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匠之门----齐白石是怎么刻印的 NO.4

 烟山图书 2015-07-17
大匠之门----齐白石是怎么刻印的
NO.4
四是印证人生

篆刻对于齐白石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书家或印人需要找到一种与自身情感相适应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最终又可以强化情感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相互生发。对于齐白石而言,印章可谓正对脾胃。

齐白石没有博大精神的印学理论体系,但他的题跋、批注、款识,片言只语折射出智慧之光。不仅有个人的理念主张,而且能够在技法中不断突破和加以实践,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

理念上强调痛快、直接,实际上就是对偶然性的捕捉。一般不习惯用质地特别细密的印材,大部分是青田。青田最大的特点就是石脆而受刀,刀刻效果与白石艺术感觉最相称,尽管结果可能好坏悬殊。齐白石晚年画风日趋简化,强化“不似之似”的造型,也日益强化“神”的主导地位,最终臻于“笔愈简而神愈全”的境界。印章推崇“大道至简”,在视觉审美上有共通性,呈现出鲜明的个性。

齐白石篆刻一生经历“四变”,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技法上有创造性。变法轨迹概而言之:变转为折,变曲为直,变笔画均匀为大疏大密,变横平竖直为适当倾斜,变双刀为侧刀前冲,变工整守法为自由奔放。以刀代笔,全以真力出刀。单刀成就了齐白石,齐白石成就了单刀。在字与字、字与边的处理上大胆而别具匠心,借边、损边、去边、细边、粗边,大巧若拙,相得益彰。章法具有构成意识,注重虚实对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种韵味不是刻意调出来的,而是本能地、天然地从个人内心迸发出来的,有一种敏锐的直觉。简单之中蕴藏着繁复之美,这正是齐白石的高明之处、过人之处。

441394

白石

441394

醉白

一是动态平衡。

善用斜线穿插。“白石”“醉白”“甑屋”“乙亥”等印疏密自然安排,极其强烈。“白石”两字笔画少,布局极难,经白石之手遂有奇妙章法。二字错落排列,重心生成变化。“白”字一撇一竖一横各有穿插分割之妙。最令人赞叹的是“石”字上方横画,左侧撇画以及“白”字的右下角等几处残破,印面遂由静变动,相互呼应。“醉白”和“白石”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白”字从右侧移到左侧,印面需要重新考虑平衡对比,“醉”字左右错落,将“卒”字斜笔画伸展,“卒”字形中上部和字形的下方分别留出白地,在印面中成鼎足之势。“甑屋”印面下方留出大块白地,不仅有整体上的疏密对比,通过字形中的局部调整,留空相呼应,更加丰富多变,营造出不凡意蕴。“乙亥”的斜线形成挤压,大块留红对比,又能保持二字的自然舒展。“乙”字起笔放在“亥”字两横画之间而略低,这个微妙细节尤为关键。从印面可以看出白石老人善用斜线,突出奇险,不落窠臼。斜线运用必须做到既十分跳跃醒目,又不能显突兀,破坏整个印面的和谐。而且要做到每印不同,没有程式化的约束,保持一种“新鲜度”。

441394

甑屋

441394

乙亥

造险破险,轻重调节,复归平正。对比反差莫过于借鉴封泥者。“子和”印中“子”字斜笔长画伸展,两字团成一气,“和”字上下错位,“口”部左侧边栏残破,内外呼应,平衡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中有平衡,独出机杼,堪称“造型高手”。“三砚斋”左侧边栏与“斋”字竖笔画粘连,不同于吴昌硕的稍加残破处理,而任其粗重,反差更大,“三”字形中的留空与印面底部的白地形成呼应,轻重缓急不同,生成强烈对比,绝妙处令人击节赞叹。

(来源:《中国书画报》书法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