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帝后唾”辨

 智者1111 2015-07-17

“在帝后唾”辨


旧时谴责恃宠而败坏国家的女性为“祸水”。“祸水”一词出典于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

《汉语大词典》“祸水”条云:

“在帝后唾”辨 - 李学东 - 幸福像花儿一样

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汉成帝]使樊嫕进合德(赵飞燕妹)……宣帝时披香博士淖方成白发教授宫中,号淖夫人,在帝後唾曰:‘此祸水也,灭火必矣!’”据五行家说,汉以火德而兴,此谓合德得宠将使汉亡,如水之灭火。后因以“祸水”称惑人败事的女子。……

《辞海》(1999年版)、《辞源》(修订本)“祸水”条的释文与《汉语大词典》类似。

其实,据《广汉魏丛书》本影印的《汉魏六朝笔记小说》(见河北教育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集成》第一册)《赵飞燕外传》原文,“在帝后唾”不作“在帝後唾”。淖夫人发话是在赵飞燕“幸后宫,号赵皇后”以后,并非樊嫕进合德之时。汉成帝听了淖夫人的话以后,一面用樊嫕计为赵皇后“别开远条馆”,一面令樊嫕讽赵后:“上久亡(无)子宫中,不思千万岁计邪?何不时进上求有子。”这以后,才由赵飞燕将其妹妹合德进献给成帝。

各大辞书未细审《赵飞燕外传》原文,误以为淖夫人在成帝后面唾骂合德,除了把“后”误作“後”以外,还由于不明“在”的古义。“在”古有察义。例证如: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尚书·舜典》)孔传:“在,察也。”

必在视寒暖之节。(《礼记·文王世子》)郑玄注:“在,察也。”

后例“在视”同义连文,犹同今之“视察”。

那位在汉宣帝时即任宫中女官披香博士的淖方成察看了赵皇后的唾沫,发出了“此祸水也,灭火必矣”的警告。迷信的汉成帝因此把赵飞燕支开,后来才接纳了合德。“祸水”并非指合德。《赵飞燕外传》还专门提到赵飞燕的唾沫非比寻常。“后(飞燕)误唾婕妤(合德)袖,婕妤曰:‘姊唾染人绀袖,正似石上华。假令尚方为之,未必能若此之华。以为石华广袖。’”

“在帝后唾”被误解不自今日始。早在《资治通鉴·汉成帝鸿嘉三年》即作“在帝後唾”,且把淖夫人发话放在飞燕姊妹招入宫后,飞燕封后前。这与《赵飞燕外传》有较大的出入。“在帝后唾”辨 - 李学东 - 幸福像花儿一样

       校勘学上有所谓的“理校”,即据事理、情理进行校勘。从情理上说,淖夫人再倚老卖老也不可能在皇帝身后吐唾沫,这既不符合她的身分,也违犯宫中礼仪。而作为老资格的宫中女官察看赵皇后的唾沫则是合乎情理的。这是一。其二,各大辞书断言合德得宠将使汉亡,如水之灭火。《汉语大词典》《辞海》引《赵飞燕外传》“使樊嫕进合德”后用了删节号(《辞源》虽未引原文,在转述中也作了删节),所删一大段文字恰恰是合德宁死不从,拒不入宫的内容。先是樊嫕“进言飞燕有女弟合德,美容体,性醇粹……帝即令舍人吕延福以百宝凤毛步辇迎合德,合德谢曰:‘非贵人姊召不敢行。愿斩首以报宫中。’”后又由樊嫕“为帝取后五采组文手藉为符以召合德,合德谢曰:‘贵人姊虐妒,不难灭恩受耻,不爱死,非姊教,愿以身易耻。’”可见,淖夫人发话时合德并未入宫得宠。“祸水”绝非针对合德而言。
       看来症结在于不明“在”的古义,导致后人改“后”为“後”,曲为之说。造成把“在帝后唾”中除“帝”字外的三个字全都理解错了。

    ——摘自201578日《语言文字周报》,作者:祝鸿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