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吕氏春秋》有感九

 一个好老头 2015-07-17

《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中讲了几个小故事(原文很长,就不在此引了,有兴趣的自己找度娘看看),很有些意思。

一个故事说,舜真心实意的想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他的好友石户之农和北人无择,而前者认为舜的品德尚未完备,于是就带着妻子、儿子逃到海上去了终身再也没回来。后者更是奇怪,认为遭到了玷污,跳到深渊中自尽了。

另一个故事说,汤准备将王位让给伊尹和和务光,二人也都认为是受到了侮辱,也都投水而死。

对于这两个故事,《吕氏春秋》认为:像他们4位这样的人,他们看待天下,就如同天外之物一样,这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他们看待富贵,即使可以得到,也一定不把它当作有利的事。他们的节操高尚,品行坚贞,独自为坚持自己的理想而感到快乐,因而外物没有什么可以危害他们。他们不为利益玷污,不受权势牵制,以居于污浊的社会为耻。只有这四位贤士具有这样的节操(故如石户之农、北人无择、卞随、务光者,其视天下,若六合之外,人之所不能察。其视贵富也,苟可得已,则必不之赖。高节厉行,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不漫於利,不牵於,而羞居浊世。惟此四士者之节)。

对于这四位的行为,古人不理解,今人更是不能理解。在我们看来,领导看重自己,选自己当接班人(还不是一般的接班人),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这样的领导既是伯乐,也是高风亮节。自己应该感到莫大的荣幸和喜悦,怎么能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而去自杀呢?这不是迂腐之极吗?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今人,那现在我们就没有领导干部了(领导看上哪位,哪位就寻死)。另外,领导恨谁也不必给谁小鞋穿,准备让位于他就完了。既显得自己举贤不避仇,多么的高风亮节,又除去了自己的眼中钉,一举两得,多省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