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度光阴 作者:心若莲花静静开 ![]() 1 爱美是人的天性,臭美是女人的通病。我天性依旧,病得不轻。若问败家节奏哪家强?要数俺这半老徐娘。 人到中年的我更是信奉“人靠衣裳马靠鞍,先天不足后天补”的信条。一入夏便一次性网购了三件裙子。一件是深蓝色娃娃领的短袖连衣裙,小清新的风格与季节混搭,别有一番味道。另一件是女人味十足的暗红色碎花长款连衣裙,碎花,像极了碎碎念,不惊艳却暖心。身着此裙,仿若油纸伞下款款而来的丁香姑娘,优雅却绝无忧郁,“岁月静好,安然浅笑”在风中婉约成一首骊歌。第三件是一条大摆半身长裙,墨绿色的,裙裾左下摆那一枚黑灰相间的水墨荷花,袅袅于紫烟阡陌,摇曳出的水墨青花,怎抵得过伊人的素颜无暇! 三件裙子,虽然款式、颜色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特点:质地是棉麻的,风格是简单、朴素、安静的。我迷恋的也许是这样一种切肤透彻的人生味道,追求的是这样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享受的这样一种安静的生命状态吧。这个结论让我想起了朋友聚会闲聊时,她们说的话。一个说我一直是童心依旧,很难得;另一个说我微信上的摄影图片唯美至极,感觉就像是翻拍画报上的图片呢。当然,这些话语有恭维的成分,但我知道也是发自朋友内心的欣赏,否则我们也不会相携相伴走到今天三人对酌无话不谈。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我的简单、直爽性格。简单,一如我的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直爽,则表现在我与人交往中的某种率真,也常常因之深受其害——不懂得迎合,不会逢场作戏。 爱上一件衣服,其实是爱上它在尘世里安静的美好样子。忽然脑海中就蹦出了顾城的“门前”那首诗——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当然,除了打扮自己,还会经常包装双方的老人和时不常的捎带着润色一下自家的大小帅哥们。还记得给妈妈和婆婆买的同一款的那件孔雀蓝的印花绸衫,两个妈妈都很中意,特别是婆婆乐得合不拢嘴,没事就念叨“一样的花钱,你看看人家的眼光,穿上它立马就年轻二十多岁”。 六月份与家人一起陪伴两个老妈一起去海边度假,两位八十多岁的妈妈都不约而同地穿上了同一款的衣服,一见面,她们相视而笑,眼里泛着喜悦的泪花。在渡轮上,在大海边,在沙滩里,两位妈妈脸上的笑意始终像浪花一样翻卷着、涌动着,我唯一的任务就是当好专职摄影师,把家人特别是两位妈妈的精彩瞬间定格成永远温馨的画面…… 2 今年清明,跟先生回老家扫墓,顺便把婆婆接到家来住。八十三岁的老婆婆,两年前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就是人们俗称的老年性痴呆症,近年症状越发典型,几乎离不开人了。 前些年我们都上班,的确没有时间专门陪伴老人,现在先生退居二线,有时间了,我们便把婆婆接来照看。婆婆每天上午还算清醒,从中午到晚上,几乎处于迷糊状态中。她能够说话拉呱(拉呱,济南方言,闲谈、聊天的意思),聊天中也能对答如流,但就是不认识任何人,说过的话一回头就忘得一干二净,经常性的找不到厕所在哪个方位,不知道自己住在哪个房间,也不知道三餐吃的是什么时间的饭,吃没吃饭自己也不清楚,白天和晚上经常混淆……婆婆白天的生活由先生全权负责,晚上下班后,洗头洗澡、泡脚、换洗衣服是我的任务,陪婆婆聊天、散步、逗她玩乐,则是我与先生共同的工作。 婆婆晚上起夜很频,开始我们以为是尿路感染,专门去医院检查,排除了怀疑。大夫说是小脑萎缩造成的,不是因为尿急,而是病症使然,即便没有便意,病人也会不自主地频繁入厕,机械的一次次往返折腾。的确,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婆婆经常如此,有时刚刚提起裤子还未走出厕所门又返身再次入厕,我们只能耐心的照看好,几乎寸步不离。 为增强婆婆的认知能力,我们去书店买来了蔬菜水果、动物植物和家居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看图识字的画册,每天都耐心地教婆婆看图识物。看到鸡鸭、猪、兔子等熟悉的家禽,婆婆便说,这些原来自己都喂养过,还会开心的跟我们讲述那曾经困苦岁月的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在婆婆日渐浑浊的眸子里间或溢出温暖的泪光。 婆婆勤劳了一辈子,虽然患病,清醒的时候,依旧不停地央求我们给她找点营生(事情)做。于是,我将黄豆、黑豆、绿豆和红小豆参合在一起让婆婆分拣,以满足她“干活”的愿望。手脑并用,还有益康复训练。每次分拣完成,我们都及时夸赞婆婆,婆婆则像受到激励的小朋友一样,更加勤奋、卖力地“干活”啦,我们背后则依旧如法炮制的继续“捣鬼”,把婆婆的劳动成果,“残忍”的再参合到一起,面对“一盘永远也捡不完的豆子”(先生语录),让年老的婆婆更加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中也增加了她的自我存在价值感…… 在饮食上,更是悉心照料,每天的饭菜、水果都不重样,确保精致科学、合理周到。对婆婆我们像对待婴幼儿一样:饭前看着她洗手,吃饭时给她戴兜兜、帮她擦嘴角,便后帮她擦、洗屁股,协助起床穿衣服、鞋子,外出游玩总是手牵手搀扶着……事事做到轻声细语,处处讲求耐心引导。 在服侍婆婆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好习惯终身受用。每次看着婆婆入厕,起身后在洗簌间永远是固定的一个流程三件事必须一次性完成:洗手、洗脸、梳头。给她戴兜兜吃饭,每次她都笑着说,成老小孩了。吃饭过程中帮她擦嘴角的汤水饭粒,她都会开心的对你微笑,很慈祥特纯真。给她擦屁股、洗澡,服侍起居穿脱衣服、鞋袜,她每次都感觉过意不去,经常性的自言自语“老爷爷,你快点让我走吧,代理(代理,胶东方言,拖累的意思)人啊”。见我做家务,总是轻声细语的追在你身后不停的问道“我俩一起奏?”(奏,胶东方言,做的意思)。大多时候我会搪塞说“我在烤面包”,她才作罢(因为她不会)悄然离开。这些表现,无论婆婆清醒时还是迷糊的时候,都惊人的一样表现状态。 医生说,除了药物治疗,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陪伴老人多说说话,帮助回忆以前点点滴滴的过往事情。每天吃完晚饭,带着婆婆在小区广场上散步回来,我们仨便开始聊天侃大山,每天晚上我们都能与婆婆不间断的聊天一个多小时。期间,还通过使用微信语音功能,将聊天的实况直接现场录播到婆婆家的微信群中(此刻真心感觉微信真是个好东西啊),使得家人随时都能听到老人的声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婆婆总是一个问题能够重复问六七遍,比如,你姓什么,老家是哪里的,多大岁数了,姊妹几个,几个男孩几个女孩,你结婚没有,还有没有老爹爹老妈妈等等。婆婆虽然有时候不认识人,但却对久远的往事(年轻时候)记忆犹新,一聊起往事,婆婆兴致勃勃,口若悬河,记忆的闸门一经打开,那些温馨的、困苦的家长里短,惹得先生泪水连连,听得我也是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抽取纸巾,更多的是欣慰地听到婆婆那孩童样天真无邪的爽朗笑声…… 一到周末,我们便带着婆婆就近观山看水。高山、湖水,蓝天、白云,田野、庄稼,农舍、鸡鸭,村落、炊烟,鸡鸣、狗叫,清风、晚霞……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纯净唯美,更看到了婆婆眸子里平素少见的清澈澄明、惬意欣喜。每当这时,便发挥我的摄影爱好,留下了婆婆许多精彩生动的瞬间画面。回看了一下,接婆婆来家七十多天的光景,就陆续给婆婆做了13个卡妞微秀(共用图片181张)发布在婆家的微信群里。每个微秀专辑都起了标题。如,走在春天里——老妈于2015年春天;老教授在批改作业——老妈看图识物;逗你玩——老妈童心永驻(老妈牵着宠物狗逗小区里的孩童玩耍);我闻闻,还真香哩——老妈黄昏于蔷薇花丛下漫步;你望望,俊吧——老妈新发型;妈妈,我们爱您——母亲节陪两个老妈畅游合龙寺、紫缘香草园。 之所以拍摄这些照片,并制作成带有音乐和背景图的动态卡妞微秀(类似幻灯片),目的有二:一是及时给先生这边的兄弟姐妹传递和汇报老母亲的日常生活起居和精神状态,好让家人随时看到、放心,减少思念、免去牵挂。二是为了以后的回忆和记忆增加一份影像资料可供追索怀念。假如婆婆百年之后,谁说这样的影像资料不是对儿女最好的慰藉呢? 人生就是轮回。现在父母老了、病了,但愿每个儿女都能像当年父母无微不至地抚育我们那样,耐心、细心地呵护照看父母。父母的健康、长寿,永远是儿女的福气!从轮回的角度上看,我们是在还债——这是我们的义务,责无旁贷。从尊老爱幼的意义上说,我们是在尽孝——这是我们的责任,世代传承。 3 摄影于我,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如今无论走到哪里,相机都会背在身上。 今年以来,我的摄影偏好,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风光大片和完美无缺的花草微距了,而是逐步向人物、纪实等方面涉猎,开始尝试着去拍摄一些有人文精神的、富含社会价值的影像。随着摄影经验的积累,我逐渐学会了用镜头思考问题、用快门观察本质、用瞬间记录过程的方法,慢慢体会到了用镜头捕捉美妙瞬间、定格永恒美丽、传递无限感动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和溢于言表的成就感。 春天的公园里,到处是拍摄婚纱照的一对对佳人倩影,还有年轻的父母牵手幼儿快乐嬉戏的场景,更多的是如织的游人在桃红柳绿的春潮中如翩跹的蝴蝶时隐时现。看到这样的动人景致,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按动快门定格美好,并美其名曰:幸福上路。 不是吗——婚姻,从拍摄婚纱的那一刻起,幸福上路;孩童,从爸妈牵手陪伴的那一天起,幸福上路;游人,从踏入春天门槛的那一季起,幸福上路。每每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祈愿:愿天下人都幸福的携手走天涯——晨看朝阳,暮赏晚霞,松下对弈,竹篱把盏,沐风栉雨,负喧忘愁,我行我素,笑傲江湖。摄影于我,真乃踏遍青山人不老,看看美景更逍遥。 初夏的一天清晨,我上班比平时早些,便独自到附近的趵突泉公园遛弯,意外地遇到了一队身着八十年代橄榄绿的队伍。看到这身草绿色的军装,立刻想起了我的老父亲——一位共和国曾经的卫士,一股暖流像电击,让我瞬间泪奔不止……他们特殊的着装、始终列队行进的方式,立刻成为公园里的一大亮点。许多游人纷纷顿足围观,当好奇的游人询问中得知是来自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老山前线的退伍军人、曾经的战斗英雄时,掌声不约而同响起来,游人们争先恐后地与战士们合影、拍照,许多人不断伸出大拇指,无声地跟在队伍后面……我也情不自禁地变为追星族,匆忙中抓拍下了一组很有意义的珍贵镜头——向你致敬,共和国的卫士和功臣,你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摄影于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观赏了美景,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学会了用镜头思考和问询,在认识自然、感知美好的同时,打开了我反省自己、思考人生的维度。 4 仰视,大多出于崇拜;俯视,往往来自欣赏。崇拜,包含着不仅是尊重,更是遥不可及的高度;欣赏,涵盖的不仅是喜欢,更是触手可及的温度。 花花草草,一直是我的最爱。崇拜大自然是人的本能,欣赏各种花花草草是小女人的本色。在行行摄摄中感受美好,记录感动,收获灵感,沉淀思想,则是摄影给我的附加值或说福祉。你看,那初春的雨,淅淅沥沥下不休,珠圆玉润和溪流,敲窗有韵三春梦,难舍缠绵醉枝头。那夏日的蔷薇,犹如高墙外的贫民女子,卑微不卑贱,低垂不低下,若小家碧玉的邻家女孩,温婉秀美,嫣然一笑,不染尘埃。 拍摄的过程,不仅收获了美好,还能经常与众多的朋友互动交流。朋友说,唯有不等花谢,才能记得花红。我想,花开香艳无百日,极致绽放是为真,惟有活在当下,才能品味幸福。不是吗,莲花引梦入蓝天,缕缕清风润心田,与世无争果然乐,淡看风云不计年。师法自然,自然界是人类永远的导师。 漫步在大明湖畔,举目望去,柳岸春深,满眼绿意处处花,游人相携踏青醉,闲处观云羞落笔,懒时听雨慢斟茶。 那一树粲然的美丽玉兰,瓷白若凝脂,绯红赛胭脂,若美人低眉擎酒盏,含羞问天谁先干,哪知春雨太贪欢,百花齐醉四月天。 流连在山水原野,春染阡陌绘桃源,如烟翠柳碧绿鲜,淡云写意醉花词,闲情赋诗入素弦。再看那春风中含笑的海棠,缠绵羞涩入春梦,怡情最是四月天,遍地花开悄无声。 沉醉在大海边,那阳光、沙滩、海浪、礁石、渔船、海鸥……无处不令人陶醉。真可谓海天一色晴方好,金沙海岸奇石妙,清风拂面涟漪笑,解绳问浆谁逍遥。那成群结队的海鸥翱翔在九重天,鱼儿穿梭在此起彼伏的白浪间,都说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殊不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都说苦难出诗人,岂不知快乐也造就诗人,一时兴起,即兴赋诗一首(浪淘沙·醉了人间)——碧海天蓝蓝,一派怡然。成群海鸥舞翩跹。清风扑面探究竟,谁奏丝弦。向海自凭栏,无限流连。白浪逐欧意阑珊。万道霞光银光闪,醉了人间。 春归夏至,热浪悄然扑面而来,绿了芭蕉红了樱桃,我依旧沉迷于行行摄摄中,乐此不疲。真可谓,年少不知春光美,中年感叹光阴飞,人生苦短莫虚度,亲近自然逍遥醉。是的,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草一木皆缤纷,看看大自然的草木花朵,与世无争的茂盛着怒放着自寻其乐,人,只有完全沉醉其中、让全身心融入自然,才能悟出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深刻道理。 摄影于我,已不是简单的爱好项目,而是逐步成为了我挚爱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吗,简单生活、简单爱——像花草一样,自由随性;像摄影一样,记录真实;像春光一样,追逐美好;像诗歌一样,纯净如水。 5 转眼间又到父亲节,坊间各种纪念的方式铺天盖地蜂拥而至。
有父亲真好,可以脆脆的叫声爸爸,可以奢侈的给他买件蓄谋已久的礼物,可以给他做顿最拿手的饭菜,可以跟他像哥儿们似的碰一杯,可以在他的硬胡茬的脸上使劲地亲一下,可以给他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还可以腻腻的咬着他的耳朵悄悄地肉麻地说声“老爸,我爱你”……可这些于我而言,都只能在回忆里去追溯了……
这个父亲节,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呼唤爸爸,默默地一次又一次地对爸爸喃喃呓语——亲爱的爸爸,花开花谢,春秋交替,不经意间,斗转星移又是一年父亲节,感恩上苍的天赐,让我们父女一场,四十多年的父女情深,多少天伦欢乐的时刻,都深深的浸洇在女儿的血液里时刻沸腾着不曾停歇更不会忘却。匆匆尘世,唯爱永驻,父在心中,天涯无苦——爸爸,节日快乐!天堂安好! 人,生是偶然,死是必然。那么不妨活得坦然自然和怡然些。生命不在长短,只在有无质量;生命也无贵贱,只在有无价值。就像是四月份突然离世的诗人汪国真,他的生命可谓不长,但他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不止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更长远。祭奠诗人,当以诗歌以对——惊闻诗人登天堂,美诗行,怎能忘。风雨兼程,再读更断肠。纵使脚步比路长,生死路,谁能量。人间四月降寒霜,满地殇,心凄凉。欲语哽咽,唯有把头昂。诗人划船向月亮,赋诗忙,永怀想。遥想当年曾迷茫,正能量,藏诗行。月圆是画,月缺读诗香。花样年华耕耘忙,汪国真,好榜样。人生苦短莫彷徨,揣梦想,去远方。风雨兼程,秋天粮满仓。一代诗人往天堂,侧耳听,诗朗朗。 是的,一代诗人栖天堂,诗在飞,满庭芳。天堂没有病痛,愿诗人一路走好!
是的,面对已经来临的灾难和困苦,我们唯有坚强再坚强,挺住要挺住,并虔诚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擦干眼泪,面朝东方。太阳,明天依旧从海面冉冉升起…… 6 朋友写了篇关于同性恋话题的文章,讲述了她一个朋友的故事。收笔后第一时间发给我征求意见。我不了解同性恋,之所以有这样错位的爱(另类之爱)想必是其人生有难以启齿的经历和锥心刺骨的磨难和伤害吧,我们只能包容、理解、祝福与尊重。慈悲为怀,善待一切,心是明镜。这是我的观点,她完全认同。 是的,人生在世,一切都是未知,谁也无法预知将来,我们能做的,就是面对、接受,并尽一己之力努力向阳光靠近。是面对疏解还是逃避沮丧,决定人心会走多远。这个世界本没有对错,只有选择不同。每个人都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去要求他人、评判对错——理解万岁。任何人都可以特立独行,但还是尽量要减少、避免可预期的伤害和麻烦。 每个光鲜的服饰下,都藏匿着外人看不到的真实;每个正常的躯体下,也会涌动着他人理解不了的灵魂与思想。不是他人不正常,也不是我们自己太贫乏,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存在即是合理。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尊重、包容和祝福。这样的观点或说处世之道不叫圆滑,而是逐步成熟。我所理解的成熟既不是世故老练,也非圆滑或者阴险,而是指人格、思想、境界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会选择,让自己有个好身体、好心情、好性格、好品格、好人生。在自我框定的准则内,自然悠然坦然怡然的活,人们终究是走向心的选择。 我常想,做人和行文,都无须太用力,平实自然,淡而入味便是好的。吾以为,艺术的真正意义是向善向美,挖掘人们困苦中的温暖和希望,捧出来给人灵魂以安抚的。 7 每逢周末,就捣鼓录音,找些美文和经典的诗歌来诵读,信奉“好东西大家分享”的原则,将录音上传至土豆网,再转发到朋友圈里,只要耳朵在,不占用双手和眼睛,点击开链接就能收听到美文,娱己乐人,皆大欢喜。当然,不喜欢的,可以跳过,或者屏蔽。你的地盘你做主。 我喜欢的,不要求别人跟我一样喜欢;我讨厌的,也不要求别人跟我一样讨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氛围、所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体会自然不同。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外事外物感同身受,我们不可能替他人生活,自然没有权利为他人选择,更不可能有感同身受之说。我所发出的声音,只代表我的一种存在——我思故我在。 在微信上看到连岳写的小文“窦唯与王菲”,主要是说针对窦唯坐地铁被人拍照到微微发福的图片上传网络后,立即引来网民的围观和各种热议,“王菲前夫”(说窦唯)的名号更是此起披伏……看罢,想了很多。人最难的是活成自己,窦唯与王菲都做到了,这很正常;人最容易的是随意评价他人,你我他、我们经常这样,这很不正常。正常与不正常的评判厮杀,便成就了娱乐媒体的高潮迭起,甚至丑态百出。作为局外人,我们应该学会判断,进而学会选择,选择正能量、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不经过大脑的人云亦云和机械的喘息活着。 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朋友的摄影作品获得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的喜讯,感触颇深,再一次深刻的领悟到,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情深,是一种心灵之歌,会自然流淌在岁月的河床上,泛出迷人的浪花经久不息熠熠生辉。记得一位闺蜜对自己经营的沙龙名称,在为名号是叫“部落”还是“空间”而纠结时,我坦诚托出自己的观点——名字为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是精神。名字只是一种符号或者形式而已,最终赋予它夺目光芒的是内涵是灵魂……坚持做自己就好,本真最安逸! “坚持做自己就好,本真最安逸!”言为心声,这是我的观点,也是我做人做事的准则。向来喜欢直来直去,看见不对的地方,总会第一时间直言相告,不会掩饰自己的观点。比如,因为对文字的爱好,很在乎行文的错别字。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错别字都是对文字的伤害。很赞同这个观点。所以,我会经常性的留言告知微信朋友圈的当事者,哪个字错了。譬如,是“相由心生”而非“像由心声”,是“缕缕清风”而非“偻偻清风”。大多数朋友其实都是手误,或提笔忘字,或忙中无意识的出错,就像是穿衣服忘记拉拉链,吃饭时不知道自己嘴角上挂了菜谱一样的无自觉的正常现象使然。记得有关“心宽体胖”这个成语,多年来我一直读作心宽体胖(pang),是同事梅及时纠正,告知了我正确的读音,我才恍然大悟,更多的是感谢——感谢同事梅当初的直言相告,感谢她对我的真诚友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直到今天我也一直在口口相传着这个成语的正确读音。 每个人都是一粒尘埃,我希望自己这粒尘埃能够飘落到一朵花上,沾染一丝香气也好。这又何尝不是风从花里过来香呢? 世界是形形色色的,人,自然就是五花八门的。存在即合理,做不了强者,也不想做弱者,那么就选择做中庸者吧,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存在的方式,不强求,不逃避,做真实的、心安理得的自己就好。 生命并非黑或白,还有灰色,以及更多的混沌不清的中间色彩。生命成像的色调似乎谁也不能先入为主的事先确定,但却可以选择后天冲洗成自己喜欢的色调图片。 人生,各有各的滋味;生命,各有各的姿态,用心聆听这个世界,便可听到花开的声音和各种天籁之声。 生活的趣味有时候不是观赏,不是置身度外,而是实践,是亲身参与的快乐。比如养花,乐趣来自你的细心呵护、辛勤付出——浇水、施肥、剪枝、驱虫。 生命,有时候该以放任自流的方式使其充盈。世界向来以自身的形式存在着,每个人也以自己的样貌存在着,时间与永恒,存在与消亡,完美与残缺,从来都是在行进中相铺相伴的。 记忆的浓淡,人情的厚薄,生命的轻重,历史的沉浮,总在光阴中彳亍而行,总在虚度中得以升华。 8 目光飘移之中,不自觉的又落在飘窗、阳台上的那些盆花中。时值酷暑,三伏天济南的高温直接就能在大马路上煎熟鸡蛋了。室外很热,室内依旧清凉——得益于家里那些郁郁葱葱的花草。那盆一帆风顺,今夏居然一次性开出了七朵花!白色的花朵,仿若一张张小小的白色风帆。七,谐音“启”,好兆头! 果真,儿子今年成为了北大的医学博士。一帆风顺,花开七朵,果然灵验。 我祝福儿子:幸福启航,扬帆远行! 儿子希望我:就这样虚度光阴。 好,继续。 写于2015.7.16,修改于2015.7.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