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吐故纳新的美妙之晨,回念过往人生种种,写下发自本心的“人生三问”,作为赠予自己的生日“贺礼”。在一唱一和的琐碎之语中,期望点燃你埋藏在心里深处,那盏了悟智慧的明灯。 如来? 我“乘真如之道而来”,是身体和灵魂合而为一的具体存在,并以灵魂区分与其他。我是最高的“道”,是一切法的真实状况,以“造化玉牒”之心、顺任自然。 我曾有所惧怕。我怕变成那种,终日茫然而不知所措、颠倒红尘而碌碌无闻、愚昧失明而无所交代的糊涂明白人。 当下? 我拥有自在。我如实关照生命中的“爱”与“自由”、慈悲与无常(Nothing is guaranteed),以及深植于此的安全感 。 于顺境中体味喜悦。在喜悦的阳光雨露中,给予爱、享用爱,体察自由的悄然绽放。 于逆境中体味慈悲。在慈悲的深层导引下,唤醒对人、对己,痛苦无惧的悲悯之心。 有境而化境,无境则造境。在有无之间,呈现最大的安全感——不强势,不卑怜,不虚耗能量,不逃避以弥补缺憾,甚至不试图证明什么。悦纳万有,欣然生命的氤氲升腾和黯然失落,于无声中递增与二者共处的清明智慧;坚定地秉持着——每一个“无常”,就像崎岖不平的道路,都是此生最好的生命轨迹。于此机缘,又何需刻意地铺平凹凸? 我是人世间的“觉者”,于每一个刹那体味着“觉己”和“觉他”,通过赏心悦目、孜孜不倦的智慧和功行,随顺此生的极致与圆满。我观想来去的本末,坦然回归本真的生活,不放纵欲望、不刻意追逐、不侵犯和占有。 如去? 我“乘真如之道而去”, 入则“题咏经三百”,出则“经行路四千”。向死而生、活而辽阔。 静守一峰深秀色,上从堪舆,中执本心,下循地利。不堪其忧而无忧、不改其乐而真乐。 遍游五种人间土,安乐于无为虚境,悦纳于幽兰空谷,回归“无知、无欲、无为、无事、无我”的本真状态,做一个糊涂明白人,直至了然归去。正是: “人皆在所乐,此乐独吾真。
最后,我想用杨先生的话结束今日问答—— “身后之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 作者文清,笔名白玉蟾,号吴越散人。培训师、作家、诗人、公益推广人。 幼聪慧,谙老庄,能诗赋,长于思辨。 致力于传播中西方古典文化,并在长三角地区建立多个公益读书会、作家书友会、名家昆曲社等公益组织。 本文来自作者投稿,授权里读书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