馍馍和钱送女的女代表都要带上的。但现在风俗有了不少改变,一般的情况下,只拿馍馍下面的钱,而馍馍则由总管拿着放回主家。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女宾自己把钱取出来,装在自己的兜里了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九)认祖归宗

回娘家:新娘子吃完下午这顿饭,就要随同嫂子一起回娘家了。而这个时间主家的女儿已经带着女婿回娘家了。结婚的所有议程也都算完成了。次日就是收拾家什,给人家还回去。

下组是一组客人的吃相,很好笑的,也很热闹的。但是,有一点不雅,所以,陕北婚俗就此篇完美收官;谢谢各位朋友的鼎力支持,感谢朋友们的爱心奉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