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海禅心】细解人生的智慧DNA

 kevingiao 2015-07-17

摄影/dgimagery

爱 是 从 自 身 做 起 , 去 影 响 别 人

我们常说“爱”,“爱”,是个什么概念?爱是一种善良,是一种慈悲,是一种给予;爱是像鲜花一样灿烂,人人见之赏心悦目,爱是像春雨一样温润,洒下来万物就生长,爱是像水一样柔软,处下而与世无争。爱,可以是人内心所有美好的东西。

在一个家庭,如果人人内心不服软,刚强难化,有什么一定要争出个高低胜负来,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试想想,这样的家庭能幸福吗?从一个家庭到一个单位,从一个单位到一个国家,道理是相通的。我常说,人30岁前相貌是父母给的,30岁后相貌是自己造的,究其原因,自己的相貌是自己每时每刻的情绪积累,而情绪的积累会成为相对恒定的品质。所以当一个人内心常常是慈悲的、包容的、柔软的,自然形之于面,使之看上去慈祥、美丽、优雅。我们去看一个老人的相貌气质,基本上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的神态从容,笑容柔和,举止安详,看起来很舒服,基本断定他是一个内心有修的人。相反,就说明他的内心很有问题。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就是如此。

我喜欢用“冥想”这个概念,比如我们说慈悲,什么是慈悲?慈是予乐,悲是拔苦。那什么是给别人快乐什么是拔苦呢?你要给别人快乐,首先自己应该是快乐的,如果自己都苦大仇深,就很难给别人快乐。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自己绽放了,别人看到你会很开心,你的行为做好了,别人自然跟着学习。比如我们都想孝顺父母,担心父母活的不好,如果你能让自己活出最好的状态,父母见了,心生欢喜,这其实就是孝顺父母的表现,比买多少补品都管用。

又有人说,女人生孩子的时候自身可以成长。由此可见,做母亲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我觉得,这是她的经历在增长,随之智慧也在成长。为什么呢?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她要学很多东西,这时候她看问题、处理问题、决断问题就和以前不同。作为母亲,想培养孩子以后成就大业,要给他做怎样的引导?如何让孩子立于天地之间,让他的心胸包容一切,让他具有百折不挠的品性?这些,如果做母亲的没有契入那种境界和智慧,她是很难培养的。所以一个优秀出色的母亲一定要去读读历史,因为历史是部浩瀚的试卷,上面的每道题,成功成败、盛衰荣枯,都有答案,给人警醒和借鉴,具体说来,就是每个朝代的风云叠变,都由它的伟人来演绎书写,他是如何成就的,他的得失几何,故而读史等于读人,读人等于读事,读事等于读史,人、事、物是三面一体的。

有人放着这些真实的活人活事不读,就喜欢读明星八卦,喜欢读言情小说,我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你的立足点不同,决定了你有不同的结果。

王凤仪老先生所倡的东西非常好,一般人都适合,我们拿回去多读,每天读,从头到尾读,读了后要自我反省、自我对照,看自己做到了没有。佛教里面的功课比如读经,不仅仅是读经,其目的是要观照自己,若能像一面镜子时刻照着自己的心,你也可以不读,这就是功夫。还有一点很重要,当你改变之后,要想尽办法把你的改变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鼓励他跟你一样做功课,然后再传递出去。这样一棵树就可以变成一丛树,一丛树就可以变成一片森林,一片森林就可以净化一方水土。人生各种境遇的美好,就是通过你影响到身边无量无边的人。


摄影/Ethan Yuen

上 善 若 水 , 处 下 不 争

这次,主要给大家讲一下所谓“人生大智慧”,我总结了十点:

一,上善若水,处下不争。二,大智若愚,不恃聪明。三,淡泊恬适,明心励志。四,滴水穿石,贵在坚持。五,厚积薄发,以柔克刚。六,海纳百川,包容涵藏。七,戒骄祛躁,平等待人。八,涵养心性,静定归真。九,心诚则灵,唯德感天。十,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其实不叫讲课,应该叫分享,是我对以上十个方面的个人感受、理解、反省和心得。借此机会,和有缘人分享。

人生就是不断学习、改变和提高的过程,每次见到人,碰到事,读到文章,都是我们改变的契机。积学成智,积智成慧。什么叫智慧?以我看,智就是决断,慧就是抉择。智跟慧连起来就是你的整个人生。因为人生就是不断决断和抉择的过程。也可以说,智是事物的表面,慧是事物的核心,佛教里叫真谛和俗谛。俗谛就是智,真谛就是慧,俗谛表现的是事物的表象,真谛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永恒不变,坚守如一的状态。

今天讲的十大智慧,是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道理。我们生活当中有时候会迷失掉自己,会忘失了初心,会陷入不知所措茫然四顾的境地,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做功课,每天把自己需要的这些原理,随时随地地提醒自己,像照一面镜子,处在一个很清晰的状态。

第一,上善若水,处下不争。这种话我们每个人都太熟悉了,人家说女孩子修到最高的境界就是像水一样柔软。很多人把柔软当做软弱,其实柔软是世间最强大的东西,我们看日本海啸的时候,水漫上来所有的建筑都像纸盒一样被推倒,漂起来了,你说水没有力量吗?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这正是它的强大之处,你看它放在杯子里是杯子形,放在盆里是盆形,适应能力非常强。遇到石头水会绕过石头,遇到黄土渗进黄土,太阳一晒,升到空中,变成水蒸气,变成云,然后又洒落下来,到了地上,再渗透进去,再从另一个地方流出来。经过平原,绕过高山,飞下瀑布,钻进沙地,千回百转,坚忍不拔,流进海洋,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历史上许多风云人物、英雄豪杰,都是具有“水性”的,他们像水一样圆融而坚韧,所以能够成就大业。

我经常给大学生说,你们才毕业,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多少味道,只有经历了人生很多苦难,留下一脸的沧桑,这时候,男人的味道才体现出来。所以一个有智慧有魅力之人,是越老越好看的,这时候他的一颗心,就像钻石,已被打磨出了璀璨的光彩。

人和人表面看起来相同,都有眼睛,都有耳朵,但实际思维方式千差万别,同样一件事,每个人做法不一。最终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他的未来,我们平常要做的就是,修正我们的思维方式。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不断地反察自己的内心,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佛教极力推崇的觉知当下的能力。我们做企业,说什么商场如战场,一切的竞争,什么产品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际上,竞争到最后,只是企业家内心强大和宁静的竞争。强大,就无所畏惧,能量充足;宁静,就有韧性,有理智,能看透问题的本质。宁静,其实是非常强大的力量,不管写文章,作画,还是讲课,一定是在宁静的状态里迸发出灵感,凡千古绝唱的作品,都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我们禅修达到的最高境界,乃是由宁静到忘我,然后与万物合一,进入空性的境界。那时候他的心里一物不存,什么都放下了,但是如面镜子,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佛教里般若的思想便是空性。我们寺院的佛像前面,每天要供一杯清水,是什么意思呢?清洁的水只是一个表象,其意在告诉我们,供奉的人每天内心应该像清洁的水一样一尘不染。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到寺庙里去烧香、磕头、拜忏,都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佛教的表象后面有深刻的内涵,当我们每天做这些事的时候,其实是在不断自我反省,觉知和观照。

我们看,水能强能弱,能浊能清,能上能下。如果把“水道”悟透之后,你在这个世界做事,就可以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再坚硬的地方,你也渗透得进去,再高大的东西,你也能攻克。水处下而不争,不争,就没有怨恨,没有怨恨,心胸就更宽广更平和,就能更好地做事。

悟道之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做出最好的状态。这种最好的状态,一定是建立在大智大勇的前提之上;而这种大智大勇的前提背后,一定是佛教的空性的思想。


△这个世间阴阳两面的规律很符合事物的基本规则。所以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最高境界是追求一种平衡摄影/ Christian Vivori

大 智 若 愚 , 不 恃 聪 明

第二,大智若愚,不恃聪明。

特别是我们有小聪明的人,经常犯这种错误。没有大智慧的人,都很难做到糊涂。“难得糊涂”这个作为座右铭,是郑板桥先生提出的,他本来聪明绝顶,因为太聪明了,就用糊涂来收敛锋芒,明哲保身。有个比喻说,麦穗很饱满的时候会低垂下来,很瘪的时候便翘起来。那些有大学问的人,在别人面前往往非常内敛、低调、醇厚、不张扬,一点都不锋芒毕露;而一个人在到处卖弄自己学问的时候,往往说明他内心不自信,他想让别人称赞自己,肯定自己,一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不需要别人肯定的。

我们讲课的人,也最容易产生傲慢心理,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学多识广,你们都向我学习,接受我的教诲。所以作为老师,更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过犹不及,月亮太圆了,一定开始亏欠。一个人聪明过头了,就成了小聪明。所以真正的大智慧,反而是守愚的。人学到一点东西不去张扬的时候,就会不断深入,沉潜下来,学问将更加精深;如果学到一点东西就不断张扬,你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沉淀,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这个世间阴阳两面的规律很符合事物的基本规则。所以健康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平衡,有人吃补品,吃过头了,身体反而不好。身体是这样,家庭、企业、组织,甚至一个国家、人类、整个地球,都是如此。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组织的兴盛,世界和平的发展,国家的最高领导艺术,都是保持各种平衡关系,惟其如此,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我们的家庭和谐也好,身体健康也好,管理企业也好,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保持这种平衡,平衡是最好的一种存在方式。若一连熬了三天夜,然后睡上大半天,好好补充一下,这是平衡;如果你熬了几夜,还若无其事地上班,继续原来的工作和生活,最后时间一长,身体肯定垮掉。就是机器人,也不可能长期运转。我们身体的原则是,静的时间长了就要动一下,动的时间长了就要静一下,这也是保持一种平衡。同理,当一个人名望太高了,应该往下收一收,不要太出风头。一个人太有钱了,应该多布施,把钱散出去。而一个人很贫穷的时候,便要保持一种志气和毅力,这亦是平衡。你越穷还越没有志气,怎么翻得了身呢?

保持这种平衡,就要永远站在一种高度做出决定。一个朝廷,所有的人都是忠臣,那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奸臣,这个朝廷很快覆灭了。两种力量处在抗衡之中,在矛盾之中前进,好比骑自行车,要保持不倒,只有不断前进。我看《大秦帝国》,那里面秦王通过改革、变法,强大起来,最后把六国灭了。但是这六国都是从周王朝开始到现在有七八百年,那些皇亲贵族,他们已经习惯了世袭的优越生活,现在一下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的怨气没法出,所以如果秦国最后不是胡亥当继承人,就是换了扶苏或另一个人,也会多劫多难的,正因为这种怨气,所以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因为秦王朝做了一个缓冲,汉王朝才得以延续那么久。所以,我们身边如果有人怨气达到一定程度,一定要想办法找个地方让他出气,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平衡。


△什么是淡泊?不追求华丽的生活,不追求豪宅名车,不追求财色名利。追求是内心的丰足,精神的恬适,志趣的淡雅。(图为傅抱石品《山流水》)

淡 泊 恬 适 , 明 心 励 志

三,淡泊恬适,明心励志。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什么是淡泊?不追求华丽的生活,不追求豪宅名车,不追求财色名利。追求什么呢?追求内心的丰足,精神的恬适,志趣的淡雅。我们身边有人喜欢买高大的房子,把家里四壁装潢得金碧辉煌,喜欢和人攀比,看谁更有钱。我发现一点,当一个人不断靠外在的东西炫耀财富、抬高自己的时候,实际上他的内心非常贫瘠。内心足够丰富的人,他能安住孤独,安于平淡,在他眼里,吃一万钱大餐和一顿饭吃两个馒头,都不会令他感概,这在他生活中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你即便再有钱,一顿饭又能吃多少,实际上,人吃饭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要想吃饱,一点咸菜两个馒头就够了。当然你吃山珍海味也可以,但山珍海味造价那么高,你为了吃山珍海味而付出那么大代价值得吗,再说,就是能吃山珍海味,你天天吃,也会腻歪的。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有的一家就那么几个人,却买几千平米的房子,百分之九十的房间都空着,还要找人打扫。想想你买这么多房子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和羡慕吗?

我们香海为什么要盖这么多房子,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也是为了给别人看、让别人称赞吗?绝对不是。香海每年要接待很多人员禅修,有时候来的团队多,一时住宿吃饭都成问题,我们盖这么多房子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更多信众来到这里无后顾之忧。也就是说,我们的扩张是为了利益更多的人,不是为了扩张而扩张。明白这个想法之后,你就不会因为别人的赞叹而产生骄傲满足,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贬损而自惭气馁。

淡泊的生活是种非常理想的存在状态。我从大年初三开始,身上这件衣服就一直穿到今天,没有洗过,也不怎么脏。记得我在普陀山时,八年时间穿了两套衣服,到香海时衣服已经补得不像样了,这几年没有再穿。你有没有发现,生活越简单,人越快乐,空余的时间越多。有人衣服太多,要出去不知道穿哪套好,花很久时间选不定,非常纠结,反而造成烦恼。当我们太注重外表的时候,就失去了丰足富有的内心,这也是一个平衡。你看那些大学里的教授,还有科学家,不少都穿的非常朴素,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学问上。

当人内心丰足了之后,就是粗茶淡饭也吃的很香。如果贪心不足,即使吃山珍海味也嫌不够。最终是人心造成了天壤之别。所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在这个世间,你能不被富贵、名望、地位所左右,能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也是屹立不倒的人。什么是富贵不能淫?人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会为你卖命,金钱收买不了我,左右不了我,我是独立的、自主的、自由的。

我对金钱的概念是这样:我要做事,才需要资金;而不是我要积累资金,才去做事。这里面,一个是以金钱为目的,一个只是手段。

我到法国去,看到他们买香水,什么洗澡的香水,睡觉的香水,在家的香水,出门的香水,参加音乐会的香海,参加沙龙的香水,分门别类,千奇百怪。这其实是商家在炒概念,推销每种香水的好处,给你洗脑,最终是为了洗你的口袋。佛为什么说现在是末法时期?实际上末法时期就是选择太多了,我们十几年前看电视就一个频道,从头看到尾,也没觉得怎么不好看。现在几百个频道,也没觉得怎么好看,反而不知道看哪个好。选择太多思维就乱了,给自己造成困扰。当我们心不宁静的时候,看问题就容易出错。


摄影/Daniel Chatard

滴 水 穿 石 , 贵 在 坚 持

四,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这个概念,我们在座的只要有点成就的人都非常熟悉。只有坚持,才可能把事情做好,如果看到不行就放弃了,那前面的所有努力都付诸流水。

很多人问我:你一个教书匠,什么都没有,一个人跑到香海来,你靠什么来振兴这个道场?我就给他们讲,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只要我们寺院坚持的理念是正确的,也就是你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剩下的就是不断坚持、坚持。刚搞禅修班那阵,我们有时候一二十个人,有时候只有七八个人,但我们坚持没有放弃,一直到现在,有时人多得晚一点都报不上。实际上,这里面也没有什么技巧,就是坚持。

我以前在普陀山,每年都有两到三次带学生去拜忏。第一次去拜忏,印象很深刻,我大概拜到一半,人就累得不能动了。这时候只有我是不动的,眼前的一切都在动。因为我们是大拜,我发现自己拜下去就起不来了,但是后面跟着那么多学生,我当老师的又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咬紧牙关,坚持一拜,又一拜,就这样,我最后拜完了。所以坚持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看水那么柔软,可它一滴一滴,最后竟然能把石头穿透。当我们咬紧牙关坚持的时候,很多不可能最后都变成了可能。当然,成功一定是建立在可能的基础上,如果方向不对,即使你永不放弃,也只是南辕北辙。


厚 积 薄 发 , 以 柔 克 刚

五,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有人经常问我,修行到什么时候才能开悟?我在泡茶,便对他说这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水,你是八九十度的水,稍微烧一下就开了,你是个冰块,放进去,先要把冰融化,变成水,再把水烧开,那要耗费很长时间。但是有一点,你只要坚持烧,总有一天会开的。我们古代那些禅师,他们教人开悟的契机千姿百态不尽相同,有人打一棒子开悟了,有人摔一跤开悟了,有人听到鸟叫声开悟,有人打开水的时候被烫着开悟……所以开悟取决于温度到了,到了那个临界点,而不在乎是以什么开悟,它的温度到了,就是碰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引发开悟。所以厚积薄发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不可能发生质变的飞跃。我们以前到香海时做过15年规划,也许前面的三分之一需要十年时间,后面的三分之二只要五年时间,因为前面都在积累,到后面才是飞跃。我们读书,可能从五六岁一直到二十二三岁,这长时间一直在积累,你可能什么都没做,但你出来之后做事和没有读书积累的人完全不同。任何东西,都要有个积累,好比弹簧,压进去多少,反弹力就有多大。我们建的大殿,上面的高度是42米,下面地基有多深呢?打下去的桩,最短的就有48米。树冠有多大,根系就有多大,甚至有的树,根系是树冠的好几倍。

当我们的企业碰到外在冲击、阻力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什么让我们如此脆弱,然后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正老百姓需要的?你把鸭子赶到架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一走它又下来了。这就是偏离了事物存在的原理去做事,故很难成功。反之,你就很容易成功,如果一个人能沿着世间存在的规律去选择自己的道路,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被世间所淘汰,如果企业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能永远围绕着人而展开,你的企业永远不会倒闭。事物的规律如此,不是谁决定的。

人心有多大的能量,就能驾驭多大的人群,就像水,越深,浮力越大。所以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你内心的格局。我一直认为,一个企业家应该养成三种习惯:第一,坚持打坐。第二,去读最古老的经典,反反复复读,每天读一点。第三,每到一个地方去,看各种各样东西,了解社会,了解人情,政治、人文、风俗等等,我们不一定亲自去,有时候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了解这些之后,你碰到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

本文为贤宗法师于爱心联盟的开示 之一

录音整理:杜柯

配图:Joe

责任编辑:Echo

投稿请加微信:wujinghongsusan




友情连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