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炼字

 醉月诗苑 2019-12-29

1、        什么是炼字
要学习律绝的炼字,就要先弄明白诗词的定义。所谓诗词,就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以平水韵声韵体系为基础语音,以表现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为旨归的,具有严格而稳定的韵律的文体。因此,律绝的词汇就要依其定义来确定、来运用。
       诗词要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
日常口语总是在时时变化的,但文言文却是相对稳定的。以白话入诗,自古以来就绝无成功者。即使是白居易的诗,也是通俗而不是伧俗。这就是因为精练的文言词汇更适用于精练的诗词。唐代的杜甫是一位很有新精神的诗人,他的诗中也用了不少当时的俗语,但只是在某些地方稍加点缀,绝不会妨碍到整首诗高古雄浑的气质。即使是百年之“诗界革命”的主将黄遵宪,其诗中用了一些新名词、写了些新事物,也还是点缀,全首诗仍是文言为基调。而今人,有的写诗词那是通篇的白话,这样写出来的绝不是诗词。比如下面这两首:

我举头张望,窗前结着冰。
夜幽深恍惚,远近点宫灯。

这时谁想到,鸟贴着星空。
四处蓝光溅,天沉醉酒中。
从平仄上讲,这两首作品完全符合五言近体绝句的要求。然而,这种用白话文写成的文体,除了给人以怪诞之感,却少有美学的价值。

2、那么如何炼字呢,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对于诗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部分精心推敲锤炼,并进行创造性的搭配,挑选其中最合适、最生动形象的字词来抒情达意,从而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使全句或全诗形象鲜明,神采飞扬。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能更好地表达意境。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挑选最合适、最生动的字词来抒情达意 
        (一)从景的虚实入手,用字词发挥诗的想象虚景。
    诗歌是形象和想象结合的艺术,它要通过文字化形象为想象。所以,
我们要用准确的字词,由“实”入“虚”,写出形象生动的景物实景和意味绵长的想象虚景。如: 
玉楼春
(北宋诗人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诗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纷繁的景物实景,更把大好春光生机勃勃的想象虚景写了出来了。而且,“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二)从景的动静入手,用字词增添诗的动静之美。
    诗中景物都是诗人心灵化的动物或静物,恰当的字词能化静为动,赋予静态以活泼生机,增加画面的动感美;恰当的字词能以动衬静,赋予动态以寂静肃穆,增加画面的静穆美。如: 
鹿柴
(唐代诗人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的第一句“空山不见人”,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如果只看这一句,则比较平常。但之后紧接写“但闻人语响”。这时,意境顿出。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空山”以“人语”衬托出了更加突出的空寂感。 
    (三)从景的色彩入手,用字词渲染诗的感情色彩。 
    诗中景物的色彩,不仅仅是景物的实际色彩,更是作者用以表达感情的色彩。诗通过色彩对比,更能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觉和鲜明的情感感受。如:
绝句
(唐朝诗人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特别是一二两句中的“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诗人以黄衬翠、以白衬青的色彩组合,使这首诗具有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完美地托出了早春生机初发的气息。
    (四)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用字词实现诗的传情显志。
    我们常说“诗言志”,就是写景是为了抒情,状物是为了写志。作者所炼的字往往能将写景、抒志联系起来,用精妙的字将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如: 
破山寺后禅院
(唐朝诗人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诗中的一个“悦”字,从表面上来看,是写鸟悦;深入思考,更是人心的反映。这个“悦”字将景物与人心有机的联系起来,以景物之悦写出了作者之悦。
    由上述可见,炼字就是作者以形象、生动、贴切的字词,把主观的情感融入诗中,使诗意表现的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初学者虽不能把字炼得生动,但力求贴切、清楚,不可强拉硬扯、含糊不清。如某同学诗中的一句“晴云拢碧纱”。“碧纱”让人费解。后经作者解释,碧纱,白云成团状。如此说来“晴云”、“碧纱”在一个句中,不仅重复,而云拢云说不通。后又改成“烟山拢碧纱”,碧纱解释为碧山。以山拢山,还是说不通。或碧纱按白云意,以山拢白云,也是牵强。这个“拢”字,在这里用得也不够贴切。“拢”的基本字义:1. 凑起,总合:~共。~总。归~。2. 靠近,船只靠岸:~岸。拉~。3. 使不松散或不离开:收~。~音。把孩子~在怀里。4. 梳,用梳子整理头发:~一~头发。5. 合上,聚集:她笑得嘴都合不~了。这些字义都不能贴切地表现晴云、碧纱和烟山这样的景物。
    三、运用关键的字词,点好字眼。
    所谓字眼,就是诗中精要关键的字或词。这些字词的运用,刘铁冷(近现代作家)在《作诗百法》一书中说:“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故学诗者既知炼字造句矣,又不可不知点睛之法。眼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全在下笔之时,细细揣摩。五言诗之点眼在第三字,七言诗之点眼在第五字。”这段话说出了字眼在诗中的作用、用法和位置。其中所谓实字(名物词)是指动物、植物、矿物、器械、日用器具、用品等等的名称,以及其他众多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名称。所谓动字,就是动词。由此可见,用好名词和动词是诗中点好字眼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看看名词的例子。如:
商山早行
(唐朝诗人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中的第二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仅是罗列了几个名词,尤其是其中的“月”和“霜”,生动、鲜明地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其次,我们来看看动词的例子。如:
望月怀远
(唐朝诗人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美妙,是诗人精心锤炼出来的。如果此字用“升”,那么仅仅是一个升起的现象描述。而诗中的“生”是生长的意思。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明月与大海相伴相生的壮丽图景,使明月和大海似乎也有了美丽的生命,意境开阔,内涵丰富,非常生动。关于炼动词的例子,   再次,还要注意推敲数量词、虚词、叠词和拟声词等。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中的“萧萧”和“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用得非常令人赞叹。其中既有落叶纷飞、波涛汹涌的动感,又有凄凉痛苦、韶华易逝的悲凉,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字眼虽可使诗生辉,但也不可多用。一句之中,字眼最多不要超过两个。多了就会让人审美疲劳。而且,一首之中,不要有两联以上字眼的位置相同。所有字眼都在同一个位置,句法就会极其死板。如:
春风又绿枝
思友生银发
昔日离旧居
何时返故家
    其中的字眼“又”、“生”、“离”、“返”都放在了第三字,致此诗句法单调,缺少变化。
总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心境,仔细揣摩和锤炼诗中的字词,尽可能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使诗熠熠生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